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低年级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2019-09-10汤自珍
汤自珍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语感能力。”语感就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受能力。“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高效地培养低年级学生形成语感?
一、培养语感要从低年级抓起
怎样让低年级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通过实践,我觉得“扶读”(或叫同步跟读)是有效方法之一。什么叫“扶读”?顾名思义“扶读”就是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正确,带着学生同步读。它有别于范读是让学生同步跟读,优点是更具示范性,学生模彷更及时。老师扶读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首先,自己要认真朗读教材,悟出其文的韵味。其次,要备学生,分析学生在朗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哪个字会读错,长句子在哪儿停顿等。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指导朗读时,才能有的放矢。
课堂上,教师要从学生阅读习惯开始“扶”,要求学生朗读时身子坐端正,双手捧书,两眼看书,全神贯注,做到“心眼口,信皆要”。只有这样,“扶读”才能取得好效果。只有长期坚持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二、培养语感应从多方面引导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迁移,生成语感
低年级课文比较浅显易懂,大多数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生活经验的迁移,就是把学生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的朗读上来。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课文的第一句是“下雪啦,下雪啦!”要读出作者那种喜悦兴奋的心情,应该是第一个“下雪啦”声音略微轻,第二个声音略高。朗读之前,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漫天大雪吗?”学生抢答“喜欢”。“当你第一个看到雪花飘时,你会怎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我一定高兴的喊妈妈看。”“我会喊奶奶看。”“我会喊小伙伴看。”……“那你会怎么喊?”这时同学们纷纷举手。“快来看!下雪啦,下雪啦!”“下雪啦,下雪啦!你们快来看啦!”同学们这些模拟喊话正达到了这句话先低后高的朗读要求。这时候,我让学生读文中的句子,已经水到渠成了,学生自然读得有感情,语感自然生成了。
2.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激发语感
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必须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激发他们的情感,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才能让学生的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才能使课文内容像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闪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情感共鸣。在教学《狼和小羊》一文时,我让学生边朗读,边想像当时小溪边的情景,然后抓住狼和小羊的两次对话,把它们鲜明的个性读出来。狼的声音粗一点、霸道一点,让人感觉狼的凶残;小羊的声音柔一点、弱一点,让人觉得小羊很温顺。同学们通过合理想象,狼和小羊当时的情景仿佛已在眼前。憎恨和怜悯之情油然而生,读起来自然有了感情。这样,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
3.引导学生用比较朗读法,形成语感
比较朗读法,就是指把课文中一些精妙的字置换调整,然后引导学生把调整后的语句与原句对比朗读。教师不要多讲,只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比较中感受语义,形成语感。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我将最后一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改成“我长出一条新尾巴了。”让学生对比朗读。学生对比朗读后,体会出了原句应该用高兴的语气读,语感自然生成了。
4.利用脸部表情傳达情感,悟出语感
低年级学生特别容易通过视觉来接受教师的各种感情,然后模仿老师的样子读,表达出与老师一样的情感。《浪花》是一首内容生动活泼与富有情趣的散文诗。我在范读时眉毛舒展,尽可能自始至终带着舒心的微笑,用欢快的语调朗读。此时,同学们也露出了会意的灿烂笑容,悟出了语感,体会到了文中“我”的兴奋心情。
5.利用体态语辅助朗读,培养语感
体态语可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用来丰富有声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得到各种信息。在低年级感情朗读训练中,体态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小猴子下山》一课教学中,我教学前四自然段第二句时,我边读边做出动作。学生接受到这一体态信息就知道了句中的“掰”“扛”“扔”“摘”“追”这些词都应该读重一些。体态语不光是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学生的学习语言。在感情朗读时,让学生适时配上一些动作,能更好地辅助理解课文,读出语感。现在流行的课堂即兴表演,正是体态语言的运用。我在教《狐狸分奶酪》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教学方法,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最有效途径。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巨兴巧脉小学(2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