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朋友
2019-09-10张乃兰
张乃兰
在电视剧《虎妈猫爸》中我们都会发现,剧中人有拼命挖掘“必胜绝”的,有暗中较劲请严师家教的……很少有人关心孩子的快乐去哪里了,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实的写照。“考试是法宝”、“作业不能少”、“给孩子一个童年,就欠他们一个成年”,每一句口号都那么理直气壮,满大街的辅导学校压得家长也把自己变成“虎妈”,更纠结的是有时深知孩子的“负担”,现实却让每一个父母迷茫着“奋力拼搏”,究竟该如何做一个好家长?我也是在有了孩子后才慢慢和孩子一起成长领悟,总体觉得效果还行,当然教育是因人而异的,仅供参考。
一、“平起平坐”的交流沟通是做朋友的前提
我和女儿鑫鑫一直是平起平坐的好朋友。我从开始就让她明白让她感觉我们是平等的,到后来成为习惯。我们经常一起聊天散步,一起打羽毛球、骑自行车,一起做手工,一起看电视,一起录歌等,女儿乐意把她的喜怒哀乐告诉我,我和她一起分享我工作中的快乐和烦恼,必要时我们还会有我们两个人的小秘密,交了朋友的感觉是都快乐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会比较从容。
有一件事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在孩子成绩下滑时我和她交流把时间多侧重一下学习,少读一点课外书,结果女儿说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枯燥的事情她会按要求完成,快乐的事情她才愿意多做。并反问我你难道不是吗?读课外书有错吗?当时我很着急,真想对她发火,可还是忍住了。我写了封信给她:闺女,你曾经问我什么梦想难实现,现在我想告诉你我的答案: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能重新做一次孩子,和你一起牵手长大的梦想难实现……我为何出此言,为你点赞的同时担心你的时间分配有偏差,咱俩现在的话题观点各执一边,也各有极端,但你不否认你读课外书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吃饭、入厕也都书不离眼,你又把手工运动啥的都想玩转,唯独忘了自觉主动地给“学习”点时间。我知道你有你的小圈圈,我有我的小私念。你可知慢慢长大,身上也该承受更多负担,也要面对现实的挑选和挑战。闺女你那稚嫩的双肩,要储备力量自己担,我赞扬你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我很欣喜同时又很茫然,我提醒你:学生的精力要主要放在学习上,其他的虽都离不了,但仅供休闲。不知“小鬼”看完后有啥观点,不防咱俩再细细分析一遍……
诚恳让闺女没有了敌意,于是我们又愉快的坐在一起分析,哪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该怎样把没学扎实的赶上去,在学校里有老师同学帮你,在家里有妈妈帮你,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所侧重,很快闺女接受了我的建议,自己悄悄制定了一张计划表。
当然这时我们的关系也像跷跷板,时而你高一下,时而我高一下,但都有一个平衡的支点,这种关系才会越走越亲密无间。
二、“身正为范”的榜样是做大朋友的要点
《格林童话》中有一则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爷爷老了,吃饭时饭菜常从嘴里漏出来,儿子儿媳便不让他上桌吃饭,只让他在火炉边吃。有一回爷爷不小心把碗摔碎了,儿媳妇破口大骂,说以后要改用大木盆给老人盛饭。有一天,夫妻俩看见儿子米沙在地上摆弄一堆小木片。父亲问米沙在做什么,米沙回答说:“爸,我正在做木盆呢,等您和妈老了的时候,我好用这只木盆给你们盛饭。”夫妻俩听后面面相觑,十分惭愧。从那以后,他们又重新把老人请上桌吃饭,并细心照顾。
这则寓言告訴我们,作为孩子的养育者,父母对孩子的品格影响巨大,是孩子品格教育成败的主要责任人。家长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以身作则、身正为范,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多念书多做题,自己却不读书不勤奋工作;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其实就是家长忽略了自己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上,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有句话说得挺有道理的:“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说话算数也是我们做家长的要注意的。父母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有困难的事不要轻易许下承诺。如果父母经常言出不行,说话不算话,就会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孩子对父母的崇信、敬仰与爱戴,就会由于你的失信次数而递减。同样的孩子也会不自觉地效仿,对自己说出的话不负责任,便会成为他的一种不良习惯。
我时常想,我们能做家长多少年,或许有一天再也追随不了自己孩子的“步伐”或“节奏” ,那时作为一名家长,一名最近的远距离的不合格的朋友将是何等的悲哀,每位家长愈久愈深的爱一直在,有时却真的需要平等沟通让彼此明白。做孩子的榜样吧,做孩子的朋友吧,走进孩子的心里,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