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中凝聚夺取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
2019-09-10陈光约
陈光约
4月的北京,天宇澄霁。
站在宽阔的长安街遥望,庄严的建筑勾勒壮丽天际,一如时光的画笔细细雕刻北京的容颜。
2019年,首都北京,好“戏”连台—
北京市委市政府搬迁至城市副中心,在空间腾挪中实现发展升级;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全球智慧激荡;
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万千花朵开东方;
大兴国际机场将于9月底通航,担当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大引擎;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大庆祝活动,抒发70年龙腾虎跃的荡气回肠……
读懂中国,北京是一扇窗口;触摸首都,世界感受到一个东方巨人的强劲脉搏。对于这座有着85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来说,它发展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一张坚强电网的强力支撑。为了这张“超级电网”,首都2万电力职工共同为之日夜守护。
进入新时代,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北京电网进入快速发展期。“十三五”期间,投资近千亿,全面推进东(通州)西(首钢)南(机场)北(奥运)中(架空线入地)等重大工程,相当于再造一个北京电网。
进入新时代,配合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打造一支独具北京电力精神的产业工人队伍更加时不我待。
时钟拨回到2017年2月6日,《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上被审议通过。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目标更加清晰明确。
从此,“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18字目标,也成为北京电力职工队伍再锻造的目标。
思想引领入人心
今年全国两会刚过,北京电力的“机关大讲堂”就请来知名专家给干部职工解读分析两会精神。从政府今年的重大工程到施政重点,从对新时代怎么看到在新时代怎么干,半天的讲座,全是干货。
“机关大讲堂”开设两年多来,每个季度开讲一次,内容包括中央政策精神、党的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发展规划。授课讲师既有外部专家,也有内部人员。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北京电力的十九大代表第一时间为广大干部员工宣讲十九大精神,掀起了全面学懂弄通做实的热潮。用北京电力党建部党员教育管理处处长辛江的话说,“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锤炼精神和指导工作的内容都有”。“机关大讲堂”还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辐射更多职工,每次有近2000人报名参与。
“通过学习,我的政治站位提高了,理解并领悟了党的声音和国家政策。其实只有真正懂了,才能做到听党话、跟党走,思想意识统一了,步调才能一致。”怀柔供电公司雁栖湖供电服务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应媛表示,“机关大讲堂”让职工感觉受益匪浅。
不要小看一个季度一次的“机关大讲堂”,它是思想建党在一个企业的当代拓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北京电力始终坚持从理想信念入手,强根固魂。探索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让理想信念有根基、接地气,汇聚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针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公司两级中心组累计学习334次,创新学习模式,深化学习效果,准确领会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实质;针对中央大政方针,公司建立“1+N+X”宣讲模式,即领导通讲、专家精讲、基层实讲。两年来,共宣讲438场次,将中央精神和公司战略目标贯通起来,确保中央精神落地生根,确保公司发展后劲有力。唯学习效果论,就会有用不尽的方法。
北京电力每年肩负着艰巨的政治保电任务,2018年,政治保电天数创下历史纪录,达到345天。而在此之前,党的十九大保电更被认为是北京电力保电史上的一次大战役,保电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保电场所更多、安保级别更高,23793名职工参与,109座重点变配电站、1767基重点杆塔、15座电缆终端站、369个电缆通风亭,24小时定点看护。
“没出问题,出色完成,面对这么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如果思想政治素質不过硬,那要想打赢是很困难的。”一位资深保电人这样有感而发,而一支强根固魂、百炼成钢的队伍没有闯不过去的惊涛骇浪。
采访时,应媛正在2019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保电工作中。她说:“我越来越能体会这份工作背后沉甸甸的政治分量,我觉得我干的是大事,是事关中国发展的大事。理解了这一点,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国企职工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组织建设强内核
