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劲旅战“沙魔”
2019-09-10阎宁
阎宁
三月的阿拉善乍暖还寒,尽管塔木素戈壁滩每天上演着冰火两重天的变脸剧目,尽管狂风时常卷着沙石呼啸叫嚣,但这震天动地的“示威”却没能阻挡地勘人的脚步,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工程一处天然碱项目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推进中。25天,这支戈壁劲旅奏响了“三破纪录”的铿锵赞歌。
克服困难,打破施工时间纪录
“天然碱勘探项目是我们处首次进入内蒙古市场的第一钻,‘首秀’效果如何直接关乎着我们是否能够敲开‘打钻天堂’的大门,所以,只许干好,不能干砸!”工程一处处长姜斌掷地有声的话语,让参与该项目施工的职工瞬间感到责任重大。
分析戈壁滩风沙大、温差大、水源严重缺乏等恶劣环境后,为了能够争取更多时间,处里决定打破历年其他勘探队从四月才施工的惯例,提前一个月进入施工区。提前一个月,就意味着要克服天寒地冻、“黑风暴”频繁光顾、生产安全隐患大、物资贫乏等超乎寻常的困难。但14名职工还是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从1000多公里外搬运设备、安装钻塔、开钻的所有工作。项目经理王优谊回忆起这段经历感慨的说:“这5天大家真是玩命的干,用战天斗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遇到天气好的时候就不分昼夜的赶工,连轴转的装卸设备;遇到飞沙走石、结冰天气不能正常生产,大家便顶着狂风、强忍寒冷完善生活区条件、驱车前往100多公里外的牧民家拉回生产用水,跑200多公里采购生活物资,每次看到被沙石打掉的车漆,我就能想象到沙石打到职工身上该有多疼。”
就是职工们的这份坚韧和隐忍,使井队顺利通过了准入关、上岗关和安全关,让富有节奏的钢铁变奏曲如期在戈壁滩唱响。
超越自我,打破技术标准纪录
天然碱勘探项目是内蒙古核矿业公司2019年重点勘探项目,勘探总任务量近4万米,工程一处承揽了一半工作量。在前期洽谈期间,就确定了超甲级孔的施工标准和难度技术。面对苛刻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条件,井队职工没有被吓倒,反倒有种摩拳擦掌一较高下的冲动。用处长姜斌的话说,把这个“不可能”干好的活干好了,才有承接其他项目的可能。
为达到全孔岩芯采取率≥90%,千米孔井斜不超过4度的要求(正常井斜要求不超过10度),克服上部孔段岩芯胶结松软、钻孔易斜、碱矿芯难取易溶蚀等技术难题,井队制定了“两交一会一全程”(班前交接、生产技术交底,召开生产分析会,井场施工全程监控)工作制度;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安全风险,井队将保护“戈壁珍宝”绿色植被精确到了每棵,同时从延伸钻探绷绳掩埋深度、增加生活区与生产区距离,增强井场巡视次数等方面入手,全力做好保护生态及安全保障工作;为了达到甲方要求的上钻速度,每个钻孔结束后,井队全体职工便会自发地牺牲休息时间,甚至要缩短吃饭时间来争取搬家时间。有时为了赶工期,大家干脆将吃戈壁滩“特色美食”沙子拌饭吐沙子的步骤都省了,难怪队部的同事们能在朋友圈看到“钢牙铁胃”养成记的图片。
随着第一批钻孔的高质量结束,安全意识第一、环保意识第一、钻孔质量第一、人员素质第一等赞誉接踵而来,使得“第一工程处”的美名很快在当地传扬开来,井队也毫无悬念地被甲方认定为本区标杆钻机。
齐心协力,打破工作效率纪录
此次施工的勘探区塔木素戈壁滩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境内,紧邻我国第二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施工条件极为恶劣。可以说,这样的自然条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勘探任务就是名副其实的勘探劲旅。
面对风沙肆虐、昼夜温差极大的恶劣环境,井队职工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快速上钻,高效施工,准确取芯、快速封孔。从3月12日开孔到4月5日終孔,短短25天,井队高质量完成了一个基准钻孔(孔深超千米、技术难度最大的钻孔)和两个普通钻孔,比计划工期提前了10天。前来验收的业主方领导感叹的说:“你们的专业体现在工作效率最高上、见矿厚度最厚上、矿层采取最好上,你们这支立下奇功的队伍我记住了!”
从一望无垠的平原到风沙弥漫的戈壁沙漠,地域在变迁,不变的是地勘人敢与天公试比高的决心和勇气。25天高效、安全、零差错的完美施工,这是工程一处进驻内蒙古的首张成绩单,这也必定是敲开“打钻天堂”大门的金钥匙。(作者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