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研究性”学习,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019-09-10潘永权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56期
关键词:参与意识研究性问题意识

潘永权

【摘要】教育学家叶圣陶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当前一些教师只重视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学生在思维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发展上受到抑制,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情况,并结合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渗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于实践见真知,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以及培养其学习能力,共同提高教学成果。在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开展课题的重要性和课题开展所带来的效益。本文是笔者在开展课题研究中的浅显体验,其拙见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信息化;参与意识;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但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下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设立需要我们教师群体在课堂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当前,很多学生的学习方式依然十分单一,只是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在无形中扼杀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知识,并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要善于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教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只有将抽象、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和生动,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周长时,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校园里面观察不同形状的花坛,绕着走一走,由此认识三角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圆的周长……有什么办法知道走了多少路?讨论决定方法,然后分组独立开展测量计算活动。最后逐组进行汇报,共同设计出最佳的方案来计算图形的周长。借助活动所获得的亲身感受和体验,理解了抽象概念。将数学问题和生活情境相融合,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之中发现数学之美,有益于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又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化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知识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学生从小学会利用信息,并能有效地处理大量不断更新的信息,利用信息的容量大、检索快、转播效率高的优势,通过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学生思维的整合度,加快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消化,使其产生内在迁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其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两种分法的不同含义,形成正确合理的知识结构。当学生完成了对于“第一种分法”和“第二种分法”的学习后,及时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为学生展示较大容量的对比题组,提供大量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信息获取和思维整合,提高学生逻辑性思维的整合度,构建综合贯通和知识网络体系。

教师操作多媒体电脑,屏幕上出现“小猴分桃”的文字,文字消失之后,从左向右出现一组桃子(12个),從屏幕的右边走出一只猴子。接着,屏幕上显示一道题“把12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篮子里,每个篮子放几个?”待学生看清题意后,屏幕上整齐地排着4个篮子,只见小猴抓住4个桃子,走进篮子,并在每个篮子里放进了一个桃子,小猴子连续放了三次,12个桃子都分完了,每个篮子里面都有3个桃子。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并列出算式,得出正确的答案。同时,屏幕上也显示出算式:=3(个),给学生校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们说出12、4、3这三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算式表达的数学意义是什么,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第一种解法”的含义。

清屏后,屏幕上再次出现几个桃子和一只小猴,题目变为:“有12个桃子,每三个放在一个篮子里面,需要几个篮子?”小猴又从12个桃子中抓出3个,走进篮子,正好放在出现的一个篮子里面。这样,重复放了4次之后,共出现了4个篮子,每个篮子里面共有3个桃子。还没等教师提问,有的学生就已经抢先举手回答,并正确地列出了算式:=4(个)在学生说出了算式表达的意义之后,教师就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为什么同样是12个桃子,小猴分完后,都在每个篮子里面放了3个桃子,为什么最后列出的算式却不同呢?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比较两种分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得出这两种分法之间,相同之处是要分的数是一样的,而且都要用除法来进行计算;不同之处是它们的算式不同,意义也有差别。

在完成了上一次的学习后,教师继续通过计算机呈现多组的动画演示,要求学生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选出正确的算式,然后在计算机上及时作出反馈和评价。例如,出现10只兔子和5个笼子,教师操作计算机后,10只兔子中的5只同时跑进5个笼子里面,演示图出现两个算式:=5(个)和=2(只)。教师要求学生们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指出自己选择的算式,如果正确,就会出现小兔们兴高采烈的画面发出欢快的叫声,如果选择错误了,小兔们就会发出“错了”的叫声和摇头的动作。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选择作出及时的评价,并纠正错误的选项,之后,再次操作计算机,又出现10只小兔中的2只,同时跑进同一个笼子里面,再次让学生们选择算式。

通过提供丰富有趣的感知材料来提高密度和强化表象,能帮助学生在重复的思维过程中进行抽象概括,从而有效快速地建立正确的概念。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能激发学生学生运用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来同时感知,在脑海里面深刻留下两个分法的记忆,而且能不断呈现出这两种分法的具体过程。在对比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两种分法的区别,一种是按照分数一个一个地分,另一种则是按照每份的个数来分,这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结构网络,让他们的认识能从事物的局部拓展为整体。现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将使学校、家庭、图书馆、广播电台、电视台等连成一体,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多媒体计算机将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便捷、迅速和有限的工具,同时,信息化教学的普及也会成为必然趋势。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参与意识

“研究性学习”旨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立足于“引路人”的角色,对学生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学习。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一课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两组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用带来的三角形随意组合,看看能否拼出以前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同学们有的拼出了平行四边形,有的摆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询问学生是否能发现这三种图形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组成的三角形的底和高有没有联系,并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找出结论。最后,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的关系来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在这样教学方式中,通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启发,学生也能够亲手操作,在观察和探索中得出结论和总结。

四、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意识

学习的含义不仅仅是指学习文化知识,更是指学会如何获取文化,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研究性学习”区别于单一的学习模式,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法,比起学习的结果而言,“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學习的过程。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如果学生能自己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积极地去解决它,是“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人都有好问的天性,但是这对于学习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的意义就是在于充分培养学生主动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这种优秀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精神足以让人受益终身。所以,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不断去发现新的问题,才能有限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把备课的重心放在使学生对新授知识产生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自主解决问题上。其次,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学习特点,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由具体的问题质疑逐步过渡到抽象性的问题质疑,由感性问题的质疑逐步过渡到理性的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质疑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精于求知的学习精神,培养优秀的学习习惯,在探索、求知、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披荆斩棘、激流勇进。

参考文献:

[1]教育管理杂志社.从理念到实践:解读研究性学习[M].教育管理杂志社.

猜你喜欢

参与意识研究性问题意识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课教学中学生良好参与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学习法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