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太极拳对培养中学生健康及意识的价值与意义
2019-09-10张力引
张力引
摘 要:本文从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颐养性情、强身健体等健康特点出发,结合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和笔者自身练习及学习研究经历,认为中学体育教学可以将练习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培养中学生健康意识的手段之一,并由此肯定其教育价值与意义,最后建议加强二十四式太极拳在中学体育教学课程中的推广与普及。
关键词:太极拳;体育教学;健康意识;传统体育
1 二十四式太极拳简论及中学生健康意识现状
1.1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简论
太极拳是能够展现中华传统武术特色元素的文化形式,其拳术既能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也能与中医学中经络学说等理论相结合,使练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涵养,从而促进人与天地万物、人与社会的协调与融合。建国后所编成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凝练出其中的精髓,保留了极具代表特色的招式,降低了学习难度,成为我国教育部已纳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
1.2 我国中学生健康意识现状
近年来中学体育教学制度变得更加科学和规范,学校体育成为加强中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巩固中学生健康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依然存在为应付体育考试而局限于部分体育运动的现状,导致中学生运动积极性不高且健康意识淡薄。近20年来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归纳以下三种主要问题:
(一)中学生的体育健康认识现状。由于中学体育教学长期延续传统体育教学理念,过于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加强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普遍缺乏积极运动的意识,没有真正体会到终身体育的重要作用。
(二)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情感现状。由于中学生面临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迫使中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业上面。从大多数学校安排的课程表看出,中学生每周只有1-2 节体育课的锻炼时间,即使学校增加体育课外活动等项目,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也是形同虚设,从而造成健康情感的缺失。
(三)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现状。中学生对体育锻炼普遍缺乏长久坚持的恒心,没有养成持久锻炼的好习惯。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思想意识往往非常被动,缺乏主动性。
因此中学阶段是自主形成意识的关键时期,培养中学生健康意识应成为中学体育教学关注的重点,从而做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 二十四式太极拳练习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2.1 二十四式太极拳练习有利于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
太极拳不仅有益于需适量运动的中老年人,同样适用于长时间久坐学习的中学生。其中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拳式简单易懂,动作柔和,且运动量大小可依个人不同体质而定,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和身体状况。太极拳具有沉稳舒畅、圆活贯通、以心运气等运动特点,加之特殊独到的攻防含义,通过气息转换将意与形结合,使血气贯通全身从而达到疏通经络,在全身呈松弛的状态下达到中正安舒的状态,有效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部分学者对某中学练习太极拳一年以上的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研究,并与未练习者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数据表明,练习太极拳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与机能方面得到改善。通过对握力体重指数、仰卧起坐及立定跳远等力量型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其中尤以男生的上下肢及腹部力量增长较为明显。女生的腹部與下肢力量提高较快,因而坐位体前屈和4ⅹ10m折返跑等柔韧性与爆发力等素质表现较好。通过身体机能方面的研究比较发现男女生在神经中枢系统方面都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在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方面与未练习太极拳的学生相比也得到改善。
学生们之所以在握力体重指数、仰卧起坐与立定跳远项目中所测试的力量型素质有较为显著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太极拳看似动作轻灵舒展,实则考验上下肢及腹部力量。太极拳通过下肢出步先稳定重心,再经由腰部扭转将力量传导至上肢,在非负重的情况下通过肌肉的蓄力与发力使其得到锻炼。例如二十四式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招式,首先由腿部作为支撑点出步,这时考验练习者的膝关节支撑力度和髂腰肌的灵活翻转,再传导至经腹部转向确定方向,此时腰部力量及其灵活性带动上肢出掌,指关节舒展并轻微按掌。在这其中更穿插了对注意力的集中练习,在练习太极拳完成动作的同时,需要身体多个地方同时参与,不但注重细节,整体的意识形态也极为重要,只有通过上下肢的意识传导和全身有效的力量支撑平衡,才能使练习者的注意力不会因力量方面所分散,以便于更好地处于自我沉醉的良好氛围之中。练习过程中也强调了对灵敏性的协调要求,因此在4ⅹ10m折返跑的测试结果中得到显著效果。而青少年时期柔韧性基础较好,可能提高效果并不显著
