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有“方” 学而有“法”
2019-09-10梁女衍
梁女衍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起着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也常说:“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教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人类社会,其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阶段,人才的“才”再不是以传授知识总量大小为单项指标。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则应顺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改变传统教学单纯教给学生知识的模式,把培养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如何消化、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作为重点来抓。这就要求我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真正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不只满足于学生“学会”,而且要下更大的功夫指导培养学生“会学”,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习目标,循循善导,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主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呢?
一、指导学生掌握“课前预习法” 把它当作学好课文的钥匙
兵法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也是这样。要教会学生学习,首先要教会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学习前能充分地有目的地进行预习,对新知识的重、难点就产生求知的欲望,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习的目的性也就明确了。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意注意力则明显集中和提高,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好。若长期以往,形成良好预习习惯,毫无疑问,学生就掌握了通向知识宝库的钥匙。当然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要求做好预习,这样必然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质疑、解疑过程中通过教师指导、点拨,有针对性地学习,达到获取知识的成功感,自然就能扎扎实实地学好新课内容。例如《西门豹》一课中,课前预习,提出:从题目中,这是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还是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课文,写了西门豹的那些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虽然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把握未必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其效果远比被动听老师的传授知识要好很多。
二、教会学生运用“课后提示法” 把它当作理解全文的准绳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一个新概念,叫反审认知,也称自我认知,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认知,包括体验、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通过课后提示进行自我反审认知。其实,这里的注解、练习、提示都是精心设计的,和课文内容联系十分密切,也是知识的巩固。比如课文《落花生》,学生初读有点难度,把握不住中心。但如果翻一翻课后提示,情况就不同了。有一道思考题这样写着:“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请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和它在全篇文章中的作用。从中我们就会领悟到全文的主题:文中主要讲议花生即议论如何做有用的人。课后“提示”常常交代每篇课文学习的要点、重点、难点和基本训练范围,学会理解和运用课后提示及前后课文单元的提示,借助这些,学生能自我认知,并利用它去解决未知,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步开阔加深,提高阅读理解教材的准确度,巩固学习效果。
三、 教会学生掌握“比较学习法” 形成抓住知识的特点和系统化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一些系统化的能力,找出一些参照内容和教材的字、词、句等其他内容进行比较,形成一定的反差,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差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能准确地从比较中找出本质的不同特征,从而形成鉴别的能力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理解,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后进行比较,学到一些用词写句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是大有好处的。
四、教会学生运用“联系实际法” 从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中获取真知
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各种联系来解决问题。如词与词、句与句、字词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文章内容与生活实际、客观事实之间的联系等。课文是由字、词、句、段、篇构成的整体,词不离句,句不离章。一个字词,或一个句子,它们的意思和作用是由具体的上下文等语言环境决定的。如下面两段话:“列车驶近了,炮兵连一匹胆小性躁的黑色驮马,骤然受惊……瑟瑟打抖,死活不动。”“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段话中都有“瑟瑟”这个词,查《新华字典》“瑟”的解释是“一种弦乐器”,显然,用它去注释两段话中的“瑟瑟”都行不通。怎么办?用联系法,先看第一段“瑟瑟”前写“驮马”“受惊”,后面的“打抖”表示受惊的反应,中间紧挨着“发抖”的“瑟瑟”便是具体表现“发抖”的状态了,于是这里当“哆嗦”讲。至于第二段抓住表示颜色的“红”字和“半江”,因为夕阳照射变红了,沒有照到的那一半江是什么颜色呢?应是原来水色,如此顺理成章这里该当“绿色”讲了。再如教“金黄的稻子望不到边”这一句时,先要求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稻子”是什么,“金黄”是什么颜色,“望”是什么意思,合起来讲什么(成熟的稻子一大片)。再引导学生想象:通过这些词句的联系,词句与生活实际、客观事物的联系,想想看它组成了什么或怎样的情景,接着体会感情,看到丰收景象,就能体会到农民伯伯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丰收时的思想感情。
运用联系实际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扫清生字难词的障碍,而且使学生学会将知识与生活实际沟通起来,使课文的整体以及组成的各个部分产生了有机的立体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才能深刻、准确。
五、教会学生运用“总结巩固法” 灵活、创造性地应用知识
当然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学习目标就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只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循循善导,坚持对所有学生实行切实有效的学法指导和训练,并正确引导和放手让学生探索、总结、合理应用,学生就一定能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