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选材技巧,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2019-09-10李春华
李春华
摘要:在作文中,选材立意对学生是影响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因素。所谓选材,是指根据文章主旨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材料来凸显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佐证自己的观点。所以,恰如其分的选材,总是能够凸显情感和主题,让文章变得有血有肉,更加灵动。对此,本文就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选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并针对学生在选材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总结了几点优化作文教学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选材技巧;选材现状;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181-02
1.初中语文学生作文写作中的选材现状
1.1选材過于俗套
初中阶段的记叙文写作时,学生多是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一些事物中选材,所选的材料多是天下大雨,母亲冒着雨送伞、夜里生病,父亲背着自己去医院、晚上学习,母亲体贴地倒一杯牛奶等材料。姑且不说所选的材料是否契合主题,单凭这些耳闻能详、屡见不鲜的材料,就已经让文章失去了其吸引力。阅读时,这些老掉牙”的故事让读者已经审美疲劳,即便是学生通过优美的文字去重塑、应用多样的手法再去勾勒,其文章的主体选材确定后,文章也很难逃离出“俗套”的怪圈,在选材上的失误让学生在写作中就处于劣势,再通过一些文字的修补也难以赢得读者的青睐,作文的质量难以再获提升。
1.2 选材缺乏真实性
不少学生面对写作内容时感到十分困难,写作的过程往往是为了拼凑字数而应付,所以在选择的材料上并没有用心,将自己所听闻到的一些材料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或者索性即时杜撰出一个缺乏真实性的材料以供学生完成任务。即便是学生在材料杜撰的过程中将其编撰地十分完整具体,但是却很难从材料中洋溢出学生的情感和深刻的观点,以此作为文章的佐证或者情感表达的主体,必然是很难让学生从中深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写作和阅读中,如创作者能立足于自己的生活或者真正的体验,将之真切地表达出来,那么读者在阅读时往往能透过文字看到背后的故事,从中获得情感的激发和共鸣。此时,即便是文章中的辞藻并不够华丽,即便是朴素的文章也能赢得读者的青睐,也能让这类作文获得高分。但是,显然在当前的学生作文中,学生并未能在作文撰写中将真实性的选材应用于自己的作文中,导致学生的作文很难有深刻、犀利的见解,字里行间更是无法洋溢出深厚的情感。即便是在作文批阅时努力寻找情感的影子和清晰深刻的观点,也难寻其踪迹。
除如上选材问题之外,还有部分学生在选材上过大、过空,对事物的描述和情感的表达都是泛泛而谈,既不够细腻,也不够深刻。对此,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材、把握选题技巧,让学生的作文有“米”下炊、有水可饮。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措施展开作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选材技巧。
2.初中语文教学中选材技巧的培养分析
2.1 开展选材训练,紧扣作文主题
为增强学生的选材技巧,增强学生对选材作用和选材技巧的理解,教师可以以一种即时的、简短的课堂训练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紧扣作文的主题,选择与主题相符、与所佐证观念相符的材料作文文章素材,将之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对此,教师可以展开即时性的写作选材训练。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为作文的主题,引导学生在此主题下开展即时的选材活动。此时,学生们开动自己的脑筋,先确定文章所要写的主题,究竟是写谁、写什么活动、写哪行行为或者事件以凸显“靓丽”这一特点。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去发散思维,展开联想,确立符合文章主题的材料,以辅佐学生完整作文。再比如,教师引导学生以“与同行”这一主题展开对文章的构思,确立主题后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与之相符的主题。在这种即时性的训练中,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学生展开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主题确定后,所选择的选材应当是与主题相关并且凸显主题的。同时,由于文章的主题开放性较强,学生也可以在确定了自己想要写的主题之后再确立文章的主题。总之,文章的主题和选材应当是交相呼应、相得益彰的,写作时将选材应用到文章中,应当能让选材与主题相辅相成,才能让学生的作文赢得高分。
