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视角下浅析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的变革

2019-09-10王思伟焦琛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

王思伟 焦琛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更替演进的一般规律,是唯物史观的丰硕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 创新 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提出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将整个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个人全面发展”三大阶段,也被称为“三形态说”,这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发展成熟,并在随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提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成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其中亚细亚的生产方式指的是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1877年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指出;“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这样一种经济形态。”1这标志着“五形态说”的形成,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趋于成熟。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体现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难探索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在落魄的清王朝的统治下内忧外患。对外不断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蚕食,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对内官员腐败,国内各种起义反抗清政府统治的活动频繁。虽然清政府也进行了一系列诸如洋务运动等改革措施,但最终都没能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和宗法式的皇权专制制度几乎没有触及,都以失败告终。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试图建立起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同体,但是最终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以及西方帝国主义的干预,没有能够完全实现预期构想的这一目标,而是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使国家陷入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当中。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加速变革

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转型,在生产方式上虽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但由于战争的破坏以及当时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仍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为基础的农业国家;在政治结构方面,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内部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并没有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国家,使中国持续了近4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混乱的局面,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才重新建立起了现代型的稳定政治秩序;在人的发展方面,五四新文化运动全面唤醒了人们的民主意识,而持续的战乱以及侵华战争的影响使人们爱国情感激增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对于一个现代化强国的建立充满渴望。

三、新中国成立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对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的运用与发展

我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正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为依据,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的理论。但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不完全等同。首先,过渡时期总路线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指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其次,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也体现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这主要也是针对建國时中国的特殊国情而制定的。

综上所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提出的,但又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与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过渡理论的升华,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体系。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之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论断;在十三大报告中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初级阶段的指导方针,“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这是在改革开放早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届领导集体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的著名论断,为以后我党大政方针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主要是解决处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的三形态说的第二形态到第三形态过渡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也对应着五形态说中的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这一过程,回答了在生产力较为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成果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并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

(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创新与升华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恰逢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到了深水区与攻坚区,面对改革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我党只有应难而上,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实现最终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同样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一次深化,主要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下一阶段过渡的理论,是对社会形态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同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任务书,我们要立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新时代不断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2页。

【2】韩泰华.《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十五大》.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640。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