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 夜
2019-09-10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1.16.-1978.6.12.),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文联主席等职。他在诗歌、戏剧、甲骨文研究及考古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著有代表作《郭沫若全集》《女神》《星空》等。
杨云姬赏读
郭沫若一生写了很多诗,《静夜》是他于1921年创作的,收录在他的诗集《星空》里。
读《静夜》,不由得让我想起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李白的《静夜思》描写的是秋日的夜晚,诗人望月而发的思乡之情,它的语言朴素而且韵味浓郁,诗句郎朗上口,广为传诵。
而郭沫若的《静夜》却如同一股清流,沁人心脾。它像一首小夜曲,诗歌的意境清幽、典雅,有着古典诗词的韵味,它描绘了夜的静谧、夜的浩瀚。不仅如此,短短的几行诗句里,还传诵着一个凄美的故事: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團团,星星点点像从黑暗的夜空中漏了出来……一片迷蒙中,会不会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她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
诗引用了“鲛人”的这个典故。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鲛人长着鱼尾人身,过着神秘的生活,鲛人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化成珍珠,鲛人的油,一旦燃烧将万年不熄。在诗中,“鲛人”可以理解为诗人的自况。这首《静夜》文字清新,让人浮想绵绵。
《静夜》是诗人郭沫若留学日本时期的作品, 其间他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期两度回国。面对当时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的黑暗现实,他痛恨、失望和痛苦,他向往光明的未来。从诗中流露出他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外,更表现了他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读《静夜》,就像哼着一首小夜曲,它轻轻地流过你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让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