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互联网医疗:公益色彩下寻求患者满意度最大值

2019-09-10胡珊

宁波通讯·图话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宁波医疗

胡珊

今年3月,受国家卫健委委托,宁波完成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最后3个草案标准并通过验收,同时也宣告,宁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核心业务的标准建设初步完成。

系列行业标准一共有8个,涵盖了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的方方面面,得到国家卫健委的高度认可,并供各地推广借鉴。能走在全国互联网医疗建设前列,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宁波依托的是用8年时间打造的以政府主导和服务分级诊疗为特色的宁波智慧健康建设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做法。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先行先试

宁波市是全国最早提出智慧健康建设的城市之一。早在2010年9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将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作为重大民生项目,在智慧城市的十大保障体系建设中进行先行先试。

从2011年到2014年的4年间,宁波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卫生健康信息专用网络和智慧健康数据中心,逐步建成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健康档案协作平台、医卫协作平台、公众健康服务平台和综合卫生管理平台等诸多应用平台。其中,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全市10个区县(市)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9家市级医院以及疾控妇幼等公共卫生机构实现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这为宁波进一步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和技术支撑。

从2013年开始,国家相继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远程医疗事业发展,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在此背景下,各地对互联网医疗的探索风生水起,宁波也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云医院”的概念。

宁波云医院是一个全市统一的互聯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类似于城市医疗云。全市各级医疗机构都进入这个平台,有序地向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云上的医疗健康服务闭环

前年,自从村卫生服务站的两名返聘医生一位因病去世,另一位辞职回家,生病成了北仑大碶街道共同村和新路村的老人们最怕的事情。因为离镇中心较远,村民们到镇里看一次病至少需要大半天时间。遇到雨雪天气,山路更是难行。

大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考虑过给两个村再各派一名医生坐诊,但由于人口稀少,这两个卫生服务站的日常门诊量只有四五人次,对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日接诊量,医疗资源显然存在较大浪费。直到借助云医院平台,大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两个村的村民配备了“共享医生”,难题才迎刃而解。

目前,共同村和新路村共享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每周一、周三、周五护士在共同村服务,医生在新路村坐诊;每周二、周四则换由护士在新路村服务,医生在共同村坐诊。医生不在期间,有村民来看病,就由护士开通视频,在另外一个村的医生为患者进行远程诊治。医生通过远程门诊开出电子处方,再由护士根据电子处方为病人配药。碰到疑难病症时,村民们还可通过同一网络预约宁波市的数百名专家。

这就是云医院的远程门诊功能在现实中的应用。通过互联网,医疗保障服务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居民可以在线享受咨询、慢性病和部分常见病的复诊以及药品配送上门服务,从而实现“足不出户看医生”。

“不止‘足不出户看医生’,云医院平台还可以实现‘不出社区看名医’‘居家康复云护理’和‘健康管理云路径’,这4个应用场景涉及互联网医疗的方方面面,共同构成了宁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闭环。”宁波市卫健委信息化处处长孙向东介绍说。

“在制度设计上,我们将大医院的挂号、床位资源拿出一部分下放给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被赋予‘医疗资源协调人’的角色,成为疏通医疗服务上下环节的关键。因此患者可以通过他的家庭医生,预约宁波市各个医院的专家医生,在社区的云诊室实现不出社区看名医。同时通过上下联动,各个医疗机构之间还可开展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方便居民就医。”

“早在2016年4月,宁波还在国内率先开展基于云医院平台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也就是前段时间关注度较高的‘滴滴打针’,通过‘护+’微信小程序,宁波居民能像网上约车那样网约护士,享受肌肉注射、皮下注射、PICC护理等7项居家护理,实现居家康复云护理。”

“此外,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宁波还向部分高血压患者投放了移动监测设备。借助云医院平台,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数据能直接推送给家庭医生,病人不仅可以实现健康自我管理,还能随时随地接收到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教育等系列服务,这就是云医院平台的健康管理云路径功能。”

