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机械管理之我见
2019-09-10杨志成
杨志成
[摘 要:作为农业大国,有1.8亿现代农民,他们使用着现代农业机械设备,这些设备需要进行技术、安全等方面的有效管理,需要专业的人员为他们现场服务,政府应该以乡镇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为抓手,做好各项惠农措施、惠农技术的管理,让农村农民在新的形势下,尽快致富。
关键词:乡镇;农业机械;管理]
现在,国家非常重视三农经济,农村集约化经济形势发展喜人,各项惠农措施、惠农技术、农村合作社建设日新月异,入时俱进,对于农村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来说,一方面要做好种植技术、农田改造等方面技术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对这些技术改造过程中的使用的农业机械技术跟进管理,以便更好的服务三农经济。
一般来说,农业机械是指农业生产过程的种植、养殖及其产品收割和加工中包含的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机械、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农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农业运输机械,以及林业生产、渔业作业等行业中的农村副业机械。
这些机械在我国这个农业大国和海洋大国中,分布面广,使用人多。不可否认,随着地域变化、农业生产形式的变化,各类机械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也在发生变化,从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主要农业机械产品销售结果看,使用农业机械增长的有: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增长10.46%,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增长5.73%,棉花加工机械增长4.82%,收获后处理机械增长5.52%。使用农业机械下降的有:谷物收获机下降12.58%,玉米收获机下降11.44%,大型拖拉机生产51052台同比下降18.93%;中型拖拉机生产367210台同比下降11.86%;小拖拉机生产996176台同比下降13.24%。从统计数据来分析,初步可以看出,农业机械的使用变化较快,主要是农业土地深松作业补贴刺激,机械操作手手对高作业效率的追求,特别是农村土地流转加快集约化措施等因素进一步拉动需求增长。这些问题要求,农业机械管理部门需要研究探讨新农村农业机械管理模式,适应新时期现代农业机械发展的需要,服务于三农。
笔者作为农业机械管理员,多年来一直在乡镇农机站工作,通过服务,在农民中收集到的信息看,本人认为对乡镇这一级的农业机械管理存在很多难处,不利于现代农业机械的有效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一、人员保障管理
现在的乡镇农业机械服务人员一是人员思想工作没有抓落实,奉献意识不强,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向钱看的过多,向前看的不足,导致队伍不稳定。二是人员数量出现了青黄不接,市场经济哪方面好赚钱,赚得多,大家都向哪里看齐,对于农业机械这种成本高、利润少的买卖,多数人不愿意进入该行业,再说各乡镇也对七站八所进行了改革,待遇保障严重不足,让人员留不住。三是仅有的人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培训,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知之甚少,跟不上形势需要,不够专业,不能有效服务新设备,农民不是太信任。
二、服务点的管理
农机维修服务网络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农业机械高效运行的保障。这部分内容2009年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关管理条例,为的是保障我国农村农业机械的完善,据相关资料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业机械具维修点达23.4万个,这些点多是企业或个人开办的,国家性质的较少,存在着分布不均、供应不足、保障缺口大、技术更新慢、服务难到位的现象。拍切需要政府进行有效规划、按需管理。
三、农业机械的新技术、新设备的宣传管理
现在的乡镇政府有限的人力在管理上抓大放小、抓急放缓、抓现实放未来、抓布置轻未言、抓稳定轻其它的问题较多,对于农业机械这种现代农民的长远需求进行相关的引导、指导、督促、管理存在较大差距。农民仅仅是从别人处打听、电视上报道来补充这方面的需求匮乏,有的地方电视信号还不稳定,信息也不畅通,农民多是摸着石头过河,走哪算哪。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国家科技下乡平台,联系专家服务队、联系农业机械生产企业,深入农村,为农民讲解、为农民示范。把新技术、新设备带到农民家门口,服务农民。
四、农业机械宏观调控的长远化管理
农业、林业、渔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比还是比较大的,现代农业人口也还在我国长期存在,农业、林业、渔业的产品开发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可以说潜力巨大,完善专业的农业机械队伍建设管理,长远规划任重道远,可以探索“国家+企业+个体”的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在国家有效投入、企业积极跟进、个体及时参入的情况下,建立三方的立体管理。才是我们农业大国的长远化管理。
五、農业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管理
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主要是在农村的运行、维护、更新等方面。首先农业机械的运行不是简单的发证,需要安全营运管理,虽然有农业机械监理,但各个县市农业机械监理人员少,很难延伸到各个乡镇,自然出现一些真空地带,使安全运行不安全;第二。农业机械设备维修质量问题是维修当事人的切身利益问题,也是农业机械使用人的人身安全问题,怎样有效检验维修后的设备各项技术指标达标问题,等不到及时验证,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第三是关系到农业机械的技术状况的提升和农业资源节约,老旧设备不能及时淘汰,新设备不能得到及时推广和应用,使农村农民有限的资源浪费很大,利用率低,农民自己很难甄别,乡政府也没有财力有效服务,实在可惜。因此,加强农业机械维修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以上是笔者在工作中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财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