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宽松教育”失败的启示
2019-09-10
“减负”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日本实施宽松教育政策时的教育发展阶段与我国当前实施的减负政策非常相似,汲取日本的前车之鉴,可以为我国探究科学减负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路径。
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曾全面推行“宽松教育”,2016年政府发表“去宽松化”宣言,承认宽松教育失败。总结起来,其失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在政策理念上,没有形成统一思想。日本初期的宽松教育政策,只是在原有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削减,宽松之后,到底学生应学到什么程度、教师应教到什么程度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共识。第二,在政策执行中,没有实施同一标准。公立学校按照要求全部削减了教育时间和教学内容,但是私立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却没有实行,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第三,在政策保障上,尤其是教学保障上,没有落实到位。日本实行“宽松教育”的出发点是为了避免传统填鸭式教育的弊端、面向未来培养创造性人才,这跟我们现在“减负”理念很相似。但是由于上述方面的失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这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
首先,宽松教育并不是不要基础,仅靠减少课时,减少学习内容和降低学习难度的做法是表面的、肤浅的。真正的减负必须伴随着教学方式的转变,伴随课堂教学的转型。如果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灌输,其实质必然是理念与现实的背离与脱节。因此,在我国推进中小学减负的过程中,一定要促进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要注重教师能力的培养。
其次,相关部门和学校对于教育质量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評价和界定。既要照顾到优秀学生的发展需求,也要特别关注中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家庭孩子的帮扶培养。如果只是一刀切式的政策减负,但课堂形式、教学方式、考试制度、招生录取方式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改变的话,家长和学生会依然在追求分数的跑道上奔跑,就会造成“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畸形现象。 (摘自《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