2017年4月25日,又一封感谢信寄到大兴供电公司,收信人一栏写着“大兴供电公司党委”。
信中写道:多年来,大兴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一茬接着一茬地到我家嘘寒问暖,帮我安灯泡,拉电线,陪我聊天……怕我夜里不方便,还给我在卧室里装了一盏遥控灯,避免了夜里摔倒的危险。儿女想不到的事,他们想到了,让我晚年的生活更幸福……
这封信来自大兴区兴政街3号院的一位80岁老人。满满两页,字迹工整。老人要感谢的事情,在大兴供电公司看来,再平常不过。
大兴供电公司的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于2006年,是北京电力123支共产党员服务队之一。多年来,他们每周最少开展一次志愿活动,走进学校、敬老院、社区,讲解电力安全、节能、避险、急救等知识;发展社区“爱心卡用户”,建立固定帮扶关系。
“共产党员服务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这样一个特殊组织,是我们北京电力的一笔财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我们继续在这个财富宝藏中挖宝,在组织层面做文章,将党建深刻融入业务。”大兴供电公司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高春雷介绍,组织引领是北京电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抓手。
—组织引领供电保障。利用信息化系统将党员信息嵌入专业管控平台。在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中非合作论坛等重要保障任务中,自动化、信息化的平台实时显示党员信息,带动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实现了党建管理的贯通和穿透。
—组织引领重大工程。在重大工程攻坚时刻,北京电力领导班子成员明确工作分工,每人带头督导推进一项重大工程,带动全体党员以实际行动履责践诺,确保全年工作高质量推进。
—组织引领民生服务。北京电力2000多名党员利用周末时间,走进全市106个社区,开展党组织党员“双报到”送电力服务,为社区居民办好事、解难事。
—组织引领青年创新。北京电力电科院党支部充分调动内部专家资源,以支部共建的形式协调外部专家资源,为研发过程提供指导,最终研发出全国首台充电桩现场检测仪,填补了充电设施现场检测装置研发领域的空白。
—组织引领党群一体。公司创建“一线工作日”和“一线工作月”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干部带头,走进基层现场、走进各级政府、走进广大客户,高效高质解决了一批突出的难点问题。
近两年来,北京电力党组织数量增长幅度达103%。如今,一线班组级党支部建设实现全覆盖,解决了党员工作分散、组织生活集中难等问题。围绕国家重点项目,成立党员突击队、服务队和临时党支部,将政府、参建单位和设计监理单位的党员力量纳入到一个支部,发挥组织引领工作的合力。“这两个关键举措,实现了党建和业务工作的融合,日常工作上,党组织随时发挥领导作用。”北京电力党建部组织建设处处长张鹏对记者说。
构建平台助创新
不久前,通州供电公司运检部配电工程班的工程师刘动和他的团队,跟“世界最先进”这个词联系在了一起。
北京城市副中心动工建设之初,刘动所在的团队接受了一项任务—为该区域设计配电网。经过330天的攻坚研发,一个名叫“双花瓣”的网架结构美丽绽放,经过模拟试验和精确测算,这种电网结构,保证有来自3个不同方向的电源,供电可靠率超过99.9999%,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少于21秒,比新加坡、巴黎等国际最先进电网结构的户均停电时间还少9秒。
谈及自己的成绩,刘动将功劳归于所在团队以及脚下的土壤。他说:“研发方面的工作或者问题,我可以随时要求向公司的主管领导汇报,在这个项目里,我们之间只有业务指导关系,没有常规行政级别的限制。”
让刘动受益的是,北京电力这两年大力推动的班组建设。重新定义班组,推动了管理扁平化改革。“国家电网公司不断创新,提高定位,提出班组是前端,和后端职能部门是平行关系,管理有层级,工作无层级,这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种变革。我们要创造班组新的价值,让班组的人能扎根基层。”北京电力工会副主席张海生认为,这个改变就是要在体制机制上做文章,为产业工人提供实现梦想的更大平台。
现在,北京电力75%的员工身处一线班组。它担当着电网建设主力军的角色,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客户服务的前沿、员工成长的起点。
地处首都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的海淀供电公司,担负着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知名高校和医疗机构的供电保障工作。班组改革让海淀供电公司的业务脱胎换骨,以往纸质工单造成的“见面时不工作、工作时不见面”的弊端发生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工单”。
作业模式的转变也大大改善了用户的体验。家住海淀区的王女士通过掌上电力APP填写报修信息后,会实时收到工单进度报告。“工单已派发至海淀配电运营指挥中心”“工单已派发至陈师傅”“陈师傅已到达抢修地点”……王女士笑谈,能看到抢修人员每一步的行动,心里踏实多了。
海淀供电公司是班组改革建设的一个缩影,而大兴国际机场供电运维特战队对于班组改革的意义,被媒体称为“改革开放中的深圳”。为了保障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电网建设及后续运维,大兴供电公司按照“变配电融合、抢修运维一体化”理念,经过多轮培训遴选,组建了一支综合业务能力强、运行保障经验丰富的新国门运维特战队,对机场主配网运维、处缺、试验、应急抢修等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
