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巡逻王”的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2019-09-10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43期
关键词:戍边卫国边防

今年1月25日,杨祥国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陆军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高原艰苦不畏苦精神屹立,高寒缺氧不缺志信仰长青。扎根生命禁区,你用汗水浇灌忠诚之花;坚守一线边防,你的身影就是流动界碑。四万里生死巡边,十七载无私奉献,雪域高原绽放出最美的青春!

杨祥国和战友巡逻的路是一条被称为“生死路”的巡逻路,全长100多公里,需要6天5夜才能走完。由于路途中没有补给点,官兵们需要负重35公斤物资行进。整条路险象环生,有10余条冰河、8座终年不化的雪山,以及时常出没的毒虫猛兽和随时可能发生的泥石流、雪崩,先后有10余名官兵牺牲在这条巡逻路上。2005年7月16日,连队巡逻途中突遇山体滑坡,杨祥国的战友古怒为救他人壮烈牺牲。

杨祥国的家在重庆一个偏远的村庄。即使在现在交通发达的年代,从拉萨到重庆,再坐大巴到他的村庄,还是需要两天才能到家。第一次休假回家,是他当兵第5年的时候。他先是步行了17公里,然后坐部队的车到了山南市,再坐车到拉萨,再从拉萨坐车到成都,再从成都到他的村庄,坐了3天2夜还是3天3夜,他记不清了。他说,那个时候坐的大巴车比较破旧,四处往里钻尘土,到家的时候村里人还以为他是个挖煤的,浑身上下除了牙齿,别的地方都是黑的。

杨祥国之前所在的单位在西藏隆子县,地形复杂,既有海拔6000米的崇山峻岭,也有急转直下至海拔2000米的深山峡谷。驻地方圆17公里没有人烟,2009年12月才通公路。在此之前,物资、装备、生活用品全部是靠人力一步一步从17公里外背回来的。每周两次“出公差”,运输工具就是人的脊背,大米、辣椒、35公斤的汽油桶以及活猪活羊都靠人背。路上要过河,这里的河水是高山雪融水,夏季也冰凉刺骨,有时候猪半路掉入河里,要赶紧去追。

  杨祥国用开玩笑的语气说,自己数过这17公里路边的每一块石头,但他又确实不是在开玩笑,因为“这条路每个地方我們都靠着休息过”。

对于杨祥国来说,6天5夜的巡逻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他说:“去的时候我脑子里想着我一定要完成任务,回来的时候我想的是我一定要活着回来。”

“是什么支撑你在边防坚守了18年?”杨祥国很多次被问到过这个问题。他的答案只有四个字:戍边卫国。

杨祥国依然清楚地记得他入伍时的场景:成都某地的一个新兵集结地,他穿着那身梦寐以求的军装,满怀着对绿色军营的憧憬,站在一群新兵中。抬眼望去,前方拉着一个横幅,上面写着8个大字:戍边卫国,再建新功。

  从那一天起,“戍边卫国”这4个字就深深地印在了他脑海里。此后的18年间,当他在巡逻路上遭遇绝壁、塌方、激流时,当他披荆斩棘从无人之境开辟出一条条通路时,当他在高寒缺氧的环境里喘不过来气时,当他在6天5夜的最后一天里感觉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他脑子里无数次想到过这4个字。

(摘自《解放军报》)

猜你喜欢

戍边卫国边防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守卫边防的“帕米尔雄鹰”
许卫国书法作品选
金鸡山上守边防
走边防
戍边壮士歌
戍边追梦
Evaluation on nitrogen isotopes analysis in high-C/N-ratio plants using elemental analyzer/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歌颂老边防
毛泽东屯垦戍边思想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