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曝光拍流水,这次要说No
2019-09-10罗伯特
罗伯特
我首先声明:这个No不是对长曝说的,是对“一定”说的,意思是不一定。什么时候用长曝,取决于你的表达。技术固然重要,可是笔者以为,“表达”比“技术”重要得多。就好比你驾驶技术再好,也不如选对路线顺利到达目标更重要。前几天收到了这样一幅照片,让笔者给把把脉(怎么感觉我跟坐堂老中医似的)。
画面中(图1)的流水被慢快门长时间曝光拍成了雾状。尽管作者在技术上是经验丰富的,但我个人认为还是要视乎表达的需要——你要表达的是什么。如果这里是虎跳峡,这么拍就不合适,因为把怒吼的水流拍成了悠悠的闲云。
如果你想表达潺潺小溪的悠然,當然可以用长曝,你把小溪拍成牛奶状都没关系,因为符合表达的需要。但如果这个水流是非常湍急的,而你恰恰要表达那种万马奔腾的场面,那么曝光时间就显得有点长了。如果非要让人觉得自己有技术,个人感觉稍稍长一点拍成丝状也就极限了,不能往死里长曝。
如果是在光雾山十八月潭,笔者也会把缓缓的小溪用长曝拍成图2这样,否则溪水太小。
但是笔者在黄河壶口瀑布拍摄时,就拒绝用长曝,因为一长曝就把那种惊涛拍岸、浪花“被拍碎”的感觉拍没了,整体动态感觉就柔化了,相当于把一个硬汉给拍成了娘娘腔。
所以后来当小伙伴问我为什么不用长曝时,我说我不是来炫技术的,我的表达就是要把水拍“碎”,因为只有那样才能显出水流的力量感。其实当时有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一开始我还是下意识地拍了一张长曝,我也难以克服拍水用长曝的习惯,但是发现不妥:
黄河的“黄”还是够黄,但是“咆哮”的感觉没有了(图3),歌儿里不是唱“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吗?嗯,果断放弃长曝!(数码相机能马上看太好了,若回家之后才发觉不妥,都来不及补拍,一定会哭晕。)
看,图4这才是黄河的样子,这才是男子汉,这才有“咆哮”的感觉嘛!“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说的就是这种场面吧?
所以笔者要强调的是,用什么样的技术,取决于你的表达。比如说“杂乱”这件事,肯定是都会认为“画面简洁”更好,越干净越好,对吧?但万一你想表达的就是“杂乱”呢?
那就让它杂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