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尚

2019-09-10白芳

收藏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扇骨外销扇面

白芳

2018年12月18日至2019年5月5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年度原创大展“风·尚-18至20世纪中国外销扇”。展览精选广东省博物馆藏163件/套中国外销扇及相关展品,时间跨越两个多世纪,它们材质名贵、工艺奇巧、纹饰华美、色彩绚丽,凝聚着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也再现了西方社会当时的审美意趣。观众在领略外销扇优雅与时尚风致的同时,也打开了一幅18到20世纪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融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从中一睹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盛况。

扇子在东西方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最初它们都是身份、地位、礼仪的象征。中世纪以来,扇子在欧洲被女性视为必不可少的服装点缀品,既是优雅时尚的体现,又是社交礼仪中的必需品。因价格昂贵,欧洲宫廷贵妇往往以拥有一柄奢华精美的扇子作为炫耀攀比的资本。18世纪是全球贸易的黄金时代,也是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中国工匠尤其是广州工匠凭借自身精湛的技艺,生产制作出了大量中西艺术风格共融,专供外销的扇子,极大满足了西方市场对扇子的热切渴望和需求, “广州制作”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 “中国趣昧”成为最新时尚的代名词。

一、东西相遇

15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东西航路开通,揭开了海洋时代的序幕。18 - 19世纪中叶是广州贸易体制的黄金时期,广州不但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大宗传统出口商品的集散地,更是世界奢侈品、时尚用品加工制造的重要产地。广州外销扇材质名贵、工艺奇巧、纹饰华美、色彩绚丽,散发着华风欧韵的迷人魅力,极大满足了西方市场对扇子的热切渴望和需求。HOACHING、CHONGSHING、VOLONG、WOSHING、LINCHUN等一批知名外销扇品牌扬名海外。

HOACHING,19世纪中叶一位多产的制扇名家,店铺位于十三行商馆区的靖远街10号。他是一位优秀的象牙、檀香木的雕刻家,又是一位知名的金银珠宝经销商,还是一位髹漆名家, “经营着全广州最好的工艺品店铺”。①这件清象牙雕风景人物扇(图1),长22、展幅38.5厘米,由21档象牙扇骨丝带穿缀组合而成。大骨高浮雕牡丹花卉图案,小骨牙丝铺地浅浮雕庭园山水人物纹,配黑漆描金扇盒,内饰湖蓝色丝绸衬底,盒盖内印“HOACHINGCANTON”红色字体英文商标(图2)。

CHONGSHING是一位雕刻名家,擅长贝雕、象牙雕、玳瑁雕,同时还是丝绸经销商,店铺位于十三行商馆区的同文街5号。这件清象牙骨描蓝填银仕女花卉羽扇(图3),长23.5、展幅41.5厘米,由21支鹅毛与象牙扇骨组合而成。两大骨剔地浅浮雕柳亭人物;小骨单面通雕拉丝锦地,浅浮雕通景庭院人物;扇面运用描蓝填银技法,双面绘制,一面居中绘闲情仕女,周边辅以满地花卉;另一面通体满绘蝶恋花。扇面布局得当,清雅又不失华丽。配织锦裱糊纸质长方形扇盒,内饰红色丝绸衬底,盒盖内居中处附纸本倭角形红色字体英文商标“CHONGSHING/ MOTHEROF PEARL IVORY AND SILKS TOURTERSHELL CARVER/ NEWCHINA STREET NO,5”,盒身外侧附纸本楷书“62绒边银花毛排远古”,绒边银花毛排当为此扇旧名。

VOLONG以经营高品质的官扇闻名。官扇(MandarinFan)是一款以彩绘官邸庭园人物为主题,人物面部多用象牙贴绘,人物服饰用织锦剪裁装饰而成的扇子。19世纪中前期的官扇制作工艺精良,一幅扇面往往聚集百余位人物形象,神态各异,画面繁复却规整有序。19世纪后期官扇的工艺水平逐渐下降,出现的人物数量也大为减少。20世纪以后官扇日渐衰落。这件清杂骨牙片贴面人物花卉扇(图4),长40.5、展幅22厘米,16档扇骨由银鎏金累丝烧蓝、螺钿、玳瑁、檀香木、象牙、茜红象牙等多种材质组合而成。纸本扇面,一面饰官邸庭园人物,60余位人物形象神态各异,疏密有序,繁而不乱;另一面以水粉彩绘花乌图案装饰。配黑漆描金扇盒,内饰红色丝绸衬底,盒盖内彩绘蝠、磬、宝瓶、葫芦等中国传统吉祥纹饰,盒身内居中处附有纸本椭圆型店铺商标,印有“VOLONGCANTON”红色英文字样。另一件清象牙骨牙片贴面人物花卉扇(图5),长40.5、展幅22厘米,18档象牙扇骨由双层扇面组合而成。官扇除单层扇面之外,还有两层甚至是多层平行排列的弧形扇面,西方称这种造型的扇子为Cabriolet,源自法语,是对篷式轻便马车的称谓。

