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骨折切莫按成人缩小版治疗
2019-09-10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45期
市民刘女士一度认为,孩子就是成人的缩小版,他们有着类似成人的小小身体,模仿着成人的行为和语气。直到女儿意外摔伤骨折,类似成人的治疗方式,让孩子承受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刘女士这才知道——原来小儿骨科并不一样。
两个月前,她的女儿然然在玩耍时摔了一跤,胳膊肘附近肿痛难忍。到附近一家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诊断其为尺骨骨折,并很快做了手术。
手术很顺利,可术后一个多月时,刘女士发现然然肘窝处鼓起一个疙瘩,且越长越大。刘女士带着然然来到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骨科,科主任黎立接诊检查后确诊,然然应该是尺骨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这种骨折叫做“孟氏骨折”。由于病情一开始被漏诊,已经发展为陈旧性骨折,只能再行手术治疗。
类似因漏诊、延误治疗而就诊的病例,在小儿骨科并不罕見。
黎立介绍,然然摔伤后导致的孟氏骨折,200多年前意大利医生Monteggia首次描述报道,典型表现为尺骨骨折的同时,合并有肱桡关节的脱位,其漏诊率高达20%左右。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周围骨骺丰富。
黎立解释说,骨骺位于长骨两端,在出生时为完全软骨结构,发生骨化后成为骨骺。骨骺、骺板是小儿骨骼区别于成人的特有结构,如同小树枝的增粗增长,骨骺的使命就在于负责小儿骨骼的发育成熟,是小儿体格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生长至18岁左右,骨骺、骺板发生闭合骨化,骨骺的发育才算基本完成。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骨骺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准确、轻柔地给予复位,出现发育性畸形的几率会大大增加。”黎立说,如果骨骺发生损伤或疾病(包括先天性或后天性),可直接导致骨的形态异常,表现为骨的短缩、细小、缺乏正常的解剖结构,使患儿遗留终身骨骼畸形或功能障碍。
(摘自《生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