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王猛军
王猛军
教书近三十年来,我经历了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到现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表现得十分抽象,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根本无法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图像、声音、动画集于一体,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并及时反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往往是直接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信息技术的介入,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学中学生往往对多媒体展示的图像和声音很感兴趣,并乐意参与其中。例如我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文时,并不作多余的叙述,直接请学生欣赏一段黄果树瀑布的录像。学生被黄果树瀑布渐近渐响的声音和雄伟壮观的形态所吸引,学习起来十分认真。在后来的课文讲解中,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能愉悦地、主动地学习知识的前提。
二、优化课堂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其它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具有直观、有趣、易于接受的特点。例如我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中,为了让学生透过文本语言,感悟伟人的崇高与伟大,让学生的情感与文章意境相融合。在教学中,我紧抓“情感”这根主线,通过多媒体音频范读,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读中体验,让学生在读中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更受到人文感染与熏陶。由于全部的感情基调是悲痛、低沉的,为了让学生进入情境,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先抑后扬的方法。首先,多媒体初步的感触,激发其了解欲望。然后再适时引进补充资料,对邓小平生平进行简要介绍,增加学生的感情积累。再揭示课题,让学生带着思考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当时情景,并理清文章脉络。再紧扣“情”字精读细悟,层层铺开,步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升华感情,揭示主旨,回应课题,首尾呼应。全课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教学方法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上巧妙融合,使得整堂课格致精雅,浑然一体。教师诗意的教学语言、充沛的激情也深深地感染着学生。学生活跃的思维、深情的朗读又感染着教师,师生互动,入情入境,感同身受!信息技术图像、音频的运用起到了很好的渲染效果。总之,这堂课是充满情智的、充满诗意的、具有生命活力的。
又如我在教学《虎门硝烟》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鸦片的毒害,体会侵略者的罪恶,感受虎门销烟的伟大,我采用了“历史再现”的手法,让学生观看电影《鸦片战争》中的精彩片段。通过信息技术展示的图像、动画、声响效果等,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有了这些深刻的认识:“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也给了那些醉生梦死、意志薄弱的‘瘾君子’一记响亮的耳光,鸦片的罪恶实在是太大了!回忆过去,看看今天,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仍有人在吸毒、造毒、贩毒,毒品就像洪水猛兽,摧残着人的身体,腐蚀着人的精神,人们都应该联合起来,铲除毒品,还世界一份幸福和安宁!”而这些效果,是仅仅靠文字分析无法达到的。
总之,信息技术的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人文情怀,优化了课堂效果,实现了教材学习和思想教育的双丰收。
三、提升作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重难点,也是令许多教师感到头疼、学生疲于应付的环节。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缺乏生活素材。为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文任务,而对作文书进行东拼西凑,甚至抄袭。这样写出的作文像是记“流水账”,或毫无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尝试运用信息技术,使得作文教学变得不再形式单一,以丰富的内容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写作习惯,全面提升了其写作水平。我应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灵感。例如苏教版五年級下册习作4要求写一篇参观游记,很多学生缺少体验,即使有过出去旅游参观的经历,也是听导游解说,没有仔细观察,也就是出去玩看热闹。在教学时,我运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源,如各大旅游景点宣传片,再配以相关的诗词歌赋及动漫作品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写作欲望油然而生。使教学氛围不再枯燥单调,从而提高作文质量。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在激发兴趣、引生入境、达到人在画图中的效果;还能促进学生思考,将所学知识在实践应用等方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