二、艳惊西方

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首次在中国订制了8万件外销扇,这批扇子一抵欧洲市场,就备受青睐。欧洲的宫廷贵妇都竞相以拥有一柄精致华美,充满异国情调的中国外销扇为最新时尚。18 - 20世纪,数以万计的中国外销扇源源不断地销往欧美市场,它们既符合西方的审美趣味,又散发着迷人的东方情调,使用阶层也从皇室专享普及到中产之家。中国外销扇成为欧美名嫒淑女服饰装扮的必备之物,是女性时尚优雅、身份礼仪的重要代言。

1816年波士顿的Tartar号商船从广州装运了1000把扇子,其中500把漆骨绿绸扇面的折扇,价格60元(西班牙银元);250把乌木骨绿绸扇面折扇,价格35.50元,以及250把同样价格的乌木骨黑绸扇面折扇。②1832年6月5日米勒兄弟联合公司在纽约举行“广东扇”专场拍卖会,所有拍品均来自Howard号商船在广州采购的商品。包括:500把葵扇,500把彩绘丝绸扇,500把刺绣丝绸扇,500把通草纸扇,600把彩绘透雕象牙扇,400把仿檀香木扇,400把仿檀香木彩绘扇,100把樟木扇,500把象牙框葵扇,200把金洲丝绸扇,250把上等葵扇,200把各色金洲扇,110把漆骨黑棕两色金洲扇,50把漆骨金洲团扇,144把象牙柄带扇穗葵扇,144把棕櫚丝绸双面扇,100把漆骨带扇穗折扇,100把白羽扇,35把一等白羽扇,36把二等白羽扇,114把象牙框通草纸扇带丝质扇盒,100把檀香木扇带丝质扇盒。⑦遗憾的是这本拍卖图录对当时价格没有记录,但我们从当时的粤海关税则和出口货物清单中可以管窥一二。梁廷相《粤海关志·税则》:牙扇每百把税一钱,螺钿扇每百把税一钱,交趾扇、川扇、金扇、纱扇每百把各税一钱,纸面每百把税五分,葵扇每百把税一钱。④另据记载光绪六年(1880)中国出口货物清单中扇子的数量高达6827989把,价格为白银38881两。⑤虽然扇子出口量巨大,但不同成色的扇子价格也极为悬殊。1784年第一艘来华的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采购的扇子价格从1分到10元不等;⑥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百年博览会上一把羽扇的价格也有1,2元至13元的区别。⑦欧洲的宫廷贵妇以穿着中国刺绣的服装、披着中国刺绣的披肩、口袋装着中国刺绣的手帕,以及来自中国加工定制的扇子、首饰、饰品,以将自己打扮成中国传统大家闺秀模样为最新时尚。

清乾隆象牙雕开光亭塔山水花卉帽章扇(图6),长37.5、扇面直径36.8厘米,由62档象牙扇骨组成。两大骨剔地浮雕菱格花卉、海棠形开光山水风景,薄如蝉翼的扇面,采用单面镂通拉丝薄意浅浮雕技法,由同心圆向外做九重装饰。顶部饰折枝花卉一周;中部主体以椭圆形开光为中心,两端对称雕十二开光,内饰山水、亭台、花卉纹,辅以缠枝花鸟点缀其间;每层纹饰之间以圆珠带状纹相隔,扇背光素。通体拉丝锦地纹,细如发丝;针眼大小的圆珠,疏密有致,连绵贯穿整个扇面。此扇纹饰丰富,布

局严谨,繁而不乱。其玲珑剔透的质感、犀利流畅的刀法、细腻工整的图纹、鬼斧神工的技艺,令人惊叹。 “帽章扇”(cockade fan)是乾嘉之际出现的一款由扇骨构成,丝带连缀,扇面展开后呈现团扇造型的扇子,西方称之为“帽章扇”。它在中国出现的时间非常短暂,主要集中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因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后逐渐退出了生产。帽章扇传世极少,多

