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2019-09-10郄腊梅

成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思维习惯独立思考教学设计

郄腊梅

摘 要: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发掘小学生的智力潜能,也是提升其学习能力和养成创新型人格的基础。本文基于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状况的反思,分析了如何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基于自发的思考发现日常现象中的数学规律,掌握解题技巧和找到个性化的思维路径。

关键词:思维习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环境创建;独立思考

1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让学生理解相关定义,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严谨的思维模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因此在传授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必需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等思考能力。

2 小学数学教学状况

尽管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极力倡导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念,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做为教育宗旨,试图改变教学中信息的单向传输模式。但是在应试成绩压力与传统教育观念惯性的作用下,小学数学教学依然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无形之中制约了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2.1 过分注重解题效率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多为数字和简单图形相关的定义和运算法则,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依靠解题效率衡量学习成果,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利用大量时间演示典型题型的解法、分析和传授解题思路、运算技巧等,还需要在课后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这种数学教学模式的本质不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深度思考,而是鼓励学生发挥记忆特长,并最终达到凭借直觉选择、判断最佳解题路径,快速得到准确的答案。因此首先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法则以及定义的认知停留在了粗浅的层面,形成了根据经验判断、揣摩出题意图、从记忆的知识点中选取符合题目特征的相应公式或固定思路的习惯,因此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独立的思考过程[1]。其次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不会运用数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模式去洞察问题实质、产生疑问并探究答案,没有对其进行质疑、假想以及逻辑推理、分析论证的意识,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并具备基本的科研素养。例如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直线、线段、射线以及角的定义与数学性质之后,只会根据已有问题的描述做出判断,或者准确复述相关定义,而对身边无处不在、千变万化的角、直线等疏于观察和思考,也就不会有进一步测量、分析和探索现实生活中相关问题、找到其中特殊规律的动机。

2.2 学生在课堂缺少思考时间

一个完整的自主思考过程是基于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按照基本的逻辑关系从已有知识体系中寻找合理的解释,或者尝试运用理论工具去推理出问题表象下的规律,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自主思考既需要一定的个人探究空间与时间,又有赖于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必要的互动。但目前小学数学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详细的计划,即便是问答等互动环节也要按照既定的思路进行,以诱导学生沿着设定思路说出所谓正确答案为目标[2]。因此学生的思维始终受到钳制,思维方向也被统一引导向同一个方向发展,无法展现出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视角、思维模式方面的个性,创造性的独立思考过程更是无从谈起。

3 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养成策略

3.1 围绕教学目标创建自由探究的课堂环境

课堂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未知、完成知识体系建构的场所,教师的适时指导和讲解、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学习素材中的信息,共同推动着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而这一过程是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的关键,因此教师应组织好课堂上的各个要素,创建有利于学生自由探究的课堂环境[3]。首先要改变信息的单向传递模式,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从个性化视角提出独到见解以及共同点评思考成果等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思维活跃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与分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制做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尝试分类并表述其特征。而学生通过细心观察、测量和分析,能够大致了解三角形的边长、内角之间大小关系变化的规律,总结出等腰、等边三角形等概念。相比于直接阐释上述概念,这种方式给学生留出了观察与思考的时间,基于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和最终获得的数学知识,能够与学生的既有知识体系融合到一起,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运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3.2 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加以分析、计算或论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最佳方法。虽然小学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内容相对简单,大多基于数字的运算得出答案,但诸如图形面积、多位数乘除等计算技能有着最广阔的用途[4]。因此,可以让学生帮助家长记账、或者计算装修材料用量等方式,让学生就实际问题展开探索。首先家庭日常收支涉及到的物品采购数量、单价、用量以及使用时间等是非常好的运算对象,既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提炼出乘除法运算题目,又锻练了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独立思考习惯。其次假定学生家里需要铺装地板或粉刷墙面,让学生以计算材料用量的方式測量、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能够使其基于独立思考找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以及房间墙壁表面积等的方法,相比进行纸面上的习题演算,可以对面积计算方法获得更加全面的认知。

3.3 布置独立调查和探究性任务

结合教学进度为学生设置探究和调查任务,能够更进一步的促进其独立思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并且熟知数学理论工具的应用思路。例如在统计教学之后让学生就感兴趣的某个问题采集数据,继而绘制条形图并尝试描述图形的变化规律。比如学校各个年级的历年考试成绩、某一产品的价格变化等。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统计学的研究问题思路,形成运用简单图表直观呈现数据变量之间关系的意识,还能够促使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产生探究特定事物变化规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愿望。