互联网浪潮中的政府主导模式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从2014年国家政策鼓励和地方试点推动开始,经历了一个从蓬勃发展到迎来爆发再到加强监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两种不同的服务模式。一种模式是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的时间和空间,将实体医疗机构互联网化。比如,浙一互联网医院和深圳市宝安中医院网上医院。另一种是一些互联网公司和企业搭建网络平台为患者提供服务。比如由微医集团主导建立的乌镇互联网医院和银川市的互联网医院体系。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核心是医疗,更强调医疗的安全性与公益性;后者的核心是互联网,注重成功的商业模式。

宁波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在全国起步较早,带着鲜明的务实精神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很多创新做法走在全国前列,与上述两种模式都稍有不同。在顶层设计时,政府对宁波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建设的定位是要落实分级诊疗,实现便民惠民。因此虽然宁波云医院平台是由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但起主导作用的却是宁波市卫健委,以保证宁波云医院平台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医改方向,符合最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建设之初,宁波就将全市作为一盘棋考虑,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供统一的入口、统一的技术支撑和统一的运营保障。此外,宁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还强调线上线下的协同,强调互联网医疗不能只有线上运作,强调防、保、医、复、养全链式服务联动。因此,政府主导、区域化布局、线上线下联动,成了宁波模式最显著的三个特点。

但正因为普惠色彩浓厚,宁波云医院平台在问诊反应速度上无法与一些市场化的APP相比。面对这一质疑,孙向东说:“现在网上有很多医疗APP,患者只要支付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费用,就可享受到来自全国的医生便捷、快速、体贴的咨询服务,相较而言,宁波模式可能没有这些APP快捷。但医疗毕竟不同于日常消费品,它针对的是人的生命健康,光靠快和体贴解决不了问题,还要考虑医疗的安全和实际情况。比如,有时光靠症状,医生可能无法准确地判断病情,还要结合病人的既往病史。宁波云医院平台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方便医生调看患者的健康档案。还比如,专家医生毕竟是稀缺资源,他的时间是有限的,可能无法同时满足众多病患的需要,通过家庭医生的预约,可以合理安排他的碎片时间……这些医疗实际都成为決定宁波模式的因素。”

打通医保支付通道的宁波探索

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中,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打通医保支付。医保支付一直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瓶颈。由于立场不同,卫生部门与医保部门对于如何快速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产业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虽然出发点都是为了惠民利民,但医保部门还要考虑资金的安全性,要保证大池子不穿底,对于接入互联网医疗机构难免态度谨慎。这在全国都是一个问题。但如果不接入医保,自费将使互联网医疗永远沦为空谈。

宁波从2017年开始,就在探索互联网医疗如何接入医保。通过信息化系统与诸多医院建立联系,宁波积累了处理医疗数据方面的大量经验,使云医院的线上医疗服务运营数据更加可靠。同年8月底,宁波市卫健委又出台了《宁波云医院平台运营管理办法》。这份针对互联网医院管理的细则文件,清楚地界定了互联网医院经营的服务范围、责任权利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互联网医疗有规可依。这些都为医保的接入做好了准备。

2018年9月,宁波市第一医院、鄞州区第二医院作为首批试点医院,分别设立高血压诊室和糖尿病诊室,患者可通过云医院平台获得互联网诊疗服务,并同步实现部分药品配剂的医保移动支付。据了解,到今年底,全市80%的公立医疗机构都将实现医保在线支付。

为了打消医保支付对于互联网医疗的疑虑,目前宁波将可以提供医保移动支付的主要范围设定为针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23种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153种药品。“这样设计是因为这些慢性病患者的就诊需求主要是续方开药,通过云医院平台一方面方便他们在家就医,另一方面也可节约医疗资源给更需要的病患,通过分流实现分级诊疗。同时,这些慢性病患者对于药品的需求是刚性的,便于通过大数据进行监管,降低医保资金发生风险的可能。”宁波云医院执行院长杜丽君说,截至今年4月初,已有2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了验收。一旦全部推开,毫无疑问将惠及更多老百姓。■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宁波医疗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一图读懂宁波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拖起明天的希望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将有行业信用评价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