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科研训一体化视野下的主题式园本研训

2019-09-10徐小雷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研讨思考

徐小雷

【摘要】:运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为了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我园在2017年年初开始实行中大班户外混龄晨锻。在此期间,我园通过观察幼儿的运动情况不断查找问题,以“优化户外投掷区”为专题和老师一起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力求细化教师的指导策略,调整投掷区的材料和环境,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户外场地,促进幼儿体能发展。

【关键词】:投掷 思考 研讨 问题解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要求“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 运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幼儿的体能都比较好,“如何更好的促进孩子们身体素质的发展”“ 怎样有效的开展户外锻炼”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园实行中大班幼儿户外混龄晨锻已经有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通过观察幼儿的运动情况不断查找问题,细化教师的指导策略,调整各区的材料和环境,力求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在学期初将“做实做细中大班幼儿户外混龄体锻”作为教研计划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问题提出

学期初针对中大班户外混龄晨锻的计划有四点:⒈以领任务的方式安排老师进区完善各个运动区的材料、环境等;⒉在户外混龄体锻开展的过程中各个运动区的老师收集资料,寻找运动区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教研活动的形式不断完善,以《指南》为纲领梳理中大班幼儿各项身体运动能力达成方式;⒊梳理教师在各运动区中指导幼儿达成运动能力的语言策略;⒋形成有趣的全面的运动区设置清单。

在《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后面简称《意见》)中指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要从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转向研究如何为幼儿游戏提供适应的空间、环境和材料”,故我园以这一方式为抓手,在教研活动安排上园本研修——“户外混龄运动区再梳理”、教研活动——“讨论户外混龄各区细则”,力求重新梳理户外混龄运动区的设置,结合《指南》《纲要》等纲领性的文件梳理出各区的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和教师语言指导策略等,并让老师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去观察幼儿的运动情况,发现各区问题,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教研活动的时候再提出。

当各区的老师忙于观察自己区幼儿运动情况时,园部则是统筹的观察户外晨锻12个区的运动情况,通过统计7天幼儿入区人数时发现,进入投掷区运动的幼儿人数一直都是最少的。在每次中大班户外混龄晨锻结束后,孩子们都会针对自己的运动情况进行评价并对下一周的选区有预设,各班老师在统计幼儿评价的过程中也发现进入投掷区游戏或是预设选择投掷区的幼儿较少。针对这个比较突出的实际问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討活动。

二、教研过程

为了解决投掷区幼儿进区运动少的问题,我们利用园本研训开展了“优化户外投掷区”的系列教研活动,概况起来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

前期——初探投掷课程的开发,教师达成共识

首先全体教师一起寻找发展幼儿投掷能力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理论支撑点,确定“投掷”是幼儿必备的一项运动能力。以提问题的方式让老师们寻找资料,比如“哪些体育活动是发展儿童投掷能力?”“投掷可以发展幼儿身体哪些部位?”“什么叫投掷?……老师们在搜集资料进行汇总后梳理出投掷的要点:①投掷有两层含义,分别为抛扔、投;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动作发展领域中对投掷相关的能力做出了各个年龄段应具备的详细阐明,包括抛接球、单手投掷沙包等;③投掷动作能清晰地展示幼儿上肢肌肉力量、腰腹部力量及下肢肌力的发育情况;④儿童不仅从投掷活动中获取游戏带来的喜悦,同时也推动儿童主动思考、分析,发展其解决问题的方法。

基于梳理出的要点,又和老师们审视现有投掷区的场地设置是否合理,并得出场地范围足够但没有分区,致使现有投掷区的游戏有些混乱。最后让老师们换位思考,你对“投掷”能想到什么?

