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融入生活而生动
2019-09-10张健
张健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也应该成为化学教学的重要舞台和切入点,特别是化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挖掘身边与化学有关的素材、知识点、学习中的兴趣点,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主动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我认为在化学学科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实验器材 “生活化”
一般来说,学校所进行的实验,往往为学生准备了比较适合的仪器,这些仪器都比较精密、比较专业,所进行的实验也就有比较浓郁的“贵族实验”的气息。可是一旦学生走入生活,面对的不再是所熟悉的化学仪器、化学药品,这样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就—点也用不上,这也是造成现在的学生实践能力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巧妙地应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厨房化学用品进行实验,把它作为“正规实验”的一个补充,由于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会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新奇感和熟知感,从而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实验内容“社会化”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成为化学实验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再如:在学习了酸碱盐后可让学生进行摄影冲卷、对土壤成分的检测、鉴别真假金元宝等课外实验探究;学了金属的性质后对钢铁锈蚀的现象及该怎样进行防护进行探究;建筑、合成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的了解等等,也可以增加一些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课外实验。如:对市场上所卖的冰冻海产品是否含有福尔马林的检测、配制某种无土裁培所需的无机盐营养液、鱼池缺氧现象与增氧方法的研究、衣服污垢的去除等。
通过这些“社会化”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真正让化学为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美化我们的生活服务。
三、实验设计“绿色化”
要实现实验设计的“绿色化”,将实验“微型化”就是其中一种切实有行的形式。“微型化”实验既节约药品、节省时间,又操作安全,污染少,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自制仪器,自行进行实验,这样有利于课外实验和家庭实验的普及和开展。在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同时,能激发起学生对实验创新的欲望。目前中学在没有现成微型实验装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开展微型实验。
点滴板实验,装药品的塑料片,药品用了以后剩下的塑料片上有一个的小孔穴,可以用它们代替点滴板來做溶液中的性质实验。这样药品的用量只是原来试管实验的几十分之一,观察也很方便,现象很明显。滴管可以用较细的吸管代替,使用时,将吸管浸入试剂中,上面用手指堵住,在孔穴上松开手指,液体就会慢慢地滴入。用它们做许多性质实验,产生气体、产生沉淀或颜色变化等实验都可清楚地观察到,效果很好。这种装药的塑料片,学生很容易得到,解决了由于微型仪器不足而难以人人动手做实验的难题,激发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索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前塑料片要清洗干净,否则对实验有影响。
在有些实验中也可以通过对原有实验的稍加改动,来减少实验用量起到节省药品、减少污染、缩短实验时间目的。例如:在区别蒸馏水和食盐水的实验中,可以将用蒸发皿蒸发改为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的方法来鉴别,既节约药品又缩短了实验时间;又如在对“氧气的性质实验”中,用燃烧匙盛硫或红磷进行实验,存在的问题是用量过大,燃烧时间长,做完实验后仍有剩余物质,不易熄灭,因而产生大量的SO2、P2O5等物质污染环境。对这个实验可作如下改进,取一细玻璃棒的一端烧至半融后用镊子压出一个小凹槽,微型燃烧匙就制成了;再用青霉素瓶替作微型反应容器。实验现象明显,节约药品,污染非常小,有利于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激发了学生对实验创新的欲望。
总之,创造性地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离不开创造性的实践和探索,走进生活,让你我共同探索,为我们更好地开展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和改革助上一臂之力,让我们的化学教学更精彩和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