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高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2019-09-10冯德皋
冯德皋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科学思维的科目,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教师要积极的重视起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积极的创新科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的细化和优化教学设计,全面的助力科学课堂教学总体质量的提升。本文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积累,就小學科学高效教学提出笔者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能;提升;建议
当前,制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能提升的因素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由于科学学科并非小升初入学考试的主要考试科目,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该学科的重视力度不够高,也没有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起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科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进而导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度不高,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小学科学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改进,不断的完善科学课堂教学。
一、注重核心素养培养
教师对科学学科重不重视、重视的程度是高还是低,会直接的影响到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来看,科学教师对该学科的课堂教学重视力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需要科学教师积极的认识到科学学科的重视性。一方面,科学教师要积极的了解科学学科对于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培养的积极促进作用,有效的将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未来全面发展相结合,真正的从内心深处重视起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积极的设定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目标,不断的对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进行改进和优化,全面的提升科学课堂的教学效能。另一方面,科学教师要积极的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具体的科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全面的重视起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如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设计制作小赛车》内容时,教师要向学生讲述赛车制作的基本过程,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的进行讨论,碰撞出创新和智慧的火花,不断的助力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让高质量的科学课堂教学助力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有效课堂互动
在引言中笔者所分析的科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科学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有效策略,以进一步的激发科学课堂的教学活力,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测量力的大小》小节内容时,科学教师要积极的强化课堂的互动,将以往那种被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学习的模式,像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力的单位、测量力的方法、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等等,让学生在这种自由开放的学习形式中积极的参与进来,不断的提出自己的质疑,踊跃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效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自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渐的爱上科学、爱上科学课堂,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在科学课堂的学习效果。当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有效的学习引导,并积极的维持好互动学习的秩序,如可以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每个小组相互监督等,让课堂的互动交流更加的和谐、友好和高效顺畅,自然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各项能力的提升。
三、积极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科学学科相对抽象,如果教师单纯的进行理论内容的讲解,学生在理解起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够高,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积极的将科学学科课堂教学和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生活化的案例给予学生一种亲近感,有效的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例如,在学习《阳光下的影子》小节内容时,教师不妨让学生联想自己在太阳底下站立时所形成影子的特征、是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阳光下影子的变化知识内容。又例如,在学习《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小节内容时,教师不妨让学生从菜市场买一些绿豆,并在家长的辅助下进行种植,让学生每天观察绿豆芽的变化,从而更真切的感受绿豆芽的生长过程,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高质量的掌握该节课的学习内容。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师要全面的重视起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积极的就制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并在具体的科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全面的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积极的开展良性的课堂互动,同时,还要将课堂的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给予学生更好的课堂学习体验,让学生在科学课堂萌发科学意识,碰撞智慧火花,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张岚.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J/OL].学周刊,2019(31):36.
[2]欧阳文青.小学科学教育素养的差异——以兴关小学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76-77.
[3]周春雷.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