为欧洲皇室贵族旧藏,在中国本土甚至是清朝宫廷都未曾流传。嘉庆初年,帽章扇尺幅缩小,扇柄由原来的长条状发展为扇柄末端作圆环,整个扇柄呈欧洲剪刀形状。这件清嘉庆初年的象牙雕藤蔓花卉帽章扇(图7),长16.8厘米,是此时期帽章扇的典型代表。

清银鎏金累丝烧蓝山水院落图扇(图8),长19.2、展幅32.6厘米,由26档银质扇骨组成。累丝,是将金或银加工成丝,再经盘曲、掐花、填丝、堆垒等手法制作金银首饰的一种精细工艺。烧蓝,又称点蓝或银珐琅,是以银为胎,用银花丝在胎上掐出花纹,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珐琅釉料填于花纹之内,经过多次低温焙烧而成的装饰技法。银累丝烧蓝扇是最为奢华的外销扇品种,是一种观赏性多过实用性的扇子,其流行时间亦十分短暂,主要集中在乾嘉之际,其后偶尔用在折扇配件的装饰上。清螺钿雕亭台人物扇(图9),长19.5、展幅36厘米,由22档螺钿扇骨组成,通体浅浮雕亭台人物故事图案。螺钿扇是利用贝壳洁白光润、色彩斑斓的天然特性,精心比对、随形施艺而成。贝类饰品多采用拼接或镶嵌的工艺,故对原料品质要求较高的贝雕扇往往数量稀少。这类由扇骨构成,用丝带连缀,展开后扇骨相叠自成扇面的扇子在西方称之为Bris e Fan。这种形制的扇子在中国最早见于17世纪末的康熙年间,是来样加工订制的欧洲造型的扇子,也是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外销扇形制。其扇骨奢华名贵,囊括象牙、玳瑁、贝、银、檀香木、金漆等各种材质。

羽扇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市场颇受欢迎,大量从广州口岸销售出去。其样式既有中国传统式样的羽团扇,又有扇面可以开合折叠的羽折扇,是按照西方式样加工定制的品种。这件清象牙柄鹅毛彩绘花卉执扇(图10).长42.2、扇面宽39、扇柄长16厘米,由38支鹅毛与一圆柱形象牙扇柄结合而成。鹅毛以竹子相串,围成上尖下圆之桃形扇面,嵌入于圆柱形象牙扇柄。扇柄与扇面相接处,饰一棕色双层菊花纹编织物,贝雕双层花蕊点缀其中。扇双面随形彩绘花乌、花蝶纹饰一周,扇心处钉一粉色绒线花,系红色丝穗。此扇集雕、绘、织、刻技艺于一体,工艺精湛,奇巧华美,此类羽扇也是地方进贡清廷的精美贡品。清骨柄白羽扇(图11),长36、展幅57厘米,由18支白羽與骨组合而成。扇骨光素,呈水波纹状;羽洁白,质柔软,纹理清晰。

清杂骨牙片贴面群仙会图扇(图12),长27、展幅50厘米,由18档材质各异的扇骨组成。两大骨镀金地上贴银累丝折枝花卉,立体感强:小骨以象牙、檀香、银累丝、 砗磲、镀金累丝、玳瑁等名贵材质交缀组合,通体以拉丝通雕、浅浮雕、累丝等多种工艺技法饰花卉、庭院人物;纸本扇面双面彩绘,一面绘群仙祝寿通景画,60位形态各异的仙人手执果物,足踏祥云或骑乘瑞兽,前往天宫贺寿的场景;另一面居中如意开光内绘岭南风光西洋人物,辅以西洋卷草花卉为边饰,开光外满绘中式庭院人物故事。此扇用材讲究,构思巧妙,集多种技艺于一体,见证了清代广东精湛高超的技艺水平。配红漆描金扇盒。官扇多配有黑漆描金或红漆描金的长方形木制扇盒,盒盖内部多衬以素色丝绸,或以外销画的技法彩绘花乌人物。高品质的官扇扇盒内部还会加盖一层玻璃,增强对扇子的保护。据记载,1822年广州十三行一带有上千余家专营外销商品的店铺,数十万匠人专门从事外销工艺品的生产和制作,涉及漆器、银器、瓷器、纺织、绘画、雕刻等各个行业,同时所有这些工匠都不同程度地加入到制扇业的行列,因此广州外销扇是一种集合多种精细工艺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⑧

