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广积粮”,不求“深挖洞”
2019-09-10嵇小堂
嵇小堂
自2015年开始,我省高考采用全国高考I卷试题,其中化学学科的考次设置由单科单场次变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同场合卷考试。化学学科的考试时间减少了,题量也减少了,但主干知识点覆盖面却没减少。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必像以前那样对每个知识点都向纵深处挖掘,而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横向寻求知识的联系和应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即,注重“广积粮”,不求“深挖洞”。
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综观近几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考试命题依据现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课标),但又不完全拘泥于课标。其特点是以课标为依据,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即“双基”)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注重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基础实验、基础有机化合物等基础知识,仍是高考化学学科考试的重点内容,同时突出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记忆以及它们在科学探究中作为理论基础的重要性。
教材是“双基”的重要来源,因此,在高考化学的复习中,要求学生立足教材,对于教材上的每个知识点,都要把握相关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为自己构建一个较为牢固的知识体系,打好基础,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二、扎根学科内、拓展学科外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有机渗透了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并以多样、复杂的形式呈现出来。
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全国I卷第8题: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此题就将语文中的文言文与化学学科知识有机结合。
而物理和化学综合能力测试主要体现在自然现象、原子结构、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变化、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条件,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科技等方面。
生物和化学综合能力测试主要体现在两门学科相关的、交叉的教学内容上,如:糖类、盐类、蛋白质、有机物与生活污水处理和自然环境保护等。
如,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全国I卷的第8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此题中的B选项,“酶”在化学学科中介绍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生物学科中,介绍它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剂。综合生物与化学知识,可知此选项的描述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样的试题特点,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有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多角度、多层面、采用各种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广大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要以学科主干知识点为中心,加强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衔接,拓宽视野,夯实基础并关注当前社会热点、科技发展、社会和自然发展的新现象。因为这些问题都不是某一门学科知识所能解释和解决的,要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点。在课外广泛阅读,主动寻求有用信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借此培养自己灵活运用和综合归纳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
三、抓“素养”,重“能力”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按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其中囊括的能力考查主要有:观察辨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自学创新能力等。
化学学科中的观察辨析能力的培养,它要求突出“全面”二字。不仅要注意到现象,还要考虑到现象后面的本质,这样才能完成一个系统、全面的观察与辨析。
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实验中处理有关安全问题能力、识别和绘制典型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等,是化学实验能力的基本体现,是培養学生敏锐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及创造性素质的重要途径,是高考化学学科的考试的热点。
如,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全国I卷的第26题:
醋酸亚铬[(CH3COO)2Cr·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__________ ;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______ 、_______、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试题不仅要求考生熟悉常见的化学仪器、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还得明晰实验方案中的不足及改进方法等。因此,广大考生在高考复习中应注重实验内容的学习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出现了许多与时代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的信息题,学生在解答这一类题时必须通过自己的阅读,从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然后进行答题。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独立审题、独立弄清化学情景、独立吸收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对有些知识不但要“学会”,更要注重与之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作到基础知识“学会”,相关新知识“会学”。
四、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事热点。
按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化学学科的教学,要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近些年的全国高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第7题,基本上是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技的发展等相关的试题(即STS类试题)。而非选择题中的“化工原理”题,更是将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与化学工业生产原理、最新科学技术等相结合。
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海南卷)第17题:
以工业生产硼砂所得废渣硼镁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过程如图所示:
硼镁泥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酸解”时应该加入的酸是_______,“滤渣1”中主要含有_________(写化学式)。
(2)“除杂”时加入次氯酸钙、氧化镁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判断“除杂”基本完成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4)分离滤渣3应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此题将看似高端工业生产技术與已学的化学知识联系,充分说明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的密切联系。因此,学生在复习时,可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并理解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增强学习兴趣,加强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与此同时要了解时事热点和社会的焦点问题,关注社会、时代、新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近几年,与化学有关的时政热点问题有:化学生物学、绿色革命与环保化工、新能源、环境污染与治理、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的治理措施等。要了解这些热点问题就要求学生多接触社会生活,多阅读课外书籍,而不是一味沉浸在题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