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
2019-09-10刘少帅郭家君李金岭
刘少帅 郭家君 李金岭
摘 要: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速度缓慢,主要受制于核心技术缺失,研发人才匮乏,配套设施不完善,宣传和引导力度小等因素。本文从大力攻破技术难关,加强财政政策扶持,强化人才引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节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对策
引言:
近年来,全球汽车保有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石油危机,供应问题日渐紧张,交通能源消耗排放,对大气污染愈来愈严重。就我国而言,汽车进出口销售量,均居世界前列。可想而知,我国将面临的石油危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严重。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对交通能源进行转型开发、研发,势在必行。我国新能源汽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将围绕我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下一步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发展“瓶颈”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该新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对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归结主要问题如下:
(一)核心技术缺失
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主要是要解决交通能源短缺,实现能源动力转型。节能汽车的发展,需要优化现有的燃料能源系统,发展混合动力、新型清洁燃料,极大地将污染源头堵住。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大力推动蓄电池技术的进步,有效提高汽车的续航能力[1]。
针对当前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其技术力量,仍普遍依靠国外引进。我国在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面临技术不成熟、产品不过关等技术问题。因此,我国自主研发节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技术研发人才匮乏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发展速度迅猛,然而,汽车行业所需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却始终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制造,既需要招募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又需要拥有一批懂技术开发、会设计、能推广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但是,这样的人才,在人才市场上显得相当匮乏,常常让企业陷入招工难的尴尬境地。
我国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在汽车制造业方面的教育投入小,重视度不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脱轨,故而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满足不了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需要,也进而阻碍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得不到进步。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其生产与发展,需要有充足的配套产业,与之和谐共生。如节能汽车,需要大量的新型燃料供应;新能源汽车,需要有大量的蓄电池、充电桩等配套设备供应。然而,当前我国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汽车配套产业发展滞后,无法与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形成统一的、完整的产业链[2]。
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尤其是中小城市建设,对新能源汽车、节能汽车的概念还很陌生,未曾将其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如高速公路服务区,能够提供新能源汽车补给能源、续充电池的设施欠缺,直接导致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面积,迟迟得不到有效扩大,其发展前途令人唏嘘。
(四)宣传与引导力度小
按照传统的消费观念,节能汽车燃料补给供应点少,使用不方便;新能源汽车,蓄电池技术不过关,续航能力差,更换电池费用高,维修成本不乐观等偏见,直接导致我国居民普遍对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信心严重不足。
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在推广的过程中,无论是从宣传角度,还是从正确的消费引导角度,力度都偏小。居民对新能源汽车、节能汽车的购置欲普遍不高,仍不足以让消费者从心理层面,彻底打消对其使用的偏见。
二、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应对策略
(一)大力攻破技术难关
我国节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首先要突破的是在节能环保方面,实施技术攻关战略。开发、推广混合动力新能源,研发新型清洁燃料、生物燃料、气体燃料等,逐步替代汽油石油能源,实现我国汽车能源动力来源多元化[3]。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开展蓄电池技术研发、应用,促进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创新,通过自主研发、应用推广,形成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扎实树立品牌形象。实现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技术转型。
(二)加强财政政策扶持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全中国乃至全球的居民,为保护生存环境不被破坏,保护国家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的必然产物。为此,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应用、推广方面,应从国家层面获得一定程度的重视。国家要从主流舆论层面、财政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
国家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制定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税费政策,出台相关的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从财税政策角度,对居民消费理念,进行科学、理性、合理地引导,促进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起来。
(三)强化人才引进
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要异军突起,大力发展起来,离不开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力量。汽车制造行业、销售等行业,要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加强对人才的使用与培养。
国家要倡导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体制革新,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动力的人才,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效益的不断提升[4]。
(四)完善配套建設
作为新兴行业,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才有可能充满发展后劲。
市政规划部门,应积极完善该行业的配套设施设计;城建部门,要对旧的、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设施、设备加以改造,完善、整合、优化;政府部门要调动一切有效资源,集中一切力量,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便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代替汽油动力汽车是必然趋势。尽管我国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但是,相信技术在不断进步,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我国的居民应该积极转变理念,理性地看待、接纳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树立科学、理智的消费观念。未来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全中国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下,必然会使其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萌.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战略与对策的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7(13):60-60.
[2] 范高林.试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时代汽车,2019(3).
[3] 代孝红.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17).
[4] 王怀翊,肖候均.探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及相关路径研究[J].时代汽车,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