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情朗读有诀窍,巧用“标点”妙妙妙

2019-09-10吴静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4期
关键词:引号感叹号省略号

吴静

摘  要:教师们都能精心设计各种朗读环节,带领孩子们一起深入细致地品读文本。但是,老师们往往对文本中的重点语段、重点词句等情有独钟,却很少关注那些不起眼的“细枝末节”,如标点符号等。其实在教学中,巧用“标点”,也能为感情朗读另辟蹊径。小小的“标点”,能帮助孩子们“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读”出一段段复杂的情感,还能带领孩子们进行个性化朗“读”,“读”出自己的创造性。

关键词:标点符号;感叹号;省略号;引号;感情朗读

标点符号能辅助书面语言表达,在文学作品中,以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和以文字形式呈现的言语一样,都体现着作者的意志和智能。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除了留意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作者语言外,也要留意与之紧密相联的作为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

一、巧用小标点,“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标点是文本中用来表示停顿、语调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符号。它虽然只是一个符号,却对文本的阅读、情感的表达以及文本的内涵有着重要的表示作用。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

(一)省略号:“读”出了罗丹的精益求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中有这样一段话:

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

上课教师先让同学们查阅省略号的作用,然后问: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作用?生答: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师:对,可是,大雕塑家罗丹说话为什么会断断续续?自由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答案吧!(过了一会儿)

生:罗丹说话断断续续是因为他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又在自言自语,好像在跟自己讨论修改意见似的。

生:我也是这样想的,“还有毛病……”中的省略号就表示罗丹发现了自己的作品还有不足之处,所以就停了下来。

师:那你觉得它省略了什么?

生:我觉得省略了罗丹不停修改自己作品的过程。

生:我还从“左肩偏了点儿,脸上……”这个省略号看出,罗丹通过反复观察发现自己的作品还有缺陷,又开始不停地修改。

生:……更写出了罗丹对工作的精益求精。

两个小小的省略号,不仅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大家对罗丹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标点符号,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是文章中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

(二)感叹号:“读”出了巨人的傲慢与冷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为了让巨人“自私傲慢”的形象更清晰地展现在学生们的脑海里,上课老师这样说道: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谁允许”后面通常是什么符号?

生:问号。

师:那我们把这个叹号改成句话再读读。(出示两种符号的句子,对比读。)

师:两种标点符号,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我感觉到巨人很生气,很凶,很讨厌这些小孩子。

生:巨人太自私了。难怪他的花园会变得没有春天,因为他的心里总是冷冰冰的。

感叹号和句号的对比朗读,给学生们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巨人的傲慢与无礼,冷酷和自私。小小的感叹号,使隐藏在文字间的复杂情感,人物的冷酷形象,一览无遗!

二、巧用小标点,“读”出了一段段复杂的情感

标点符号在文中除了表示停顿之外,还有提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有时同样一句话,仅是标点符号的不同,传递的情感就会截然不同。

(一)小小的设问,无声地传达了“扎根边疆”的伟大志向。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白杨》里有这样一段话: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这是一个设问句。重在让学生体会到此时的爸爸,不单是介绍白杨树,更重要的是他在表达自己的心,要跟眼前的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教学时,抓住这一小小的设问,通过对比朗读,反复朗读,就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爸爸的伟大志向。

(二)巧填小标点,深刻地感受到了迥然不同的态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有这样一段话: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上课老师先让同学们默读1-1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自己朗读这些对话,(随后出示句子)你能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吗?

生:能

师:(填好标点符号)再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提示语不同,有的在前,有的在后,加的方法也不一样

师:这些提示语全排在前面或后面,行吗?

生:不行,太单调。

师:提示语全省掉行吗?两种情况对比着读一读。

生:(思考了一会儿,)不行,如果省掉提示语,就不能体现出母亲情绪的激烈,就不能看出母亲对孩子的鼓励,对孩子的爱。

生:如果去掉提示语,就不能看出父亲不受母亲影响,坚持己见、严格要求的态度。

巧填标点符号,让学生感受到了提示语位置也很重要,随意更改,那么人物的神情、动作、复杂的内心等将无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总之,不起眼的小標点,同样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编排,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学价值。巧用“小标点”,也能为感情朗读另辟蹊径,“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读”出一段段复杂的情感,还能带领孩子们进行个性化朗“读”,“读”出自己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月刊》2012.6小学版,2012.4小学版,2012.12小学版.

[2]《小学教学研究》2013.2总第458期.

猜你喜欢

引号感叹号省略号
省略号来了
省略号
“咕咚”为什么加引号?
感叹号
自报家门的省略号
正确使用省略号
感叹号大王(上)
感叹号不可随处使用
点击“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