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特·格拉斯:幽默的告别
2019-09-10芮虎
君特·格拉斯主要写小说,诗写得不多。但是,他的小说里却充满诗意和想象。在他的成名作《铁皮鼓》的开篇,写主人公奥斯卡的外婆在田里干活,有个男逃犯被警察追捕,请她施救。外婆将这个男人藏在自己宽大的裙下,救了他。而这位男人却在下面风流。10个月后,一个女婴呱呱坠地,这就是奥斯卡的母亲。故事奇幻,幽默风趣,充满人性,令人遐想,构成了他毕生写作的主旋律。
君特·格拉斯1927年出生在今天的波兰但泽市。父亲是新教教徒,母亲是当地土族卡舒布人,天主教徒。那是一次大战后的日子,德国经济文化在逐渐复苏。但泽本属于德国,在一次大战后被战胜国划为自由城市即不属于德国,也不属于波兰,其居民多为德意志人。格拉斯从小也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在海边玩耍,在街巷酒吧聚友喝酒。
二次大战爆发,希特勒占领了波兰以及自由市但泽。1942年,格拉斯为了离开郁闷的家庭,参军上了战场。那时,他当然没有想到自己后来会在文学艺术上的伟大造诣。
战后,格拉斯作为纳粹军队的坦克兵被捕,关押在德国科特布斯的美军管理的战俘营。战俘营的一年生活,格拉斯后来很少提到。可想而知,其中苦难屈辱,令他不堪回首。
出了战俘营,他无家可归。但泽也成为波兰的属地。那里的德国人全部被赶到德国本土。格拉斯一家也成为难民,长途跋涉来到德国北部定居。
年轻的格拉斯,开始学习石头雕刻的手艺,后来进入德国杜塞道夫艺术学院学习艺术。那是1948年。学习期间,他靠在酒吧参加爵士乐演奏维持生活。
那个时代,德国的年轻人感到迷惘:德意志民族再次被打翻在地,承担战争的责任。当年帝国国家机器的主要官员在纽伦堡国际法庭受审,被判处重刑。德国人面临饥饿寒冷,家园重建,国家被战胜国分而治之,前途渺茫。德国人一方面要为自己族人犯下的罪行付出代价,另一方面,还得继续生活下去。
在杜塞道夫学习了四年,格拉斯在意大利、法国靠搭顺风车游历学习。开始绘画、写作。
一年后,他回到德国,到东部的柏林造型艺术学院学习雕塑和版画。那时,柏林墙还没有修筑,东西柏林之间尚可自由往来。
不久,他结婚生子,游走于德国、瑞士和法国之间。尝试文学创作。1955年,他写的诗歌《睡醒的百合花》,参加斯图加特南德意志电台诗歌比赛获奖。
他的第一部出版物《风信鸡的好处》是诗集。正如他自己所言,诗歌总是认识他本人文学创作最准确的工具。
格拉斯经历曲折,命运多舛,多才多艺。散文是他最得心应手的文学技艺,其《铁皮鼓》以及其它两部小说《猫与鼠》和《狗年月》构成了恢宏的“但泽三部曲”,加上《比目鱼》等长篇小说,都属于盛开在世界文学花园里的奇葩。
然而,由于格拉斯的小说及叙事文学作品之浩大声势,其诗歌作品的光芒似乎被遮蔽了。在中国,人们所读到的几乎都是他的散文类作品。直到格拉斯2015年去世,留下一部遗著《万物归一》(Vonne Endlichkait),里面诗歌,散文,绘画交相辉映,令译者耳目一新。读者才发现,原来格拉斯的散文和诗歌都是如此有声有色。
格拉斯的诗歌,和他的小说一样,都是作为一个公民的写作,都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在格拉斯的写作过程中,他称自己不是实验室诗人,不会大量抄摘词典,或者连篇累牍地描述。他宣称自己是即兴诗人,只等待诗歌的自然出现。
告别生命,告别自己的工作,哪怕是徒劳无益的工作。格拉斯借用了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的话,是在往山上滚动西西弗斯巨大的石头。面对结束,“我总是梦见石头,现在它已经变得更小,成为我手里一块把玩的东西。”(《我的石头》)
沉重的石头,在垂垂老矣的诗人手里,已经不再是负担了。
在格拉斯的遗作《万物归一》的压轴之诗《万物归一》里,格拉斯用自己从小耳熟能详的母亲的语言——波罗的海边但泽地区的卡舒贝方言,写出了自己弥留状态下的思想。他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最后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听说的语言亲近。不仅仅是令他感到自己回归故里,也试图用这种语言得到救赎。
“眼下该经历的也经历了。
眼下啥子都已经足够了。
眼下过去的已经过去了。”
在德语里,这首诗读起来的感觉与前面所有的诗歌散文都迥然不同,为此,译者尝试用汉语里一种类似四川方言的语言,将其译出,也许读者从中也可以略微体验格拉斯用标准德语与方言所表达的不同感受。
据作者回忆道:“母亲的口音就是我熟悉的卡舒贝方言。只要卡舒贝人把古老的斯拉夫语调咽下肚去,操起低地德语来倾吐烦恼和表达愿望,他们就总是省略冠词,为了保险起见,表示否定时还要连着说上两次‘不’”(《剥洋葱》)。
借助母语的表达,诗人要表现的是他自《铁皮鼓》以来,一直要表达的思想,即战争,异化,政治,破坏了的传统需要延续。也许,诗人正是要想,像《铁皮鼓》的主人公奥斯卡那样,永远停留在美好的童年。这个借喻是格拉斯永恒的借喻,这首诗也是他的绝笔,写于2015年4月初,几日之后,他就与世长辞了。
终于,人去,但是曲却未终。格拉斯于2015年4月去世,留下一部著作《万物归一》,给他的人生划下了一道美丽多彩的句号。
格拉斯走了,他的作品却永远留下来,充满幽默,令人回味无穷。
芮虎,籍贯四川大邑,出生于荣县。德籍华人学者、作家、翻译家。台湾梁实秋文学奖得主。现居德国斯图加特和中国成都。主要著译:《进化论质疑》《策兰诗文选》《柏林:废墟中涅槃的凤凰》《海德堡:歌德把心遗忘的地方》《心的岁月——策兰巴赫曼书信集》(与王家新合作)《巴赫曼诗选译》《荷尔德林诗选译》《里尔克后期诗选》《昆策诗选译》《布莱希特诗歌选译》《德国当代小说选译》君特·格拉斯遗著《万物归一》以及鲁道夫·施泰纳华德福教育哲学著作系列:《作為教育学基础的人的普遍智识》《教育艺术》与《自由的哲学》(编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