4 结束语

思考是基于个人的知识体系与经验积累,分析和探索事物表象背后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过程,因此独立思考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与能力的基础,而数学又是解决实践问题的最得力工具,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独立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1 点燃学生接受小学数学课堂的热情

教育心理学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就是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水平之上“最近”的区域激发学生学习、认知和发展热情的“最佳区域”,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而系统地利用这一概念,对小学数学课堂内容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优化和调整,为学生制定出系统而合理的学习和发展目标,利用学生主动展现自我和积极进取的心理激发出高涨的数学课堂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认知和思维,进而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持续性提升。学生的成长过程从实质上看是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小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必然要与周边的同学和社会发生持续性的交往和沟通,教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吸引力必须要立足于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大方向,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团体竞赛、社会化评价等方式提升数学教学的丰富内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个体、团队、团体、社区、社会等各个层面上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的新环境和新背景,使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和认知的乐趣,在學生成长和数学课堂之间探寻一条更加富有生命力和交互性的渠道和路径。

2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境

客观地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过程并不是对现实问题的直接认识、分析和思考,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情境中的具象化、系统化、逻辑化的认知过程,这就造成了学生容易因教材内容、课堂环境、教师讲授方面的缺憾和不足而产生学习与认知上的困难。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和环境因素,通过优化数学教学情境在情绪上、情感上做到对小学生的持续激励和系统发展。教师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要求主动进行课堂形式、教学方式的建设和解构,创造轻松、愉快、积极的教学情境和环境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立足于教学环境、课堂情境、教材内容进行积极而主动地思考、求知和探索,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建立起高效率数学教学的积极环境,引起学生更加积极的思维和更为广泛的联想,加速学生数学思维、技能和素养的发展进程与质量。

3 关注学生小学数学课堂的主观体验

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和心路历程,这是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和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的重要前提。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数学课堂上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一般来源于实际认知、历史经验和认知冲突,这些都从属于上一级的情感要素——主观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将教学重点置于学生主观体验的关注、激发和调整的环节之上。教师要创设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进行主观体验的机会,将数学教学内容和课堂素材更多地想学生熟悉的事物和要素加以倾斜,更多地调动学生自主认知的积极性,解决学生听课、理解、分析、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偏差和基本错误,做到听过不忘、全面理解、系统分析、完整应用,从而奠定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习惯和基本素养,进而在思维、动作、意识和能力等更多层面上做到发展和激励,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做到在方法和策略上、认知和思维上的共同发展和协调进步。

4 提供小学生数学练习的基础平台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从具体形象认知转化为逻辑认知的关键时期,数学学科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和广泛的激励功能,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必须要为学生基础素质、数学思想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载体和平台。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看到学生学习中手眼结合、手脑协调的作用和价值,在课堂上和课后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扎实的基础性平台,更多地开展心脑算、珠算、逻辑推理、过程模仿等多种活动,使学生获得手、眼、脑大量锻炼和协调活动的机会,在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之中使学生各项数学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发展出学生积极接受数学教学、主动进行数学学习的热情,拉近数学教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更多的学生更主动地融入数学活动和数学课堂,在更广阔的空间、梗罚的范围构建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基本平台和重要结构。

5 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导权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最为核心的主导者,因此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突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特点和数学教学规律把握好教学内容、课堂设计等关键环节,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基础性目标,以此来进行课堂构建和教学创新,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支持,奠定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和学生发展引导者的中心地位。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主导地位的前提是将主体地位交还于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环节上要采取主动创新和积极调整的方式,真正全面而系统地把握住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和学习实际,创设师生间数学课堂和教学上更为和谐、更为高效的大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的课堂之中,在学生自主发展和持续成长之中体现出数学教师的价值和作用。

6 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要着力打造高效率、有效性的课堂环境,教师必须从思维、方式和内容上进行系统地创新和有机地调整,真正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优势,实现快乐、轻松地学习和成长,将学生的数学素养、综合发展内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进程之中,更有效地催生和创造出适于学生实际、顺应社会需要的数学教学新方法和新模式,做到对教育变革和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穆冬梅.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143.

[2] 余志乐.浅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试题与研究,2019(14):150.

[3] 刘礼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2):236.

[4] 乔轶婷.浅谈如何有效的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0):34.

[5] 黄陆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运用有效性的思考和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4):102.

猜你喜欢

思维习惯独立思考教学设计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谈独立思考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