清象牙骨绫面彩绘人物花乌扇(图13),长30、展幅55.5厘米,由20档不规则象牙扇骨和扇面组成。两大骨双面剔地浮雕、浅浮雕亭台人物;小骨由小到大呈阶梯状递增,通雕缠枝卷草纹,中部一椭圆形留白徽章;绫面设色彩绘,一面传统绘画庭院人物,设色清雅;另一面外销彩绘花乌,色泽浓艳。扇骨造型独特,雕绘技法娴熟。由扇骨和纸质或丝质扇面构成的扇子称为折扇。外销折扇与传统折扇的审美取向迥然不同,外销扇的扇骨无论是材质的选择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是极尽奢华繁复、精工奇巧之能事;其扇面或绣或绘,工艺技法融贯中西。

三、香扇物语

清代中国外销扇是在中西海贸背景下,中国工匠根据海外市场需求,生产制作出中西合璧、艳惊世界的成扇品种。一柄奢华精美的外销扇,往往集合雕刻、彩漆、金银细作、织绣、绘画等多种精细工艺于一身,扇面或折叠或固定,勾勒出一幅幅令西方痴迷神往的东方风情画卷。

花卉是中国传统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伴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繁荣,花卉的装饰纹样除常见的中国传统花卉之外,更多地融合了西洋花卉的品种,并采用西洋绘画的表现形式来呈现。这件清檀香木彩绘西洋花卉风景人物扇(图14),长23.5、展幅39.8厘米,由28档檀香扇骨组成。扇双面彩绘,顶部饰蓝色圆珠纹;中部主体彩绘西洋折枝花,辅以蓝色弧线和圆珠纹为间隔装饰;扇面中央蓝色圆形开光内彩绘西洋人物风景,扇背彩绘四簇折枝花。色调雅致,繁简得当。此扇以西方版画为摹本,运用水粉颜料绘制西洋花卉、欧式建筑和西洋人物,绘画技法娴熟精湛,是乾隆至嘉庆年间流行的彩绘风格。晚清北京“恒美斋”制黄杨木柄丝绸彩绘百花诗文执扇(图15),长38.5、扇面宽27、扇柄长13.5厘米。绢本扇面,一面精细绘制100种花卉,另一面蝇头小楷墨书碧桃、豆蔻、牡丹、梅花等100种花卉名称及习性诗文。从留存的包装纸袋可知,此扇为北京“恒美斋”扇铺出品,时名“双绢细画团扇”。“恒美斋”位于北京正阳门外廊房头条胡同东口内路南,经营丰润细画凉扇、苏杭各样南扇、焦罗纱扇、京造时式双绢细画团扇、十锦贡扇等。

亭台楼榭、曲径回廊、假山流水,中式园林之美胜在曲径通幽,融于自然。18世纪,中国园林、中式宝塔备受欧洲人的关注和喜爱,深深地影响了欧洲的园林艺术。清道光早期黑漆描金开光绘亭塔山林扇(图16),长21.8、展幅36厘米,由23档黑漆描金扇骨组成。扇面两道锦地纹带饰将画面分为三个层次,顶部双面分绘瑞兽珍禽;中部主体云头形开光,一面绘山水城池,色调清冷;扇背绘繁花满地,金光灿烂;底部双面均饰多层花卉。冷暖简繁,互为对应,构思巧妙。描金又名泥金画漆,常以黑漆或朱漆为地,用金粉或银粉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乾嘉之际的描金漆扇以葡萄藤蔓纹装饰为主,并常伴有来样定制的徽章纹样;道光中早期流行以山水动物纹为主,以葡萄藤蔓纹为辅;道光中晚期庭院人物故事题材成为主流纹饰。清银累丝烧蓝骨彩绘山水风光扇(图17),长24.2、展幅45.5厘米,15档银累丝烧蓝扇骨与纸本扇面组合而成。扇一面以牙片贴面饰清朝官邸家居生活,另一面采用远景透视的西洋绘画技法绘制山水、郊外、城池等风光景色。

