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美文化 壮大收藏队伍 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重要举措
2019-09-10周郑生
周郑生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精神与物质、作品与产品、文化与工艺、艺术与生活等多重属性,深含巨大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收藏)价值,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金名片”。发展工艺美术事业和产业对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国家将工艺美术纳入文化产业,并将其作为推动实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对发展工艺美术事业和产业的高度重视,也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当前新形势下,加快实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落地,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壮大规范收藏家队伍。
一、发展工艺品收藏市场是大势所趋
(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这70年来,在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早已今菲昔比,人们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已经由主要满足物质需求,转化为主要满足精神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而满足精神需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工艺品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继承、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工艺美术产业高速发展,2014至2017年连续四年,规模以上企业营业额突破1万亿元,是20世纪末的20多倍。据了用的高档瓷器,代表了宋代制瓷业的最高水平,所生产的各式花盆、盆奁、出戟尊、鼓钉洗等室内陈设用瓷,在造型和釉色上有别于民窑性质,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图84、85)
1974-1975年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对禹州钧台窑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窑址出土的一件用瓷土烧制成的“宣和元宝”钱模,表明钧台窑是北宋晚期烧造宫廷用瓷的一处官办作坊,是当时宫廷用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图86、87、88、89)。出土的尊、花盆、盆鞭策的引领作用,引导人们的艺术欣赏取向,使人们识美、审美、爱美、珍美、藏美,同时不断吸收和借鉴西方艺术品市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组织形式,完善规范评估鉴定等行业标准,加强产权保护,激发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盘活市场存量、拓展市场容量,努力培育二次转让市场。据了解,我国已有发达省份的政府秉承“为了明天,收藏今天”的理念,开始收藏当今工艺精品,起到了示范作用。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突出资本带动的整合优势,以资本走出去带动优质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和产品走出去的思维,鼓励创新投资方式,加强出口平台和渠道建设,走出去开展并购投资、联合投资,扩大境外优质资产规模,拓宽海外工艺品收藏市场。
(二)发展工艺品收藏市场需要社会助力
发展工艺品收藏市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这既是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文化自信、丰富文化资源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培养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更好地激发手工艺劳动者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保护、挖掘、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据了解,近年来许多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已经开始收藏当代工艺品,对发展工艺品收藏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要通过新媒体、网络等形式加强对不同收藏群体有关工艺品类知识、历史故事、大师业绩的宣传普及力度,尤其要吸引更多的“80后”“90后”年轻收藏群体关注工艺美术,热爱工艺美术,欣赏工艺美术,进而收藏工艺美术。要积极开展多元结合,探索政府、各类商会、文物单位、企业、海内外民间文化组织等跨界联合,培育、开拓、扩大工艺品收藏市场,使其具有强力的黏性和无限的扩张力。
(三)发展工艺品收藏市场需要业界奋力
重视文化修养、素质教育和艺术培训对工艺美术从业者而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工艺美术从业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具有高超、精湛的手工技艺,然而这些技艺大多是口口相传、师徒传带、父子传承延续至今,大多从业者对现代互联网科技的认知和掌握,明显不如其他行业。我们现在置身于一个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事业无不与互联网相关,扩大工艺品收藏市场,离开“工艺美术+互联网”难以实现。因此,全体从业者需要努力学习、掌握、运用互联网技术,施用于工艺品的设计、宣传、展示、数据积累和营销等方面,树立“艺术品生活化、生活品艺术化”的设计理念,深度研发作品的技艺、创意、寓意和使用功能,不断提升工艺品的价值和影响力。与此同时,要继续探索推广经纪人制度。当前一些工艺美术大师依然缺少必要的市场经营意识,通过完善经纪人制度,由经纪人全权代理安排参展、出版作品集、营销、宣传等事宜,使经纪人将市场准确信息传递于从业者,帮助其做出符合市场的正确判断,可以使创作和经营两不误,获得发展的最佳效应。
三、发展工艺品收藏市场需要工艺精品
笔者经过对一些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特色区域和部分大师的走访发现,在工艺品创作方面还存在诸多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弊端,应引起重视,并通过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去解决。
(一)努力化解“三多三少”的矛盾
从行业整体看,工艺美术产业内作坊式经营居多,从业者“闭门造车”居多,千篇一律的产品居多,作品仍集中在传统的佛像、山水、人物、花鳥等内容,针对市场需求设计得少,体现时代风范的设计少,真正满足人民需求的设计少,这“三多三少”就是工艺美术市场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数量质量之间的矛盾,也是传统发展模式到现代发展模式进程中的现象。面对收藏人群,尤其是“80后”“90后”收藏群体,如缺少与时俱进的作品,则难以获得认同感。据了解,有一位苏绣大师的女儿从小跟妈妈学会了技艺,长大出国留学深造归来后,自己设计制作了上百个卡通苏绣“宠物”,深受“80后”“90后”人群的喜欢,一售而空。因此,要解决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方面有意识地去引导市场消费。
(二)明晰市场趋势、定位人群、定位创作
好的思路决定出路。有生命力的工艺品,一定是既拥有青睐的群体,又适合市场的需求。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要增强对市场的敏感度,及时转变观念、调整对策,以新时代召唤、新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清晰判断整体经济情况、市场行情,敏锐感知市场消费意识变化,加快推动品牌建设,不盲目追求“高大上”,即使“高大上”,也要接地氣。工艺美术产品按市场需求总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好似“金字塔”,处于金字塔塔尖区域的是艺术精品,属于收藏级的珍品,尽管市场需求相对较少,但一定要传承创新、始终保持高端水平:二类处于金字塔塔基区域的是用于建筑、装饰、陈设、宗教、包装、服饰艺术类等在内的工艺美术日用品,这部分市场需求最广泛;三类处于金字塔中部区域的是纪念品、旅游品和礼品,这部分市场受活动、气候、季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形成周期性涨跌。面对上述三类市场,要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创意研发,主动调整结构,找准定位,增加艺术品的使用功能,扩大其应用领域,使更多的艺术品进入千家万户。同时,努力探索“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互联网+文化+现代金融+现代服务”等,走共享经济发展的道路。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多渠道地宣传和展示工艺精品和技艺水平,对于弘扬工美文化、壮大收藏队伍至关重要,这既能增强行业文化自信、广泛传播主流文化,还能吸引收藏家的关注、提升收藏品位,进而培育收藏意向。
(三)秉承工匠精神,苦练内功,创新发展
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在说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认为,工艺美术从业者励志勤奋、自信自强、追求卓越、忘我奉献,对技艺水平精益求精、对产品作品精雕细琢、对工作对事业不懈追求,最终历练成为身怀绝技、德艺双馨、具备传承创新精神的行业精英的过程就是对大国“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好的工艺作品必定具备几方面元素,即立意、技艺、创意、寓意,其缺一不可。能自如地施展这几大元素的作者,当是文化底蕴、艺术修养、技艺功底深厚的大师。大国“工匠精神”既是工艺美术人立身从业必备的重要品格,也是实现“工艺美术品向艺术品转变,工艺美术艺人、匠人向艺术家转变,工艺美术作坊向产业化转变”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要始终坚持工艺美术技艺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只有将工匠精神和艺术文化完美结合,精心设计、精益求精、精雕细刻,才能创作出更多思想深邃、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精品。
工艺品收藏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需要国家给力、社会助力、业界奋力,只有这样才能涌现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工艺精品,才能让越来越多的收藏家乐于享受并拥有中华艺术瑰宝,从而实现工艺品收藏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