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科特点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9-09-10孙秋萍
孙秋萍
摘 要:科学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主线,以知识目标为载体,以探究体验为核心,根据教学内容主动去挖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求是精神,促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科學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科学课;德育渗透;情感
科学是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为目的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渗透道德价值观的教育,不仅着眼于科学知识本身,更看重于为我所用,促进自身发展,让学生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更能保护自然、善待自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持续性发展的意识。
一、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们从生活经验和所学知道了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那么我们能不能尝试解决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生1:取一集气瓶,把火柴点燃伸入集气瓶中,熄灭后,用原来的总体积减去后来剩余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再通过计算,便可求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生2:(边画边讲)先将一支较长的蜡烛放在水槽底部,向水槽中加水,使水面低于蜡烛,再点燃蜡烛,将一个集气瓶倒罩在蜡烛上方,当蜡烛熄灭后,由于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所以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将水压人集气瓶内,那么,水面上升多少就表明氧气的体积是多少。
师:我们请这位同学演示一下,看一看他的实验结果与科学家的结论是否一致?
师:科学家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的1/5,而在他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却远远小于1/5,为什么?
生3:蜡烛燃烧放热,使剩余气体膨胀,所以液面上升的体积数偏小。
师:也就是说,我们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到原来的温度后,再观察(约5分钟后,观察结果仍然偏小)。看来还有别的原因?(无人回答,教师提示)想想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状态?
生4: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占据了一定的体积,所以,结果偏小。
师:怎么改进呢?
生5:选用燃烧后不生成气体的可燃物。
师:若实验测得结果大于1/5,那么还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差较大呢?
生6:可能点燃红磷后放入集气瓶瓶塞未及时紧塞,也可能是止水夹处在红磷燃烧时未夹紧。
点评:以上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中,很好的体现了教师尊重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实验结果与已有理论发生矛盾时,科学家们往往会采用严谨的态度进行分析、探索、求证,不盲从,从而才有新的发现,推动科学进步。
二、在科学教育中引导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师: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说出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有什么密切联系。
生:我们身体的重要成分、参与生物的生命活动、饮用、灌溉、洗涤、工业用水等
师:我们说过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水球。从理论上看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事实上呢?
生:不是这样的。
展示课前布置的水资源分布的调查资料,进行汇报
师: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海水,海水中溶解了大量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盐类物质。除了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较少,这部分水又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水循环的不均衡性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得许多珍贵的河水、淡水湖泊和浅层地下水难以利用,而工业化以来所带来的严重水体污染,又使得水资源降低了利用的价值。
师:交流讨论这样的背景下浪费水资源的后果
生:生活无法正常进行,不能洗漱、吃饭、农田荒芜、工业农业不能正常开展
师:所以,节水护水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搜集“金点子”我们可以有哪些作法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呢?
生:生活中,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一水多用,比如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洗衣服的水还可以用来拖地,使用节水型洁具如洗澡时用喷淋花洒。
生: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生:我们尝试着用所学的水的净化方法: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获得较为洁净的水。
生: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可以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
生: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水价来约束人们滥用水资源的问题。
生:多宣传我们面临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点评:通过我国水资源情况的概述,学生紧密联系生活,为节水护水出谋划策,通过探究水资源紧张的 原因,到提出我国水资源紧张的措施,形成知识的链接,通过每生参与调查收集资料、讨论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离开水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真正感悟水对我们的重要性,通过鼓励学生出谋划策,提供节水护水金点子,知道生活中会如何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浪费,从而真正养成正确的节约用水习惯,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多宣传节约用水的好处,使学生做到: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珍惜每一滴水。
三、在科学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备课时,我们要挖掘到教学知识点与德育点的内在联系,在合适的地方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示方向》时,可以介绍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它中间是用天然磁石琢成的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中间的杓是可以自由转动的。现代的指南针原理与之相同,是将一枚很小的磁针放在针尖上,也可以自由转动。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讲解地磁场时介绍我国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最早指出磁偏角的存在,比西方国家早发现400多年。
科学课教学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不能简单的说教,而是要以教材为主线,以知识目标为载体,以探究体验为核心,根据教学内容主动去挖掘德育因素,注重渗透德育教学,将德育教学自然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求是精神,促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科学目标的达成,从而形成学生们的优良品格,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