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策略与学生主体性

2019-09-10罗玉婵

锦绣·下旬刊 2019年5期

罗玉婵

引言

经过近期的教育实习以及在校的学习,对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我有了以下的感悟。

一.语文课要“聚焦语用”

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语文课的目标可以罗列很多,包括人文教育,传统文化熏陶,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等等。但核心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定义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第一句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然后是在学习语用的同时,得到思想文化的修养。所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就体现在此。可以比较一下,原来课标实验稿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是比较简单的,就一句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当时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想突出人文性,是有针对性的,希望改变教学中过分注重应试式操练的倾向。但是十多年课改下来,发现这样来定位语文课程的性质,比较空泛,容易只是往人文性倾斜,掏空语文课程的核心,把语文课上成一般的思想修养课。所以,课标修订时,就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前面,加上了两句话,给语文更明确的定位:语文课,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同时把文化修养、精神熏陶,很自然地带进来了。“语用”和其他几方面是自然融合的,不是一加一或者一加几的关系。有些老师备课,要罗列哪些属于工具性,哪些属于人文性,割裂了,就没有这个必要。

二.语文课要教给学生具体方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哪样最重要?阅读最重要。日后学生成为公民,要谋生,阅读能力是最用得着的。写作、听讲和说话交流能力也重要,但比不过阅读能力。语文课最要下功夫的就是阅读,是书面语言的学习。现在的语文课虽然也注重阅读教学,但对于阅读方法技能和方法的传授做得不够。我们对这些技能和方法的传授仍然很粗,这些方面的基础研究也很不够。教学生默读,总要给点具体的方法,让学生如何做到不动唇、不出声、又读得快。不会默读就读不快。到一些大学的图书馆看看,不少学生都在那里念念有词,他们可能就是在中小学没有学会默读。浏览和快读,一定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不能大而化之。我们的语文课对方法交待不够。几乎每一课都是精读,精在哪里呢?在字词句、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等等。当然也有必要,可是偏偏没有交给方法,没能把精读的内容和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可是怎么抓住关键词呢?有什么可以操作的方法?所以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有方法的教学,能做到“一课一得”最好。

三.略读课就放手让学生读

其实以“精读”和“略读”来区分课型,不够贴切,因为“精读”和“略读”都是阅读方法,在精读课中也要学会略读,比如浏览、快读等。同样,略读课中有时也需要来一点精读的。所以,我们编制新教材时,应注意到这个问题,要加大精读和略读的区分度,让两种课型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略读课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另外,语文课要格外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语文教材要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读精讲,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扩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

四.不要滥用多媒体

现在的语文课不断穿插使用多媒体,虽然很直观,可是把课文讲解与阅读切割得零碎了。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各种画面、思想和文字,目迷五色,课堂好像活跃了,可是学生的阅读好像被擠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这样的多媒体对语文学习并没有好处。

现在备课也变得很容易,从网上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教案和课件。所谓集体备课,也就是凑一些教案,时间很多花在调整设计课件上。这样备课讲课,老师的个性很容易被淹没,讲出来的课可能是大同小异,彼此克隆的,更麻烦的是背离了语文课必须靠学生反复大量阅读以提高语感的本意。特别是某些领导检查教学,也就是看多媒体是否做得漂亮热闹,更给这种偏向推波助澜。多媒体本来是好事,可是用得太滥,让我们的老师变懒了,个性消失了,学生的学习也受到很在的影响。

过多依赖多媒体,还会制约老师专业性的发展。很多老师得了百度依赖症,什么都依赖网上给结论,有结论没过程,思想容易碎片化、拼贴化。现在很多的老师不会板书了,甚至常常提笔忘字。不是要开设写字书法课吗?找个会写字,能书法的老师变得如此之难。记笔记的能力也普遍下降了。多媒体的滥用已经给语文教学带来“灾难”,恐怕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种必须面对的事实。希望老师们的语言课可以少用多媒体,让语文课重新回到朴素本真的状态中来。

五.总结

我们的语文教育已经越办越好,取得了很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相信我们的语文教育明天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张定远.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

[3]吕渭源.课堂教学与智力培养[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4]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于漪.给语文教学加点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6]陈小英,于漪.于漪与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7]于漪.倾诉如歌的岁月[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

[8]于漪.语文教学艺术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9]王松泉,王静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