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汉班”与“女德班”背后的教育迷失
2019-09-10张荣谦范亚齐
张荣谦 范亚齐
聚焦热点
2018年12月10日,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一教育机构为培养学员的男子汉精神,组织数十名男孩迎着寒风“赤膊跑”。教育机构称,是想借助跑步教男孩子们遵守规则,培养男子汉精神。在同一时间段,浙江温州出现未成年人“女德班”。在“女德班”中,授课老师对女性提出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坚决不离婚”等宣扬男尊女卑的内容,引发热议。
多维解读
1.传承传统的方式要正确。无论是“男子汉班”,还是“女德班”,它们的定位一定是传承传统文化,男孩子要有男子汉精神,女孩子要有女德。虽说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若以传承传统文化的名义做一些让人难以接受、对孩子们的成长不利的事情,这样的传承是不会被认可的。
2.教育方式要正确。“男子汉班”和“女德班”的出现是因为有市场的存在。家长们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切期望蒙蔽了双眼,不能理性地思考。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些教育机构的形式主义作风和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教育病急乱投医不无关系。
3.政府的监管要到位。在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打着教育的旗号牟利的教育机构。政府要严加监管和治理,这样社会教育才会健康发展,也不会出现这么多光怪陆离的事情。
时评频道
韩星教授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在传统文化教育上,民间讲学比较乱。“例如‘女德班’很少有正规学者参与,一些人只是学了皮毛,一知半解,有的可能受到经济利益驱使开设培训班,但在理解上有偏差,有的对传统文化在古代的应用理解存在偏差,有的是不顾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迁机械照搬。”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8年12月11日)
可以说,正是这类自身教育失败的父母,才会将孩子送往“女德班”、培养所谓“男子汉精神”,甚至被人洗脑,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选之子。为人父母,恐怕是天下最难的事情,却也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国的传统中,最大的家庭资产就是家教和门风。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家庭教育始终是教育的根本。
(摘自“新京报”2018年12月11日)
青年视角
“男子汉班”和“女德班”,这些教育机构的做法是完全不合理的,可为什么我们的家长如此推崇?教育机构耍了什么手段我们无从得知,但家长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教育机构的做法本身就是错的,孩子需要的是关心与陪伴。家长们想要一蹴而就,让孩子早成才成好才,送到这样的教育机构其实是得不偿失。这些不正规的教育机构,使用了不当、甚至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但有害于孩子的成长,而且会造成孩子心理和身体的伤害,我想这绝不是家长的初衷。养儿难,但再难养,教育孩子的责任也不能丢,要自己承担起来。别让你的孩子陷入泥潭,请和他一起成长。
(作者:赵勇芳)
教育是一个过程。在教育孩子上,任何投机取巧与急功近利都是不可行的。教育问题,是人成长的问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口气攀不上高峰。脱离过程的成长,无疑就是揠苗助长,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作者:张帅康)
无论是“男子汉班”,还是“女德班”,都充分地体现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但将孩子送进这样的培训机构的做法确实不可取。为了扼制这种现象在社会上蔓延,进而扭曲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需要多方面努力。为人父母的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同时要注重家庭教育;教育监管部门也要及时准确把握教育动向,对于那些负面的培训机构一定要及时查封,做好引导工作。孩子的成长无小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维护好健康的教育环境,才能促进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作者:孟欣瑶)
教师观点
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花儿之所以那么娇艳,是因为有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养;鸟儿之所以那么欢快,是因为有天空的拥抱和树枝的支撑;新时代的少年之所以那么无忧无虑,是因为有家长、社会和国家给予的关怀与温暖。
孩子的教育成长一直是家庭和社会非常关心的问题。近日,一些“男子汉班”“女德班”等教育机构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这些机构打着传承传统文化的旗号,对未成年人进行不正确的教育。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关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前行的船只到底要驶向何方?
好的初衷,需要适合的方式。家长对孩子都有一定的期望,想要让孩子成为刚正勇毅的男子、贤良淑德的女子。这样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要想达到这个愿望,需要关爱、呵护孩子,以及尊重孩子自身的选择。这就要求家长要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培养。从另一个角度讲,未成年人的很多选择都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的,这就要求父母有双明亮的眼睛,谨防一些教育机构利用家长的急切心理来谋求不合法的利益。家长更需要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帮他们选择最合适的教育方式。孔子说过,因材施教。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好的发展,需要正确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吸收的,这样在时代发展中才不至于迷失方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传统文化就一定是好的。我们必须撕掉贴在不良文化身上的传统文化的标签,让这些不良的教育机构无所遁形。“男子汉班”和“女德班”都不是新出现的社会现象,而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并被批判过的,为何它们会卷土重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有需求市场的存在,和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就接受的受众的存在。它们就这样打着“传承中华传统”的幌子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课堂,危害孩子,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发展和进步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但一定要注意传承的方式,不能本末倒置,最终走上倒退之路。
好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教育孩子看似是家庭的事情,是家长的事情,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社会的事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只有培育出健康向上的好少年,中国的发展才会循序渐进地前行。所以,我们必须为孩子的成長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依法惩治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青年成长的行为。我们要携手并行,用我们大家的力量,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