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教学法在受体与细胞功能调控教学中的探索

2019-09-10徐见容

锦绣·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考试成绩对分课堂

徐见容

摘 要:目的:采取对分课堂教学法对受体与细胞功能调控课程的教学进行新探索,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学习受体与细胞功能调控课程的2016级医学院研究生,涉及多个细分专业,共125位学生,对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研究组的学生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法,作为对照的其他学生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接受教学法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且对于对分课堂教学法的接受度也明显较高,两组对比数据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受体与细胞功能调控课程的教学中,对分课堂教学法不仅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而且学生的接受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受体与细胞功能调控;对分课堂;考试成绩;接受度

对分课堂教学法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首创的新型教学方法,该方法综合讲授型课堂与研讨型课堂的优点,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讲授-吸收-讨论的循环大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受体与细胞功能调控是生命过程的关键环节,是医学研究生必须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课程,教学难点是内容在理解上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深入学习,同时新技术不断涌现,需要学生不断查阅新文献进行补充学习。对分课堂教学法能夠改善此种课堂的教学效果,让老师与同学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1]。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参与受体与细胞功能调控课程学习的2016级医学院研究生,涉及多个不同专业,共125位学生,对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其中研究组63位学生,其中男性学生25位,女性学生38位;对照组62位学生,男性学生24位,女性学生38位,学生的年龄处于22~27岁之间。对两组学生的各项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数据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实验方法

针对对照组学生,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具体地,在讲授的过程中,会根据知识点进行分解,结合案例讲述关键知识点,课程的时间安排会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确定,但与研究组的学生基本保持相同讲授进度。

针对研究组学生,我们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法,按照对分课堂教学的范式进行课程设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问题的设计、“亮考帮”体系的建立以及讨论小组的划分。具体地,我们根据教学大纲与授课需要,重新制定教学计划,要求教师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特定章节对分计划的安排;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受体与细胞功能调控课程本身的难点与重点,联系临床实践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设定系列关键问题,突出教学核心,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了完善对分教学法的体系,我们特别注重作业的布置与考评,将作业作为讨论的重要工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益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最重要地,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对讨论小组进行了合理划分并相对固定,便于讨论环节的有效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学生进行重要知识点的考核,并对成绩进行记录;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方法接受度进行比较分析。

1.4 数据处理

使用在线统计网站提供的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考试成绩的比较

表1数据显示,研究组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数据的对比显示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接受度的比较

表2数据显示,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接受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数据的对比显示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受体与细胞功能调控课程是医学生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教学难点所在,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对分课堂教学法包括课堂讲授,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三个核心环节,通过将课堂时间平均分配给老师和学生,使得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融为一体。我们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了隔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亮闪帮”环节充分完成知识内化和知识体系自我构建的过程,实际效果比当堂对分要更好[3-4]。从最终的效果来看,研究组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成绩上,还是在对教学方法的接受度上,均要高于对照组,这显示该教学法在受体与细胞功能调控课程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很大帮助。该方法彻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核心素养,让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合作能力在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上得到贯彻落实。后续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对分课堂教学法,通过凝练重要知识点和疑难问题,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课后自学内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林征,刘双,胡志坚,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36(1):154-155.

[2]杨榆玲,罗兰,龙莉,张延洁,何永蜀,基于对分课堂的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2):114-117.

[3]吴磊,曹志坚,孙守忠,许茂盛,对分课堂在《医学影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4):51-53.

猜你喜欢

考试成绩对分课堂
勤劳的妈妈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跳过去
斯诗私塾
没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