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表达出来。园部提取老师们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形成一份较全面、完整的“投掷”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的思路逐渐被打开,在边学习边听边看边思考中对“投掷”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活动后思考:⑴思维导图上哪些内容

是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的?哪些适合开始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哪些在日常活动、谈话活动中可以解决?⑵孩子对于投掷的经验是什么?孩子对投掷哪个内容感兴趣?通过采访、调查梳理自己班级孩子对于投掷的经验和兴趣点。

中期——基于儿童立场,投掷区游戏再优化

在第一次的研训活动后,各位老师开始调查班级里孩子对投掷的经验和想法,找出各班幼儿的兴趣点。中一班孩子设想了很多有趣的游戏和游戏场景;中二班孩子从常见的投掷材料——沙包出发,设计了多种玩法;大一班幼儿对投掷的文化和投准感兴趣;大二班幼儿寻找了多种可用于投掷的球类。

怎样既能基于儿童的立场创设投掷区游戏还能兼顾到投掷运动呢?我们采用双向融合,优化投掷游戏。各班找到了幼儿的兴趣后,开始和孩子一起将自己幼儿的想法付诸实际,老师们也在和幼儿的尝试中探索、发现问题。中一班的老师和孩子们创新出移动投掷,及锻炼了幼儿的投掷能力还将自我保护融入其中;大一班的孩子们创新出拼搭投掷游戏,即能动脑玩拼搭的游戏还能动力玩投掷。

老师和孩子的实践创新为大家优化投掷区游戏打开思路,老师们开始基于幼儿园的投掷区场地、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从环境、玩法、材料、幼儿可能获得的发展、能利用哪些资源五个方面出发优化投掷区游戏。

活动后思考:投掷区分区创设后在场地上怎么划分?基于同一类投掷游戏材料怎样有层次的投放?中大班幼儿运动能力的不同点怎样体现?

后期——园部统筹,投掷区新规划

基于前期老师们的思考和幼儿的互动中,大家都达成共识,由园部统一安排重新规划投掷区:

⒈投掷分区:投高、投远、投准、对战

⒉投掷材料收集:生活材料、自然材料、球类(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园部购买)

⒊开展关于投掷的集体教学活动,规范幼儿的投掷动作(形成纵向系列)。

⒋各班繼续和幼儿针对投掷不断完善和开发新的游戏,达成共识。

三、教研思考

㈠解决幼儿园的实际问题

本学期开展的关于投掷区的研讨是我园在实施中大班户外混龄晨锻过程中的真问题,当我们的混龄晨锻进入瓶颈期的时候以投掷区作为突破口,由园部牵头带着老师们,以课程的理念去审视运动区,不仅开拓了思路更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以一带面,在接下来幼儿一日活动中出现问题时,老师们都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

在课程游戏化推进的过程中,因为我园硬件和软件都存在问题,所以园部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较难开展。教师们走出去的机会较少,这样也势必会影响老师们开展活动,老师们总会觉得现在的新思想跟自己的工作有脱节,实行起来有困难。这次的研修活动,逐步引导教师一步步的慢慢解决问题,给他们时间和孩子去实践、去磨合,大家在和孩子边做边思考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也推动了老师开展案例式研究的兴趣。

㈡教师的成长

⒈思维导图拓展思路

在学期初由中心王主任推行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课程审议时,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积极参与进来的。而这次的研修活动,每个老师都参与进来,特别是年纪大的老师们也尝试用这种新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虽然每个教师思考的面不是很全,但在前期的投掷区初探活动中,园部把每个老师思考的关键词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大家面对这么一个整体的网络构架图,思路就很清晰了,能明确的看到由“投掷”延展出来的几个方面,并知道接下来开展相关活动时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提供策略。

⒉ 力行实践推动发展

发现问题怎么去解决一直是个难题,教师们在之前遇到类似问题时总是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自己想怎么去解决,往往会忘记实施活动或是参与的活动的主体是孩子,他们的想法才是最重要,这也就决定了这个问题是否真正的解决。本学期在开展教研活动的同时带着老师们领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想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也渐渐理解应以幼儿为主体开展各项活动,不能再一成不变的实施原有课程。通过本学期的这次研修活动,老师们找到了突破问题的抓手,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当中一班的小朋友从喜欢玩手套球,到发现一直接不住的问题时,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怎样才能接得住球,得出只要增加接球的面积这样几率就大一些时,孩子们展开了讨论并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孩子的想法很有操作性,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推动了班级投掷游戏的发展。

当老师们在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把自己班级的案例介绍的时候都带着成功的喜悦,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更关注了孩子,关注孩子的想和做,沉浸在和孩子共同学习、讨论的过程中。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研讨思考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