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静相宜教英语

2019-09-10王志祥

科教新报 2019年44期
关键词:动静英语课公开课

王志祥

许多时候,我们经常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来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一节成功的英语课既不能让学生一直处于兴奋之中,也不能让课堂始终安静压抑。英语教师如何让课堂动静相宜?

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内容与课堂形式的喜好,会随着心理与年龄发展产生显著变化。例如近期校内青年教师赛课中,有两位教师分别执教一年级和六年级,他们在讲授一些动词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TPR教学方法,让学生跟着自己边做动作边大声复述学习内容,但是取得的效果相差甚远。一年级学生兴趣高昂,积极参与,而六年级学生扭扭捏捏不敢展示。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要让课堂“动”起来,而忽视学生的特点,采用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动”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而“静”是学生思考、辨析、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动与静的时间。例如,在公开课上,教师在设计时忽视了文本的学习,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分角色朗读和课文表演上,虽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能重复出课文内容,但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句型结构,以及重点词汇的意义。这样的课堂,虽然“动”了起来,却与学习目标南辕北辙。

一节成功的英语课,要动静有度,张弛结合。例如,一位教师执教《Helping our parents》一课,让5名学生上台扮演家庭成员,并表演对话。此时,如果教师调控有度,台上的学生就会通过动态演示,让台下学生静观习得,从而達到动静间的统一与融合。

课堂中的动与静,就像花与叶。“动”似五彩斑斓花儿的绽放,“静”如面朝阳光绿叶的能量积蓄。

猜你喜欢

动静英语课公开课
微·视界
“动静”之中话物理
“小班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刍议
动静相映,写情造境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基于力的电动静液作动器阻抗控制
第一次公开课
大学英语课前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研究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