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在韶关召开
2019-09-10
5月17日,首届“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在韶关市召开,来自全国41家社会组织的65位机构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参会组织在乡村振兴的工作涵盖产业发展、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环保、社区养老、社区卫生与健康等诸多领域。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巡视员周应华、韶关市委副书记朱余旺、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汪跃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研讨会开幕式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主持。
在上午的主旨演讲部分,不同领域的代表就乡村振兴中的“社会组织与跨界合作”“参与模式与案例实践”两个主題作了分享。
广东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邹伟全分享了绿芽在促进乡村妇女儿童发展方面的工作经验。邹伟全强调绿芽的“共创”“共享”“赋能”,认为城市居民可通过不同的形式跟村民一起来互动。互动的形式或是活动,或是捐赠,或是内容共创。
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第一书记李含荣分享了本社区的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社区探索与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吉福社区总结出相应对策: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统筹资源与力量,实现“共促”的发展治理。
爱德基金会社区发展与灾害管理项目部主任谭花认为,要先理清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体现,再谈参与乡村振兴的空间何在。招商局慈善基金会项目总监李志南认为,社会组织做项目,要考虑跟政府的长远共同关系,社会组织做产业扶贫,要注重从销售方面来思考,包括设计、包装、物流、渠道、营销、消费者维护等。
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军指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社会组织是赋能者,需求的快速回应者,资源的链接器,协同的共创者。社会组织应做好资源的动员、使用、配置工作。
丽江环境与健康促进中心理事长邓仪分享了“内生式”项目理念和社区实践经验,介绍了机构如何在本土文化传统和资源条件下,激活村民的自主精神和社区公共活力,并着重介绍了项目竞争和村寨银行的两种手段及价值理念。
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副理事长陈太勇分享了河北围场御道口社区从扶贫开始的乡村振兴项目,以及从小母牛造血式扶贫到海惠乡村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经验。
成都蜀光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中心主任杜玲分享了机构如何通过“CDF+”模式强化乡村治理的经验。周大福慈善基金会项目部高级经理杨汉淳介绍了机构在互联网教育与乡村发展方面的项目。
永泰县乡村复兴基金会专家委员会顾问岑晓华分享了机构在永泰县的经验。永泰基金会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参与,联动政府、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带动产业升级和城乡互动,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随后,大家针对“模式探索与经验推广”和“基础设施与行业资助”两个主题,展开分组的自由讨论。
最后,邓国胜教授对本次研讨会作总结发言:未来NGO的定位更多是去探索模式,在擅长的领域能做什么,在有限的资源里面形成合力,相互合作,相互形成网络资源,扩大社会组织的影响力。政府、学界、NGO、企业界要更好地跨界合作,撬动各方资源,为乡村振兴事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