珍禽瑞兽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是对吉祥、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的含蓄表达,龙凤、百烏、竹鹤、五伦、杏林春燕、松鼠葡萄等纹饰也是外销扇中常见的表现题材。清红漆骨牙片贴面人物绘瑞兽风光扇(图18),长28.3、展幅53厘米,12档红漆扇骨,黑漆描绘,纸本扇面,一面运用西洋绘画技法,通景彩绘岭南风光、西洋瑞兽,明暗、远近效果处理得当;另一面绘官邸家居生活场景,人物面部象牙剪贴勾画,衣着为各色织物剪贴加绘,立体感强;边饰辅以飞鱼、金瓜、蝙蝠等吉祥纹样相间。此扇漆绘结合,色彩浓艳,红地黑漆之技法在外销扇中并不多见。彩绘外销折扇与中国传统折扇在绘画技法上有很大不同,它们或临摹西方版画,或运用明暗透视等西洋绘画技法绘制东方风物。在扇骨的选材和制作上,外销扇崇尚奢华繁复、精工奇巧,而中国扇则视棕竹、毛竹为雅物。清象牙骨双面绣花乌扇(图19),长27.8、展幅49.5厘米,16档象牙扇骨和米色缎扇面组成。扇两大骨剔地浮雕柳亭人物,小骨双面透雕拉丝锦地,浅浮雕花卉、庭院人物通景画;米色缎面,双面五彩丝线绣花乌纹样。绣画中的花卉设色淡雅,珍禽羽翼用色艳丽,画面清静中又多几分活泼。在绸缎纱绢等质地上织绣花乌图案是中国传统团扇常见的装饰技法,外销丝绣扇的制扇艺人针对海外市场的需求,把织绣工艺创造性地装饰在开合自如的折扇之上。

广州黄埔锚地、十三行商馆区,澳门南湾景色以及香港维多利亚海湾是西方人来华主要的居住地和贸易场所,西方商人和水手喜欢订购这一题材的折扇,作为纪念品赠送亲朋好友,以留下他们在广东生活的美好回忆。清象牙骨牙片贴面人物彩绘十三行商馆区风光扇(图20),长28、展幅52厘米,16档象牙扇骨和纸本扇面组成。扇骨运用透雕、浅浮雕、沉雕、劈丝等技法雕刻柳亭人物,扇面双面彩绘,一面饰官宦人物身着华服,庭园聚会场景,另一面彩绘十三行商馆区风光景色。十三行商馆区是清代西方商人来广州贸易官方指定的居住场所,其地域范围北以十三行街为界,南以珠江为界,东以西濠为界,西以联兴街为界。清象牙骨牙片贴面人物开光彩绘黄埔锚地风光扇(图21),长27.8、展幅52厘米,16档象牙扇骨和纸本扇面组合而成。黄埔古港位于今海珠区东南部黄埔涌石基河边的黄埔村,是明清时期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外港,也是清代官方指定的海外来华商船的碇泊之所。

外销扇中的人物故事题材,图案布局往往热闹紧凑,官员巡游狩猎、官邸家眷生活、市井商贩、渔樵耕读、戏曲人物等画面都描绘着令西方人神往的喜乐祥和、幸福安康的东方世界。清玳瑁雕官员狩猎图扇(图22),长19、展幅32厘米,由22档玳瑁扇骨组成。扇通体牙丝纹铺地,单面雕刻,扇面自上而下分三层装饰。顶部饰人物形象,人间百态,无一雷同;居中主体纹饰通景浅浮雕官员巡游和狩猎场景;底部辅以花卉装饰。清黑漆描金柄绣绘戏曲人物扇(图23),长41.8、宽25.2、柄长16厘米,八角形扇面与木质黑漆描金扇框、扇柄组成。扇柄中部做海棠形开光,外绘花草、人物;八角形扇面,绣绘结合,扇面主体双面彩绘《红楼梦》人物故事图景,彩色绒线绣山石、花草、树木,突出立体质感。此扇集漆、绣、绘技艺于一体,画工细腻,构图饱满,层次分明,色彩亮丽。团扇,指扇面保持固定,不能开合折叠的扇子。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不可开合折叠的平扇都要比折扇的历史更为悠久。19世纪,外销团扇以用料奢华、工艺考究、充满东方风情的特点风靡于中西贸易的后起之秀美国市场。

