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成教育视域下小学生自主锻炼习惯的培养

2019-09-10王敬东

理论与创新 2019年5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习惯

王敬东

【摘要】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锻炼习惯不仅是让学生能够科学的进行身体锻炼,还意味着学生将运动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即养成教育。作为一线教师,立志于帮助学生建立起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克服自身误区,让孩子能运用正确的运动方法和积极有效的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机能。本文结合自身教师实践,利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以小学生运动意识、行为为研究对象,得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养成教育;自主锻炼;习惯

引言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全国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在《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推行以后,体育课堂中以技能教学为抓手,旨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对小学生自主锻炼习惯的分析和探索,以期归纳出小学生自主锻炼习惯的培养路径。

1刨根到底,分析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原因

自主锻炼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不断强化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小学生习惯形成的外因很多,学校是最重要场所之一。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学练时空间化,课后作业由家长监督,自我评价。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意识,从外在对学生进行直接刺激,促使学生自主锻炼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养成仅仅靠学校这个平台去培养和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习惯,要让学生形成锻炼“生物钟”,时间一到,身体就不由自主的想到应该去锻炼了。

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运动爱好和兴趣,班级授课制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作为教师,在关注每个孩子的同时,对于教材的选择要实用、新颖;教学情境有趣味、有意义,富有生活化;教学手段灵活多变,以游戏化、限制性、体验式为主。对于课外体育,理论先行,不再只做口头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设学练目标,懂得评价方法。要有效地养成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升华,有意识、有行动,更要有方法,注重方法的习得。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转变观念,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提高对学生良好锻炼习惯培养的认识。

2破茧成蝶,探究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方式

2.1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锻炼习惯的养成指导

在小学阶段,为了适应孩子的学习心理,大都是采用体验式、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仅能的习得,提升体能,进而保证教学质量。同样的,对于学生自主锻炼习惯的养成也可以采用游戏或者是“教”与“玩”的形式,在课内外进行体现。实践表明,游戏教学的形式具有以下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体育教学内容游戏化,不是简单的游戏,是将技能习得的过程利用游戏来呈现,这样可以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要求,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的融合以及在情趣上的共鸣。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会很主动地参与,真正感觉是课堂的主人翁,到技能的习得后的快感,保证学生爱上体育运动,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和乐于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情感体验。

(2)增强了学生的运动信心。在体育教学中,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有效地教学,利用师生之间的信任心理和同学间的争强好胜心理,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效应和同学间的“成功”效应,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刺激,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并形成动力。树立导向标志,对于表现优异的同学及时肯定,提供展示的平台,最后校园吉尼斯pk赛树立自信心,会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热爱,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3)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与“玩”的有效互动中,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教学大环境更加民主、宽松,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根据主观意愿,运用自身的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以及个体爱好选择适宜的体育运动,学生的内在需要是锻炼习惯形成的根本,这也是发展学生个体运动特长、培养锻炼习惯的一个有效途径。

2.2为学生打造合理的体育锻炼记录册

自主锻炼习惯是一种个体行为方式,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种因素影响,完全靠体育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区体育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便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与学生一个特定的锻炼方法和标准。

健康的体育锻炼,应该是每天坚持的,像安排家庭作业一样,给孩子一个宽松的锻炼标准,请学生自我监督,每天坚持锻炼并认真记载,让孩子自觉地形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

编制 体育家庭作业记录册,内容包括每周每天的锻炼内容、质量和锻炼后情感体验,请家长协助评估。对于锻炼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锻炼项目进行选择,也可以自主选择。学生人手一本,作为自己的健身记录卡,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科学、有效的锻炼习惯。

2.3榜样树立的方法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体育意识只有在不断地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才能保持和强化。经过一系列的理论教育(专题讲座),树立榜样的力量,特别是运动明星的成长故事,会在学生心中形成榜样学生上體育课的态度端正了许多;积极开展班级活动,在班级重点突出一位同学,引导其他同学向他发起挑战,不断提高挑战的难度,进而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

2.4科学评价的方法

自主锻炼习惯在学生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不断加强身体练习逐渐形成内在的、稳定的、以自我为主的锻炼习惯。小学生心理素质尚不完善,在依赖成人的同时,又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有自我表现的倾向,但是由于心智依然处于少儿的幼稚期,表现出不稳定、反复的特征。在课堂上的外在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等等,部分学生出现对新技能学习的焦虑,即担心自己不会,害怕尝试,消极逃避等不良表现等,不良表现最终会影响到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学中注重评价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规范,什么是多元评价,注意连续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运用,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学,充实学生的内在需要,磨砺学生心理品质,强化自主锻炼的动力。锻炼习惯的形成非一日一夕之功,不可能一嗽而就。要使锻炼行为变成自主锻炼习惯,必须是锻炼行为不断的重复和强化,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特点及身体素质等因素,还要锻炼学生坚强和“坚持到底”的心理品质,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并进行科学锻炼,养成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养成教育

[2]何斌.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习惯的呈现式探索.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p849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养成书写好习惯
好习惯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习惯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