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用书—教师的好参谋
2019-09-10郭志均
郭志均
【摘要】教学用书能让教师理解数学教材和指导教师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利用教学用书,重组课本教材,寻求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运用教学用书中提供的教学素材,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所以,只要你正确使用它,它自然就成为你的好参谋,帮你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规划教学等。
【摘要】教学用书;目标;重组
《教师教学用书》的合理使用,既是教师把握教材的依据,又是教师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所以,熟读、了解《教师教学用书》是每个优秀教师开学前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了解教学用书,才能了解本学期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的特点、课时安排等,只有对整册教材有个大概的了解,才能做到心中有计划。反之,教学用书能让教师理解数学教材、指导教师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如何利用好教学用书作为教师的参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读教学用书,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用书对各单元的教材进行详细的说明和阐述,让教师对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知识的特点都有充分的了解;对每个知识点都有详细的分析和明确的教学建议。这样就使教师很明确地了解自己在本册教材中、本单元、本例题中该完成的教学目标,哪些内容是复习巩固的,哪些是应该作为新内容进行重点训练的,哪些内容又是作为过渡一笔带过的,这些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就不会出现“眉毛鼻子一把抓”,什么内容都想精讲,到最后学生什么都没掌握,而教学任务又没完成的现象了。特别是数学课,虽然只有一个例题,但这些例题都不是独立的,很多教师觉得课堂上该讲的东西太多了,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一节课下来,自己疲惫不堪,可学生听的太杂太多,到最后该记住的没记住,该忽略的却记住了,把握不了每节课的重点是很多教师犯的错误。只要你很好地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中关于教材编写特点第一点: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加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没有认真阅读教学用书,就不能达到这一目标,只重视学生的计算训练,不重视理解算理和算法,没有培养孩子自主探索、培养“四能”等的能力。同理,这对每个知识点教学建议同样重要。例如,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法中的例8,就给出一个很好的建议: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因为题目中只给出一半,没有具体的数据,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和提醒学生培养审题、反思和检验的习惯。
二、利用教学用书,重组课本教材
教学用书与教科书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很多教师在使用教学教材时,只是纯粹地教教材中提供的例题,没有很好地結合本组教材的专题去把握内容。教学用书除了对本册教材进行详细的阐述外,还对每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介绍,理清本单元的知识脉络和结构,以便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做好单元备课。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知识》,在单元分析中就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点:一是圆的认识,二是圆的周长,三是圆的面积,四是扇形的认识。在每个知识点上,还相应进行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给出相应的教学意见。例如,的在掌握《圆的周长》知识点上,就提到要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变化中发现不变,发展学生的猜想、归纳能力。结合建议,教师就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如何让学生动手准备相关的学具,又要怎样操作,结果可能是怎样。只有做好准备,那就胸有成竹,顺手拈来。这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盏指明灯,给我们指明教学的方向。可见,结合教学用书中的分析和建议,教师就可以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对教材进行重组,寻求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重视教学用书,活跃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必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课标明确,要从以往学生“要我学”的局面改变为“我要学”的教学模式,就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活动来刺激学生,活跃课堂。例如,在“位置”这一知识教学中,教学用书提到:可以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再引导学生观察排数以及座位号的排列规律,为下面找位置的实践活动做准备。老师可以根据这一教学建议,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活动开始,每人一张电影票自行进场找座位。这时候,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也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时,结合教学用书的提议,用成语来引出百分数,让学生根据“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这三个成语说出百分数,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这样,既加强了数学实践活动,又拓展了数学领域的视野,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总的来说,教师在使用教学用书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风格,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灵活地运用教学用书中提供的教学素材,密切联系教材,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班级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获得“四基”,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发展中心.小学各年级数学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胡柳沛.《学生学业评价标准》:数学课堂教学的指挥棒[J].青年与社会(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