2.2 倡导真实选材,融入个人思想
虚假的选材即便是应用华丽的辞藻予以修饰,也如同一个被过度包装了的低劣产品,用户体验必然是不良的,所撰写的文章更是味同嚼蜡、毫无生气。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倡导学生从真实的经验中选材,避免虚假杜撰勾勒文章,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真实的选材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才能让自己和读者的心意相通,使文章变得灵动而精彩。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选材真实性的重要性,教师便可以截取学生所阅读过的“老王”这一篇文章的节选,并对比学生群体中的一段描写自己成功经历的片段,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在第一篇文章中,文字质朴但情谊深厚,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饱满生动;而在第二篇文章中,学生不断提及自己成功的“喜悦”,但是在获取成功过程的艰辛、赢得成功时的体验和兴奋却并未从选材中凸显出来,总体上就是通过自己感受的描写来凸显自己获得“成功时的喜悦”,而整个事件的描写过程却并未能起到渲染情感的作用。所以,截取的片段让不少学生感到毫无生气,并且多数学生看得出自已在写作选材中的影子,这显然是杜撰的一段经历作为自己作文的选材,其间想要传达的情感虽然已用真切的字眼书写出来。但是即便如此,读者还是无法从中获得“喜悦”的体验。对比之下,学生才逐步意识到真实选材的价值,这种真实性和深刻性不是用文字渲染出来的,更多的是在事件经历的呈现以凸显情感。此后,学生在文章撰写中也就会秉承着真实性的原则,不再追求华丽辞藻的渲染,跟多的是以真实的经历作文文章主题进行撰写,文章必然会变得更加充实而饱满。通过如上倡导真是选材的教学措施,教师还帮助学生减弱了对写作活动的畏惧感。由于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对写作人物无从下手,编撰的事件让学生倍感困难。然而,当教师号召学生将真实的选材呈现出来时,学生文思泉涌、写作过程更加顺畅,写作活动也就成为了学生表达和向外倾诉的一种重要手段了。
2.3 挖掘新颖选材,优化作文内容
为拉学生走出“选材俗套”的怪圈,教师可以向学生罗列出在学生作文中频繁出现的作文题材,包括家庭生活中父母照顾生病的自己、父母勤苦操持而两鬓斑自、学校运动会中两个同学相互搀扶着走到终点、老师在我生病后为我补课、社会生活中某同学的拾金不昧、捡拾垃圾、扶盲人过马路等等,让学生自检在自己的作文中是否存在诸如此类的作文选材。在此基础上,教师将一个典型的俗套的选材片段呈现给学生,这使不少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受。此时,学生也就明确了自己在以往的写作中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选材不够新颖、选材过于俗套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辛劳的父母”作为主题,引导学生自己选择题目、选材立意构思一篇与本主题相符的文章,然后分享自己的思路和选材。在选材和确定题目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在凸显父母的“辛苦”时,要以更加新颖、小巧的角度立意着笔选材,不要落人上文中提及的俗套的选材圈子,而是以更加细腻、真实、新颖的角度选材,以契合主题,凸显文章的情感特点。此时,一名学生提出要可以通过父母粗糙的手掌入手,在父母为自己缝制雪纺的义务时,将雪纺的衣物上勾出一条丝线这一细节凸显父母日常生活的辛劳;另一名学生提出:自己在一次清理油烟机的油垢时,才发现自己的手掌和衣物上己经满是油腻,黏腻的感受和难以祛除的污浊与油烟是母亲做饭时常年需要面对的。将自已的感受由己及彼,从细腻的感受描写去凸显母亲的辛劳。在学生的陈述中,学生逐步拜托了选材俗套这一怪圈的束缚,新颖的选材和真实的感受让文章丰盈饱满。通过这种即时的新颖选材的训练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充实作文内容、优化学生的写作,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循序提升,增强学生的写作技巧,为学生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3.结语
精彩的选材能够成为学生作文的点睛之笔,为学生情感的渲染、观点的表达带来良好的成效。对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作文选材现状,并通过即时性的选材训练、倡导学生真实选材、新颖选材等方式构思文章,才能让学生走出俗套、虚假、大而空的写作怪圈,带学生顺利走出低效写作的现状,稳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兰.初中语文作文选材策略初探[J].语文学刊,2014(22):114+148.
[2]宋天峰.初中作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学周刊,2018(15):133-134.
[3]童剑.初中作文选材技巧[A].《當代教育评论》2017第6辑[C].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