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动翅膀发出光芒

2019-09-10李庆华

教育家 2019年44期
关键词:质量观专业研究

李庆华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讲话中对做什么样的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该如何走,教师成长的路径在哪里,值得每一个教育人思考。

教师成长要树立科学系统的质量观和明确的目标

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质量观。今天我们思考教师专业成长,首要是要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质量观。一直以来,我们往往把分数、把数字等同于质量,这种单一的、狭隘的质量观扭曲了我们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似乎就成了“考试”和“做题”。教师成长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教學技术,而忽视了最应该关注的教育的价值。因此必须引导教师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质量观,坚持立德树人,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命题,建立科学系统的质量观。

科学系统的质量观要落地,重心就要放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上来。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基点,也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根本途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引导教师建立全面育人的质量观,专业成长就成了无源之水。

教师成长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教师专业成长就会失去方向。当下,教师专业发展要从基于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转向研究基于“关系”的教学,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让更多的资源靠近学生,让资源离学生近一些、再近一些,创建专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还要引导老师树立另一个目标,就是不仅要掌握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拥有了解学生的技能。让老师成为孩子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教给我们的孩子。要引导老师突破有限的教学时段和空间,让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通过建立移动和连接、反馈和响应的关系,逐步走向个性化教学。

现阶段,要从卓越教师的成长经历入手,了解他们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最优帮助的支持。在师范生阶段,最重要的支持是高质量的实习、应用性教学、课程作业;在新手教师阶段,一个高效的校长和实习导师对他们的发展帮助最大;对于一个有6年以上教龄的成熟教师,继续教育、同事协作、专家的专业发展指导最为关键;最后一个阶段,提升领导力是最为重要的,比如担任导师、开展项目研究。教师成长不同的阶段需要相应的不同的支持手段。我们助力教师成长,往往依靠教师培训,可是反思我们的培训,多数情况下没有区分不同阶段的教师需求,常常是劳民伤财,效果不佳。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撑要素。专业引领靠的是教育理论,课改经验,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同伴互助就是要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研究为平台,互助共进。自我反思是自我教育,根据教学实录和具体案例分析并对照先进教育理论进行反思,找准薄弱点,提升自我。

教科研是教师成长的根本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最重要的是寻找发展动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在哪里?知名教育专家李希贵的观点是从最渴望的需求层次上去寻找关键驱动点;要撬动油门而不是推动轮子。那么老师的“油门”在什么地方?在于他自己不断增强的自主研究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成为他们幸福的生活,使一节节课不至于成为教师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把教师引到从事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来。”毫无疑问,教科研就是教师成长的一个根本路径。

有专家研究发现,在若干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中,教师专业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主要表现在对所教课程的目标、内容、难度等是否把握到位。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教这些;不仅要知道怎样教,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教;不仅要知道教的目标,还要对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估等。要想做到这些,就要深度研究把握课程标准。因此,必须回归课程标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要靠常态化的校本教研,用好集体备课这一平台,带动年轻的老师一起成长。

教师教科研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学习方法的研究。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真实发生,那就需要考虑新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在学习当中不做出改变,那么老师就需要做出改变。教学方法的采用至少有四个原则:基于教学的学科特点,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办法;基于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方法;基于学生的基础选方法;基于教师个人风格。没有一种方法是包打天下的,必须因人因时因内容而异。因此,教师要想有真正的专业成长,就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情。但教师成长过程中,习惯于研究教材,而忽视对学生的研究。“不得不承认,对于学生,我们知道得太少。”这是卡耐基·梅隆大学教育学院的一句经典口号。的确如此,日常教学中效率不高,学生厌学,基本是由于我们不了解学情。《教育心理学》的作者奥斯伯尔在书的前言中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探明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事实上,我们极度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教学中存在太多的想当然。

科研是高水平的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要研究教师的教学亮点,为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帮助教师发展亮点,形成特色。这样,就会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的教学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努力备课、上课上,而是把心思用在教学上,积极地研究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达到这样的一种局面,就是最好的教学管理。

一个健康发展、走向成熟的教师,要形成自己较为稳定的教学思想并能够付诸实践。这需要两个核心要素的支持:一是让教师“有立”,就是让教师自我归纳形成属于自己“概念化”的成果,帮助教师归纳每一个人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我们每年都组织全市优秀教学法的评选,目的就是总结提升经验,再反馈映照到实践中。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师每一天循环教学的“概念化”,让教师先对自己的教学有一个目标性、方向性的认知,由此,引领教学研究的兴趣。二是让教师“有恒”,就是教师在由外而内的不断的肯定与支持中建立研究的信念,所以要不断搭建多元化的研究平台,带领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体会教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实现“移情”和“忘怀”,让教师在摈弃了功利、私我与形式的境界里进行情感和精神的自由遨游。

这就需要承认每位教师都有亮点,把尊重放在重要位置。每位教师虽然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每个人都是一座风景不同的高山,如果能扩大他们的亮点,都能获得成功。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通过激励,其能力能够发挥到80%—90%。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心中有教师,眼睛始终扫描他们的亮点,头脑始终考虑教师的发展,基于教师需要而决策。要从教师的“亮点”出发,给教师谋发展之路,想成功之策,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意识,激发他们的成功欲望,自觉地进行教学研究。要坚信发展才是尊重,科学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人人都有发展的愿望。在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核心是得师心,得师心者得教育。得师心的关键是对教师的尊重,而最好的尊重就是发展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萤火虫给我们的启迪是:只有在振动翅膀的时候,才能发出光芒。在助力教师成长的路上,唯有行动,才能实现教育梦想。

猜你喜欢

质量观专业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基础教育质量观“三问”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机会公平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