中学时期仍处于力量的增长阶段,练习太极拳既能有效减少运动损伤,还能达到锻炼肌肉的运动效果,因此长期练习有利于增强中学生的体质水平,在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切身体会到练习所带来的益处和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就能更加深入、积极主动的培养其健康意识,以达到中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2.2 二十四式太极拳练习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中小学生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自身生理及心理、社会经历与思维逻辑的不断变化,尤其是社会的多种压力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会面临多种多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要求中小学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中学生产生此类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三种,即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差、健康意识的缺失和内外部环境调节手段不足。而通过练习二十四式太极拳将对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可行且有效的方案。
(一)由于中学生的心智仍然处于不成熟时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他们更易受到学习挫折、情感困扰、不良网络诱惑等因素的干扰,而当中学生遇到这些困难时,往往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因此容易产生焦虑、担忧和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而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慢”有利于调节和改善此类问题,这里的“慢”不仅仅代表速度方面,同时意味着心神的放松。在练习过程中要求神经有意识地放松,力量传导全身直至指尖释放,并配合气息流转完成每个动作,使学生们焦躁不安、自我封闭的状态得以缓解。当意识集中于拳式的氛围之中,使得他们趋于紧张和困扰的注意力转移,从而提升自控力与调节力。
(二)中学生的健康意识仍需培养并强化。学业压力使得学生们缺少运动时间,无法系统地进行体育活动,对体育运动的态度不够积极,无法切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益处和健康的重要性。而二十四式太极拳正逐渐被人们认可其健身价值,以其全身性参与活动并结合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特点,在持久的练习后带来的健康效益影响颇深,更适用于中学生通过安全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健康意识。
(三)中学生自身产生的心理问题不但需要家庭内部成员在发现问题时及时疏导,同样需要外部学校、政府和社会帮助等因素来协调,选择不同干预手段来使中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笔者认为以太极拳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不应该局限于中老年人修身养性,同样适合青年一代磨练心智。从理论角度来说,太极图中的阴阳八卦蕴藏着世间运行客观规律,即世界永远处于循环的过程之中,因此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是中国哲学精髓的动作表达。实践来说,太极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即柔中带刚,老子曾无数次提到过“柔”并非“弱”,其中代表的是深沉稳重、极具韧性的高尚品质,这对于中学生是不可缺失的心理素质。若在太极拳运动中得以体会和理解自然和谐之道,就能在形体与精神间找到相对平衡,以端正的态度面对生活。
3 中学太极拳教学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意义
3.1 提高中学生对待健康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培养健康意识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在于使中学生自觉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提高身体素质。中学太极拳教学将是一项长期性的实施任务,需要在不断反复练习拳式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对练习的兴趣,在理解攻防含义与不断传授练习技巧的基础上进行熟练。同时可配合多种竞技体育运动教学,针对运动兴趣淡薄和基本运动能力较弱的同学先开设太极拳课程,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使其乐于参与体育运动,才能真正贯彻“健康教育”理念。
3.2 利于中学生形成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之一流传至今,归根于其蕴含的传统哲学文化与体育养生价值的完美融合。中学生不仅能够在练习拳术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更能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此种养生观念将影响中学生的价值观,打开另一种文化视野,同时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破除以往青年一代对于太极拳缓慢而无趣的刻板印象,使其真正形成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肯定与认同。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论证二十四式太极拳对于中学生的身体体能与心理素质的双重影响,肯定了在中学阶段开展太极拳教学对培养巩固学生健康意识的现实价值,同时应该意识到青年一代的健康意识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健康教育”也应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得到更高的重视,不止局限于口號与硬性考试要求。太极拳的养生价值和哲学文化不断被古今学者们探索,因此笔者结合中学生目前健康现状,认为太极拳适宜成为培养健康意识的一种手段,在学校课程中可以通过老师精心设计训练周期、将拳法生动形象化和太极文化知识等层次进行更深入的教学和普及。
参考文献
[1]孙显征. 加强中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5(46):240-241.
[2]李建设,牛秀荣. 太极拳练习对少儿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5).
[3]樊立青. 太极拳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7(13).
[4]张乐,赵发田. 太极拳的健康促进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7(02):63-66.
[5]张玲莉,柯丹丹,吴伟,et al. 太极拳对人体健康体适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