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2019-09-10叶敏
信息网络技术的到来和电教媒体的相继介入,打破了传统教育一支粉笔、一根教鞭、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打天下的格局。多媒体电脑和网络走进教室,它的资源丰富、图文并茂、学练结合的教育过程给学生呈现了一个多方位的综合课堂。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而品德学科和信息技术整合是现代化课堂的教学手段之一,也可以说是辅助教学的一种科学手段。
然而在网络铺天盖地袭来的今天,许多老师仍认为一支粉笔、一张嘴照样走天下,何必每堂课非得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去哗众取宠。花里胡哨的画面,形式多样的手段,让学生忘记是在上课还是在游戏,这些华而不实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课堂帮助很小,反而会让学生养成依赖性,适得其反,如若无多媒体参与,学生则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
就品德课堂和信息技术整合是否适合,本人认为利弊参半。如何利用品德学科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使得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是整合后的根本宗旨所在。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实现思品课堂有效导入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其形象、直观、生动且有趣,强大的多媒体功能让学生有一种渴望进入课题的兴奋,如电子白板中插播录像,Flash中动画效果演绎等手段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在多媒体的带动下被充分激发。如《巧手剪秋天》一课中,为了将教学内容呈现,让学生迅速感知秋天,并激发采撷秋天的兴趣,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银杏秋韵”的美丽景色。录像中放映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特殊的媒体手段将音乐和画面结合,给学生带来了美丽而神秘的印象。真实的世界、充满活力的画面逼真演绎创设情境,让学生啧啧赞叹,恨不能马上身临其境,融于这大自然的隽秀之中。媒体的强大功能不仅为学生带来了视听享受,电子白板还能实现互动,让学生用触笔自己点击感兴趣的镜头,或回放,或点播,或上网搜索,之后再让学生对秋天进行联想和回味的时候,学生就能滔滔不绝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不但增强了学习兴趣,也延长了有效注意的时间。
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提高思品课堂的效率
多媒体是服务于课堂的,让电教媒体解决教材重难点一直备受教师们争议。许多教师认为,不能让多媒体牵着教师的鼻子走,能用一支粉笔一张嘴解决的,尽量不要用多媒体。事实上,多媒体集声、形、色于一体,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用其解决重难点,时间效率上也会体现其优势。如执教《怎样到达目的地》一课,课文中并未对此知识有过多的讲解,而借助于媒体,组织学生对“选用怎样的交通工具”、“选用怎样的交通路线”进行讨论,展开探究,让学生亲眼看到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等性能和不同路线可能出现的结果等电脑测试,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走进生活实际。再如执教《在公共汽车上》一文,课文的主旨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各种公共秩序的双重作用,如果单单讲公共秩序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会比较乏味,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连线“社会广角”,利用电子摄像头记录人们不文明的行为,从而让学生畅谈形成遵守公共秩序习惯的重要意义。
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品德课堂抽象变形象
品德课程中许多知识在课堂上显得比较抽象,需深入生活、结合社会实践和班会活动,而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又显得非常有限。如何将抽象知识化为形象?多媒体的介入,作为一个载体,使学生足不出户,便能将抽象的过程展示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效促进阅读教学的展开。在《筑起血肉长城》的教学中,学生对长城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长城的历史和图片,在多媒体演示下,长城的巍峨壮丽一览无遗,而“从地球上俯瞰,站于长城脚下看,登上长城峰顶看……”,一种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令学生们兴奋不已。再用多媒体展现长城岁月,诉说长城的兴衰,学生充满兴趣,立即投入了课程学习中。
利用多媒体拓宽视野,课内课外有效结合
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生活的落腳点恰恰在于应用,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能拓宽视野。在《从一滴水说起》一课中,教师利用网络搜索干涸地区的图片和缺水重灾区人们的生活实景,以及长期没有水、脱水的孩子们的诉说……这些都让学生强烈地体会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爱惜生命之水。比起言语的说教,这些鲜活的场景更有说服力,更能让学生心中产生久久的震撼。总体来说,品德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实践和体验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种品德实践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作为学习者的资源;利用信息化加工的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使得学生在对生活的感悟和积累运用中学会生活,走进生活,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和品德课程的完美整合。
作者简介:叶敏(1979-),女,江苏省苏州市人,小学语文、道法教师,应用心理学学士,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