“这支队伍目前由18人组成,人人都是一专多能,如果按照常规标准组建,起码需要三倍的人员才能承担起现在的工作。”大兴供电公司经理秦帅说,特战队高起点、高标准的队伍建设,适应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争取将其打造成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形象窗口。
重塑班组业态,将其由高效执行的细胞群打造成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北京电力的班组改革建设,坚持平台意识,角度新颖,雄心勃勃。
评选“百佳班组”“百佳工匠”,举行劳动竞赛,改革薪酬体系,创建创新工作室和青创空间,给予从政策到资金的大力支持……“所有这些,都是要将资源配备到最需要的地方和最出色的职工身上,要为广大产业工人搭建一个建功立业的平台,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北京电力工会副主席佟岩冰总结道,平台是导向更能激励创造,班组可以成为生命体,更是激发企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提升地位促发展
“服务于员工的发展,才是最大的服务”,这是北京电力检修分公司党委书记高连杰对产业工人职业素质提升意义的深刻认识。今年,北京电力检修分公司将创新培养学校搬到了网上,员工在手机上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课程结合重点工作,针对性强,实用性强。
产业工人职业素质提升是北京电力贯彻落实改革方案,凸显产业工人地位的重要举措,培训基地、专家讲堂、驻场实训、技术比武、党员干部“一带二、一带三”,全方位,成体系,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职业素质提升机制。
这两年,为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北京电力各级工会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城区供电公司工会主席张泽慧出言直接:“在顺应改革大潮和应对发展需要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了能力恐慌,這主要因为时代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北京电力各级工会以兴建职工之家为重要突破口,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实施“建家工程”,以“大家”定方向、“中家”争示范、“小家”重实用为目标,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结合小公寓、小食堂、小浴室、小书屋、小菜园等“五小”供电所建设,全年新建100个职工小家,为提升工作品质、生活品味创造良好条件。
每当中午休息时间或下班之后,北京电力各个分公司和区公司的职工之家内写书法、读书、看电影、健身等形式多样的职工活动接二连三上演,几乎每一名职工都能找到自己的“最爱”。
“写书法尤其是楷书能锻炼人的耐性和细心,我的工作就很需要这种品质。”大兴供电公司财务负责人赵晶晶在职工之家找到了爱好和工作的最好结合点,现在写书法已经成为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休闲项目。
在北京电力有这样一句话深得人心,“吃冷饭是干不出热活儿的。企业只有关爱员工,员工才能关心企业”。
北京电力工会生产生活部处长刘清华总结说:“工作热情来自感情,从工作管理到情绪管理乃至人心管理,这是我们这几年一直探索的工作。”
强根固魂,把握正确方向,坚定理想信念,产业工人有了主心骨;组织引领,激励先锋,构建平台,激发创造,产业工人担当发展主力军;服务职工,凸显地位,产业工人就是新时代的主人翁。
如果问,在改革中塑造出来的北京电力精神是什么?是几个年轻人初生牛犊,誓要搞出国际一流配电网结构的坚韧与执著;是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子,勇挑安全生产监督的重任,却依然从容与自若;是一位“海归”义无反顾下到最基层供电所,不畏琐碎,服务基层群众的踏实与初心;是2万人同保电,协调有序,共同发力,万无一失地向党和人民交上完美答卷的高效与担当。
北京电力精神在120万户农村地区“煤改电”的暖流中温情流淌,在夜幕降临后的1.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万家灯火中光芒闪烁,在奔腾不息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中熊熊燃烧,在“国网绿”工作服胸前红黄辉映的党员徽章上定格。
不同的时代塑造不同的先锋,不同时代召唤不同的先锋精神。
此刻,北京电力立足首都,响应、落实多个国家战略,持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北京电力的职工们也正在时代大舞台的中央,担当主角,不懈奋斗。
如今,回首共和国70年巨变,有着850余年建都历史的古老北京,历经挑战与困难,但更充满机遇与希望。
接续70年的历史传承,电总能成为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在现代化社会不断向前的牵引力量,清晰而深刻。
与祖国同行,一批电力工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沐浴着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春风,继续书写电力人的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