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服务助力产业工人建功大湾区
2019-09-10海蓝天
海蓝天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要在高质量发展上做示范。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广州在大湾区建设中具有核心引擎功能,肩负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广州市总工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来谋划工会工作,紧紧围绕造就“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和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目标,着眼提升产业工人的政治素质、思想境界、技能水平和文化修养,不断拓宽职工文化服务供给,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产业工人获得感和幸福感。
打造文化“大讲堂”
广州工会积极参与改造提升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活化利用这个有着丰富工运文化内涵的场馆,赋予以劳模工匠精神为代表的新时代主题,使之贴近职工思想实际,融入现代生活。
近年来,广州市总工会始终坚持传承与发展相结合,大力弘扬红色工运文化,以文化凝心聚力。一方面,突出文化育人,打造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开办“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通过打造劳模工匠宣讲团队,创新“线上+线下”宣讲模式,使之成为产业工人学习工运史、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思想阵地。另一方面,突出文化激励,塑造新时代产业工人新标杆。依托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策划推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等公益宣传片,组织开展“寻找最美职工”等劳模工匠精神系列宣传活动,拍摄电视专题片,在各类媒体以及全市公共宣传平台上广泛宣传劳动模范、羊城工匠先进事迹,发动全市职工参与“寻找最美职工”等网上点赞活动,各行各业的最美职工层出不穷。
搭建文化“大舞台”
广州工会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升职工文化活动质量。2018年与市委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广州工人艺术团送文艺进基层活动,为一线职工送演出;与市委宣传部等五部门共同举办“花城咏天籁·唱响新时代—2018广州星海(国际)音乐季”,组织500余人的职工合唱队伍参与活动;与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广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大赛,并出版优秀作品集,超过35万人次为入围作品网上点赞,并被评为“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品牌活动”。
以品牌文化项目为引领,创新职工文化活动形式。举办广州市第九届职工运动会,将本届职运会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引导全民健身的活动载体。全市106个代表团、1025支队伍、近万名职工运动员参加了比赛。除了精彩纷呈的单项比赛,还开展了寻找最美健身达人(团队)活动、职工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状况调研、拍摄《世界杯职工球迷生活手册》宣传片等,引导广大职工科学健身、健康生活。开展服务职工体育设施建设,补助经费近800万元,资助基层工会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健康角、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1300个,打造职工身边的“健身房”。
架起文化交流桥梁,展示职工文化建设成果。2018年,广州市总工会重建广州工人合唱团,面向全市职工招募合唱爱好者。举办“一带一路”广州国际醒狮艺术交流季、职工书画集藏作品展览、职工摄影大赛作品展、职工大舞台文艺演出、职工曲艺晚会、职工书画家挥毫等近百场职工文化活动。2019年春节期间,广州职工网络文艺晚会共征集职工原创文艺节目近150个,并通过“广州工会”APP和微信公众号进行点赞和评比,搭建了展示职工风采的文化平台。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提供普惠性职工文化服务产品。采取“广州工会”APP抢票的方式,为产业工人免费提供公共文化场所及工会服务阵地的演出票、参观券、电影票、健身券等精神文化产品,让一线产业工人享受到来自工会组织实实在在的普惠性文化服务。
办好文化“大学堂”
始终坚持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目标,从2010年创建广州职工教育网到2017年“广州职工微学堂”在“广州工会”APP上线运营,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共资助全市近200万人次的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近7万名职工圆了“大学梦”。
累计投入7500万元专项经费,按1500元/人的标准,对参加学习并取得学历教育毕业证书的职工进行补助。区总工会、产业、直属单位工会以及职工所在单位工会也根据实际给予适当的补助,配套资金达上亿元。
邀请专家学者、劳模工匠开设思想道德、职业技能、文化生活等课程,职工通过“广州工会”APP报名即可免费参加学习。目前共建成34个校区,累计开设课程超过3.2万门,培训职工超过140万人次。同时,开办流动课堂,为偏远地区的产业工人提供送课上门服务;依托“广州工会”APP建设“广州职工微学堂”栏目,课程达7000多门,供产业工人免费在线学习。
通过工会系统办学单位、广州职工教育网等为职工提供远程学历教育、技能、工会干部培训和职工基本素质提升等培训服务。目前,已有超过18万人次的职工通过广州职工教育网参加各类学习。全市近百家工友和谐家园的2000多台电脑,每年为超过100万人次的职工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全市共建成职工书屋2000多家。
四个坚持强服务
坚持党委领导。广州市总工会将产业工人队伍的文化建设工作积极融入党和政府公共文化建设的大系统,主动链接党政和社会资源,创新合作机制,激发合作动力,构建多元化的职工文化服务供给渠道。通过共建共享、购买服务等方式,先后建设“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工友和谐家园、广州职工教育网、广州职工大学堂,拓宽了供给渠道,丰富了服务内容。
坚持提升服务质量。广州市总工会开展的职工素质提升圆梦工程,历经9年,常抓不懈,已经形成了集政治思想教育、学历提升、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创建了联通线上线下的两处教育平台和五大载体,健全完善了市总工会、区总工会、产业直属单位工会和职工所在单位工会三级联动的保障机制。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广州市职工提素圆梦工程以创新灵活的培训模式、扎实过硬的教学质量、完善健全的制度机制,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普惠实用的职工素质提升“广州模式”,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提供了“广州样本”。
坚持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互联网摆脱传统职工文化服务固定时间和场所的局限性,满足职工对个性化文化服务的需求。大力加强网上工会建设,优化“广州工会”两微一端等网络平台,创建了广州职工微学堂、职工书屋网上阅读平台、“广州工会”APP网上图文直播平台等,开展了职工精神文化产品APP抢票活动等项目,实现了资讯传播、培训报名、课程在线观看、文化活动网络直播、网络抢票、投票和点赞等功能。通过这些平台,产业工人可以随时了解服务信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需求,直接参加课程学习、观看文艺演出、参与在线活动,加强了工会与产业工人的网上沟通交流,畅通产业工人诉求表达渠道,让产业工人能在网上找到组织、参加组织活动。
坚持共建共享。广州市总工会积极发动广大职工参与文化產品的设计、创作和执行全过程,先后培养选拔了优秀职工师资,充实了广州职工大学堂的师资队伍,组建了广州工人艺术团、广州工人合唱团,开展了职工文学创作大赛、书画集藏展、职工摄影大赛等文化活动,让一线工人当主角,讲身边人、身边事,最真实地记录当代工人的风采,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极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在广大职工中积极传播,激活了基层的文化活力,提高了职工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同时,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建立了职工需求调查反馈机制,动态精准更新服务内容。2018年,广州市总工会共推出近百个文化服务项目,受益职工超过100万人次。
2019年,广州市总工会将始终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始终把广大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在积极服务大局当中展现工会自身价值,找准服务大湾区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激发工人阶级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通过加快推进工会文化服务工作创新,团结带领广大职工自觉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