APP下载

美国当年是怎样签署《中导条约》的

2019-09-10李星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43期
关键词:中导条约中程导弹里根

李星

今年8月2日,美国正式退出《中导条约》,这意味着全球核裁军体系的一根支柱倒了。那么,该条约对美国到底意味着什么,当年又为什么要签署呢?

一波三折的战略竞赛

原子弹是美国发明的上世纪50年代,美国对苏联握有绝对的核优势。1962年的古巴導弹危机中,这一优势达到了10∶1。而这一优势是建立在巨大投入的基础上。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由于越战的持续影响和军队地位下降,美国战略武器项目投入费用被削减一半以上。

苏联迅速抓紧机会,在军备竞赛中赶上来。到上世纪70年代末,苏联在弹道导弹投掷重量、百万吨级当量、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方面,都已经超越了美国。

1977年,苏联开始以两周一枚的速度部署SS-20中程弹道导弹。这一导弹有三个弹头,每个弹头当量为15吨,命中精度为150至450米,射程达到5000公里,从苏联境内基地发射,就足以袭击除了北美外的绝大多数北约国家。

北约缺乏类似能力,即缺乏以西欧为基地、足以打到莫斯科或其他苏联关键城市的导弹、飞机。打个比方,原先双方的洲际陆基弹道导弹是长矛,一旦使用,由于发射距离远,到达目标时间长,对方足以做出迅速反应,及时发射自己的洲际核导弹作为报复。

但中程导弹类似匕首,足以在对手尚未做出反应前一剑封喉。1979年12月,经过长达两年的争论,北约最终作出决议,采取“双轨政策”应对这一空前的战略威胁。一方面,北约决定在西欧部署108枚“潘兴-Ⅱ”中程导弹和464枚核巡航导弹,分别位于受到SS-20导弹威胁的英国、西德、意大利、荷兰与比利时。另一方面,北约提出可以和苏联谈判。

签署《中导条约》

1981年11月,美国总统里根提出“零点方案”:如果苏联把它在其欧洲地区部署的SS-20导弹和SS-4、SS-5老式导弹都撤除,美国就不在西欧部署“潘兴-Ⅱ”式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

此时,“潘兴-Ⅱ”导弹尚未部署,这一建议遭到了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的拒绝,称之为“开玩笑”,同时提出,如果美国不部署导弹,那么苏联可以减少部署SS-20。这一建议显然也不可能为美方接受。里根认为,除非美国开始部署中程核导弹,否则苏联人是不会有丝毫拆除他们对准欧洲部署的SS-20导弹之意。于是,同意在自己国土上部署核武器,得到了西欧各国民选政府的同意。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上任的戈尔巴乔夫面对不堪重负的经济和力不从心的太空防御技术竞赛,已经无力再跟牌了。终于,自1986年10月开始,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展开了一系列高层会晤。苏联在尽一切手段促使美国放弃“星球大战”计划未果后,1987年12月8日,双方在白宫签署《中导条约》,并于次年生效。

苏联接受了里根当初的“零点计划”,美苏双方全部销毁和彻底禁止射程为500公里至1000公里的中短程导弹,以及射程为1000公里至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双方由此卸下了沉重的核军备竞赛包袱。(摘自《凤凰周刊》)

猜你喜欢

中导条约中程导弹里根
爱溜冰的凯丽猫(下)
爱溜冰的凯丽猫(上)
美退出《中导条约》呼声 惹恼俄罗斯
乐观的小里根
南希·里根:爱与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