外销扇除作为商品批量生产外,还有大量来样订制的产品,由花体字母构成的纹章图案就是一类私人订制的外销扇,它们往往作为礼品或纪念品赠送亲朋好友。清乾隆象牙雕勾连纹锦地花卉纹章扇(图24),长26、展幅41.8厘米,26档象牙扇骨组成。盾形开光是欧洲纹章的装饰,也是乾隆年间流行的装饰纹样。扇骨轻薄如纸,扇形较大,通体镂空,大骨镂雕菊花枝叶纹,小骨以曲线勾连纹为地,构成乾隆早期外销象牙扇的重要特征。广州象牙雕刻又有“南派象牙仙工”之誉,尤以牙丝编缀和多层镂通雕刻工艺闻名于世。最早的外销象牙扇见于康熙晚期,扇形小巧,扇骨细窄,顶部以丝绳连缀,扇骨相叠而成的扇面以透雕和彩绘技法装饰。乾嘉时期,扇形增大,扇骨质薄如纸,玲珑剔透,顶部以丝带连缀。道光以后,除少数制扇名家外,整体制扇工艺大为下滑,扇骨增厚,构图程式化,多为双面雕刻。

大量奢华高端、物美价廉的中国外销扇销往到西方市场后,对欧洲制扇业产生巨大冲击,为了维护本地扇子市场的良性运转,1752年英国制扇工人曾一度联合,抗议从东方进口扇子的商业贸易。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降低成本,提高销量,欧洲工匠一方面采用从广州进口扇骨半成品,生产加工本地扇,以求尽量降低制扇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绘制具有东方风情的扇面来迎合市场需求,欧洲制作的“中国风”扇由此产生。 “中国风”,即法语Chinoiserie,是兴起于17世纪,18世纪中叶达到顶峰,19世纪日渐衰微的一种装饰艺术风格。欧洲艺术家受到来自中国及东方艺术品的启发,经历了从全盘接受、到局部改造再到设计创作的艺术升华过程。 “中国风”扇是欧洲制扇艺人为满足欧洲女性对异国时尚的追求和渴望,通过模仿东方风物而创作或对中国扇骨进行二次加工而成的折扇。18世纪象牙骨彩绘合家欢图扇(图25),长28.8、展幅48.5厘米,纸本扇面呈蕾丝状镂空装饰,一面彩绘府邸花园,莺飞蝶舞,身着中式服装的主仆三人,面容古怪,是欧洲艺术家想象的中国人的形象;另一面居中处彩绘折枝花卉。18世纪贝雕骨彩绘欧洲田园人物图扇(图26),长27.3、展幅50厘米,24档砗磲扇骨和纸本扇面组成。透雕砗磲扇骨描金装饰,大骨在西洋花卉掩映下一中国仕女捧篮颔首而立,小骨通景装饰,居中处中式庭园内四位仕女执扇吹笛,四周辅以卷草、花卉。纸本扇面双面彩绘欧洲田园风光和郊外远游的贵族男女。此扇是在进口中国扇骨的基础上二次加工而成。

18 - 20世纪,中国外销扇以奢华名贵、造型奇巧、精致华美、中西合璧的风格特征深受西方女性的青睐和追捧,它们成为西方女性服饰装扮的必备单品,是女性优雅时尚的最佳代言,中国外销扇一度惊艳了世界,扇动起奇幻“中国风”的时尚浪潮。

(本文为201 7年度《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专题研究重点课题《广州十三行时期外销织绣品研究》[项目批准号201 7G2206]和201 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广州十三行中外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1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Carl L.Crossman, The Decorative Arts of the ChinaTrade, P333, the Antique Collector'S Club Ltd, 1991.

②Carl L. Crossman, The Decorative Arts of the ChinaTrade,P323.

③Catalogue of Canton fans, Childs Gallery INC.,Boston。 1 968.

④[清]梁廷橱《粤海关志》卷9《税则二》,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⑤Neville Johnlrons, Fans of Imperial China, P44,KaiserreichKunstLimited, Hongkong,1 982.

⑥Carl L. Crossman, The Decorative Arts of the ChinaTrade,P322.

⑦Carl L.Crossman, The Decorative Arts of the ChinaTrade,P333.

⑧H.A.Crosby Forbes, Shopping in China, the ArtisanCommunity at Canton,1825-1830,Pridemark Press,1979.

(责任编辑:牧风)

猜你喜欢

扇骨外销扇面
扇面山水
有趣的羽扇
精巧扇面画
竹刻扇骨,方寸间的素雅精工
扇面等式
摺扇收藏成新寵 亦賞玩亦升值
折扇收藏:扇骨渐成市场新宠
开篇语
扇骨走进收藏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