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湖南的木材贸易与生态环境
2019-09-10杨乔
杨乔
湖南境内山岭起伏,河道纵横,是我国主要森林产地之一。明清时期,湖南是全国闻名的木材产地之一,尤以材质优良著称。
民国时期湖南繁荣的木材贸易
民国时期,湖南的木材贸易十分兴旺。当时木材生产属于民间自发经营,手工作业,生产方式落后,但产量、材质在全国颇具地位。省内的中心市场有洪江、沅陵、陬市、零陵、衡阳、湘潭、长沙、邵阳、益阳等地,几乎全以武汉为集散地,再由武汉运销九江、芜湖、南京、常州、上海等地。
竹木自各产地运输出境,皆是组成竹筏或木牌,从深山老林中的山涧小溪顺流而下,沿着湘、资、沅、澧四大河流,通过洞庭湖,运至武汉的鹦鹉洲和白沙洲进行销售。湖水浩淼,风浪巨险,若不改装巨筏,一旦浪头击来,往往缆断木散,无法收拾。1931年洞庭湖水暴涨,木筏冲散流失,木商损失达数万元之多。
湖北建筑房屋以及制造家具什器、船只、寿木等,一切需用木材,大多从省外运进,从湖南运进木材较多。汉口是国内木材贸易的最大市场,其木材大部分来自湖南、贵州,又分东湖木、西湖木两种。东湖木指湖南省东半部产木而言,其重要产地为湘江流域,西湖木为湖南省西部及贵州产木之总称。运到汉口的木材种类甚繁,用途亦不相同。每年上市以夏期涨水期为最盛,木材市场在汉阳上游的鹦鹉洲。鹦鹉洲竹木亦由湖南运来,谓之南竹,益阳所产居多,用途甚广,交易習惯与木材略同,价格以尺计。此外,鹦鹉洲对岸武昌上游的白沙洲,同样是木商集散地。
从晚清时期清军制造炮船时起,鹦鹉洲上的材木销售量就骤增。到民国时期,都市日趋繁华,加上工商兴建,架设电杆,铺设路轨,建厂建矿,均需大量木材,所有商需民用,均交易于鹦鹉洲木材市场。在民国时期,鹦鹉洲的木材贸易盛极一时,从湖南境内源源不断地运进大量木材。
木材贸易兴盛导致森林被伐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近代以来,湖南境内大量林木被盲目、无序砍伐,森林遭到了大规模破坏。滥伐树木的结果是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引发山洪,堵塞江河,加速了水资源的破坏,以致出现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山区地形水土保持困难,上游的水土流失往往影响范围广泛,使下游广大地区受灾。
近代湖南人口繁殖众多,导致可用来使用的耕地不够,往往有乡民砍伐林木用于开垦耕地。此外,各地乡民往往采伐树木充作燃料,烧火做饭。还有的地区乡民故意放火焚烧树木,残灰受大雨冲流至附近田地,充作肥料。
民国时期,湖南森林资源遭到了大量破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所提高,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和保护。
(本文是2019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