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在身旁

2019-09-10张嘉俊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50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

张嘉俊

【摘要】案例中,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产生矛盾,父母孩子之间很少沟通。孩子对学习与家人、师生都是抱着应付的心态,得过且过。但是在校外结识了不少社会青年,曾离家出走,有青少年犯罪的倾向。通过同理心亲近、情感回顾、发展规划、再塑亲情等方式,慢慢改变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互观感,令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压制自身的错误倾向,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正视问题;心理辅导;现实规划;重塑亲情;健康习惯

一、基本情况介绍

1.学生资料

小A,男孩,2014年时12岁,六年级。在广州出生,独生子女,广州人,从小到现在都住在广州,无宗教信仰。应付学习,家长无法与其沟通,父亲喜暴打,母亲溺爱。因离家出走两天,进入校长视野。

2.个人成长史

小A,五年级下学期开始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布置的科目作业马虎完成,其它学科作业基本不做。两度离家出走躲避父亲。结交无心学习的中学生和社会青年,并一起做坏事,有违法倾向。

3.家庭情况

父亲粗暴教育,小时候常棍棒敲打。母亲溺爱,无原则向孩子妥协。因此,父母之间的矛盾大,没有交流沟通,也不和学校沟通,导致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二、日常行为表现

1.学习方面

小A智力正常,反应很快。五官端正,相貌良好,身体素质良好,但是营养有欠缺,体型较小。一到四年级都是很可爱的小男孩。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有了很大变化。除班主任、校长(品德课)上课和体育课以外,上课时基本都在睡觉。作业不自觉完成,只做班主任的数学作业。其他都是被老师催交作业或留下补作业。向其家长反映情况,母亲建议不告诉父亲,一旦父亲得知棍棒伺候。所以不管向父母哪一方反映,都没效果。

2.亲子关系

母亲较为溺爱,任意迁就他的喜好、满足他的各项要求,有时也会隐瞒孩子的错误。父亲教育简单粗暴,大错大打,小错小大。父子之间已经很久没有超过三句话的连续对话。六年级时,两次父亲打骂后离家出走。老师和爸爸或妈妈一提起小A的学习问题,两边经常有争执,互相推卸责任。

三、情况突发

小A没回学校上课,致电家长。母亲说他不舒服,父亲支支吾吾。叫同学了解情况,原来出走一夜未归。学校介入,联系专区民警与社区人员一起寻找。半天后获知他已回家。但是,我们要求老师和派出所专区民警对这个孩子持续关注。一周后,附近中学的教导主任与专区民警到校,向我们了解该生情况。原来小A已多次在另一所小学协同个别中学生混出不小的名堂。稍后,另一所小学的校长也来点反应,小A与他们的少先队大队长处朋友,让对方家长很不满。

四、辅导策略与实施

1.直面问题

面对小A,我微笑着,他也忍不住笑了。我们因有每周两节的品德课交流,所以关系一直比较良好。我问他笑什么?他说看见我笑了,就放松了。我告诉他,**小学来人了,**中学来人了,派出所也来人了。他低下头。我说,你该早点主动告诉我。我首先多谢他没有在我们学校搞出这些事来。然后要他自己说一遍,我不能偏听其他人的。他很老道,慢慢在场边绕圈圈。我笑着打断他的话,说到派出所到来人了,你还在浪费我们的时间。他才小心翼翼地讲出一个大概来。包括离家出走后认识夜不归家的青年,买了电棍寻乐等事情。这些事件可谓“惊心动魄”,已经游走在犯罪边缘。

2.运用同理心产生共鸣

我很认真地听,不仅仅是样子上的认真,是发自真心的静心倾听。我感慨幸亏发现及时,若这些“作案工具”真用上了,后果不堪设想。我是真的为之担心,也为之庆幸。庆幸他有一个很负责任的班主任,能及时发现他的异常,让派出所提早关注到这个孩子。

听完他的经历,我问及他在家的感受。也跟他说起被父母打骂的痛苦,其中有其他孩子的感受,也有我本人的感受。然后再提出一味地无原则溺爱的危险倾向。说得小A也深以为然。然后,我们提到了家的概念。我给他讲家族兴起的历史故事,讲家族兴旺的残酷取舍。大家得到共识,“家”应该是一个注重情感的温馨处所。小A说,长大后要建立一个这样的家。我说,为什么不是现在?他摇头说不可能的。我直言,可以帮他达成对家的愿望。

3.父子之间的共鸣

开了一个沟通的好头,接着就很顺利了。顺利收缴了他们的“武器”,然后约了小A父亲详談。看着摆放在面前的凶器,我们顺利达成共识——好险啊!对孩子不能无原则溺爱,隐瞒包庇险些害死孩子。父亲深以为然,说出自己也不知道的无奈。接着我们分析孩子隐瞒的根源;觉得可以用暴力获得“所需”的根源……达成共识,不再打骂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关爱。然后就如何跟孩子良好沟通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并推介了我们的家长学习学校资料给小A爸爸。

为了让小A感受到父亲的爱,我建议了他爸爸写了一份申请,申请跨地段升中,避开那些损友。(虽然我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但是从其父做好重新租房的准备可以看出其决心。

4.为未来做个规划

再次约谈小A,我们要定一个比较远期的规划。当小A提出想远离这些人时,我让小A看到他爸爸的跨组电脑派位申请。我问他知否搬家的损失与意义。小A完全明白。说着,他也感受到了爸爸的决心与关爱。我趁机讲了《父亲的爱》的故事,他欢笑中,他眼中有泪。我告诉他,很多规则都是僵化的,所以如果调动不成功,小A就要尝试去面对,逃避总不是个长久的办法。但是无论如何,看到家人愿意为自己付出,这就是爱,爱需要有回应,才有共鸣,才可以持久。趁热打铁,与班主任一起定下了自我规划,小至每天的作息安排,大致期末考试目标。设定了每日检查的表格,每天由学生、老师、家长一起完成这份检查。明确不是为了监督,是为了让关爱化为责任与动力。

五、效果与体会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与细心辅导,小A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按时出勤,课堂上不再睡觉,能完成全部作业。家庭的教育也有了配合,每天的情况登记表都顺利在家长与教师间往返。小A爸爸妈妈能不时打电话跟老师沟通。成绩进步,顺利考上中学。

我想,对因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儿童,我们首先要真切感受到他们的需求。先不要责怪他们,而是连同家长自我检讨,为什么他们感受不到我们的关爱。儿童是在不断发展的,心理还不成熟,他们更需要很直观的感受身边的关爱。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环境是改变儿童的重要因素,只有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爱的家园,才有可能使儿童走向健康的成长之路。

相应的辅导措施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运用同理心产生共鸣;与家长达成共识;一起做出大家认可的规划然后执行。父母之间也能因为关注孩子,而减少他们之间的矛盾,不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不是。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
初中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如何进行聋生就业前心理辅导和教育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开展合理有效的课后辅导实践研究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儿童绘画在低年级心理辅导中应用初探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学困生反复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心理辅导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