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中国
2019-09-10王星张营海
王星 张营海
近日,中央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领会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血肉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远景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是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严格按照中央制定的战略部署,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發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要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谱写新时代中国梦的新篇章。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的关键一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变化,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针对现阶段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围绕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战略全局上对改革发展作出的规划和部署。实现现代化必须走以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既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深邃思考,又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习近平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观博大精深,它包括生态兴则文明兴与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行动观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共赢全球观等。
精准把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原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基本遵循,必须精准把握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自然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等重要原则。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思想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地位,揭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道理。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核心是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协调当代人的发展与后代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社会动荡、国家衰败,会带来社会崩溃、文明衰退。大自然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行为方式只有符合和遵循自然规律,正确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既要索取也要投入、既要利用也要建设,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上走弯路。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生态文明观深刻阐述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绿色革命”,核心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时代。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它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的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贯彻到生态文明建设中,落实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体现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循着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路径,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还自然以宁静、和谐与美丽。
坚持对自然资源实施统一管理。随着国家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体制的构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国家战略和发展目标,对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在深刻认知自然资源特征时代性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下的资产性、整体性、基础性等特征,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国务院《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创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实现形式,推动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体系。”旨在通过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明晰各类自然资源的占有、使用权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扩大自然资源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担保、入股等权能,夯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的权利基础,积极探索形成自然资本经营和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将经营理念引入生态资源保护中,在注重生态补偿的基础上,促进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使自然保护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
扎实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统筹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修复是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最直接体现,主要是对被污染的水体和被损害的土地进行修复。生态修复需要其他部门配合,需要法律法规支持,需要出台激励公众参与的政策,制订生态修复规划和年度计划,调动企业、地方政府和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积极性,需要解决修复资金短缺难题。
全力打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新格局。国土空间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21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城镇化,国土空间格局发生了剧烈演变,无序的开发导致土地退化、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序开发国土空间,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提升质量品质已成为当前发展和实现未来美丽愿景的迫切需要,通过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施更严格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协调国土开发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空间的相互关系,对各类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和修复进行统筹,引导国土空间开发向科学、有序、适度转变,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坚持“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党的十九大把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写进报告,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有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
正确认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强调从现在到 2020年,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2020年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
坚持一张蓝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张蓝图干到底”要求,全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资源要素供给、服务支撑,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健全要素保障体系、完善服务支撑体系,推进形成保障、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一张蓝图”。要落实“多规合一”要求,整合各类空间管控手段,探索国土空间规划新规则,建立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为支撑,统一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做到跨界融合、功能融合、空间融合,把“一张蓝图绘到底”落到实处。
坚持一个整体共同治理修复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生态文明建设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不同区域人与自然的规律, 构建符合区域自然特征、提升生态安全能力、体现美好生活需要的绿色空间体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全面强化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中国的组织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作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政治决定。这就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五个始终”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始终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設美丽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关系的科学指南,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行动纲领。必须始终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落实的“路线图”“施工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引导公众珍视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愿和行动,营造全民争做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生活、共建美丽中国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良好氛围,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始终贯穿改革创新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不竭内生动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必须始终贯穿改革创新的发展理念,激发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动力。大力实施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引入观念创新、理论改革创新、制度改革创新、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改革创新、科技改革创新和方法改革创新,锚定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提供持久内在动力。
始终强化制度法治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可靠政策支撑。建设生态文明是由理念、法制构成的完整体系,是一个包括源头防范、过程治理、后果奖惩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离不开制度和法治的保障,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以制度和法治规范约束社会的生态行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才能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有力的可靠保障。
始终坚持做到统筹兼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绿色发展路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既要看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紧迫感,又要看到这个问题与其他领域问题错综复杂的联系,既不能单兵独进,也不能“九龙治水”,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统筹、精心谋划、协调发展,始终坚持稳步、健康、有序、高效实施。只有用发展解决面临的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动力,发挥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作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走出一条低投入、低能耗、少排放、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
始终加强体系机制构建,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组织领导保障。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任务极其繁重,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必须始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抓工作任务落实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职能和协调作用,构建党委、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形成党委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健全分工负责制,完善工作目标体系,确保责任明确到位、任务分解到位、措施落实到位。(作者单位:河南省自然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