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阅读过程,建构学生主体阅读范式
2019-09-10曹兰
曹兰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较弱,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也较弱,因此很难自主展开阅读活动。我在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并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范式,引导学生积极展开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一、拓展活动空间,实现内化
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学生只是在表面上参与了活动,却没有真正用心去感受,那么就无法调动学生的主体阅读感受,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我在教学中尝试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设计多种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方案。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更好地展开个体学习,锻炼大脑,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实现知识内化,提高阅读能力。
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第2课《找春天》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寻找春天的活动中,学生尝试分组展开踏青的活动,使用拍照片、画素描等方式,将最具有春天特点的场景记录下来,和同伴进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采用看图说话的形式,将自己绘制或拍摄的图片作为内容,说说其中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认为这最能展现春天的特点。这个活动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我鼓励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思考,看看怎样能更传神地展现春天的场景,这就促使学生内化学到的知识。有学生提出:“在描写春天的时候要找出春天最典型的特点,最好是只有春天有,别的季节没有的东西,比如樱花、桃花、迎春花什么的。”还有学生提出:“若要描写其他季节也有的东西,那么就要突出它在春天有什么不同之处。比如描写树叶,就要写出树叶刚抽出嫩芽时的状态。”在这样的表述中,学生实现了知识的内化。
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个体学习时,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分解、主动重构外部信息的过程。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调查活动、角色扮演等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拓展活动空间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自己的独立体验,以阅读主体的身份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提高学习效果。
二、应用翻转课堂,互换角色
翻转课堂也是一种能提高学生独立性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指的是让学生在家中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则由教师引导进行测试,巩固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呼唤了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我在教学中常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分析其中的重要问题,并将自己的感悟在课堂上反饋给我,分享阅读感受。
在教授二年级下册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我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方式展开教学。在翻转课堂中首先给学生介绍了雷锋的事迹,让学生对该人物有所了解。其次,我鼓励学生阅读诗歌的内容,看看诗歌怎样展现雷锋生活的痕迹。此后,我还鼓励学生就其中的某些字词进行分析,包括探究:“为何题目中不用您,而用你?”最后我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诗歌,并展开比较,看看诗歌的特点是什么。在课堂上,我则鼓励学生交流自己掌握的内容,说说自己的困惑。有学生就对诗歌的押韵不太了解,不知道哪些地方该押韵,我组织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我还组织其充当“小老师”,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翻转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充分进行自主体验,通过诵读、想象、了解背景信息等各种方法获得信息,提高自己的感悟效果。在课堂上,我应该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的认识还有所不足,并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促使学生的阅读更为深入。
三、落实互动对话,深度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对话,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中提高阅读效果。我在教学中也注重落实互动对话,通过设置问题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互动对话中深入探究,在讨论中发现自己、展示自己,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这样的活动也能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双主体关系的动态互补中不断深入思考。
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8课《去年的树》时,我就文章的内容提出了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故事中,小鸟为何要一直都寻找树呢?最后小鸟找到的并不是树,可是为何还要对其唱歌呢?你能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什么启迪呢?”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各自抒发了自己的观点。有学生认为:“鸟儿是十分信守承诺的,它虽然没有找到原来的树,但是却信守承诺,找到了树所变化成的火焰。”我又鼓励学生思考:“你还听说过什么关于诺言的故事吗?人为何要信守诺言呢?”我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有学生提出:“我答应了妈妈要做完功课再玩电脑的,但是却总是趁着妈妈没回家先玩电脑。我觉得我这是不守承诺的表现,我以后不会这样了。”这样学生的认识就更为深入。
学者巴赫金首先提出了对话的概念,认为文本、教师、学生之间能形成一对双主体,而阅读过程就是要促使双主体展开交流和互动。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构筑生态化的课堂,教师成了激发学生思考的启动器,而学生相互之间也起到了启发和提示的作用,因此学生的阅读更具有主动性。
四、链接课外资源,梯度推进
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不能只关心课堂中的阅读过程,同样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外的阅读情况。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课内外阅读,梯度推进,从而促使学生增长见识,优化学生的阅读过程,增强其主体性。
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后,我鼓励学生展开课外自主阅读,尝试阅读更多展现景色的诗歌。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提出了梯度推进的要求。首先,我鼓励学生展开阅读,了解这些诗歌的内容;其次,我鼓励学生寻找诗歌中的意象,看看作者怎样描写景物;最后,我鼓励学生探究诗歌的内涵,说说这些诗歌是否都只是纯写景物,作者是否将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感悟也写进了诗歌中。有学生提出:“我觉得作者的心情好,所写的景物似乎也特别漂亮,但是若是作者的心情不好,就写得下雨也仿佛落泪一样。”这样的要求层层递进,能促使学生逐步深入地品味诗歌。
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的书籍,这样就让学生的阅读更能体现主体性。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情况给其推荐一些书籍,让学生能得到启示,促使其阅读找到正确的方向。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将教学过程视为从“搀扶”学生展开阅读到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我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积极建构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范式,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我通过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实验小学(2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