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产业助力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2019-09-10李嘉惠
李嘉惠
摘 要:近年来,我国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现阶段,我国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先后提出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方针政策,其中,旅游精准扶贫是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提出来的一项新政策和乡村振兴手段,就我国的民族地区而来,其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多的限制性因素,因此民族地区是旅游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
关键词:特色文化产业;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路径
0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使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与反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扶贫作为反贫困的有效举措,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在国际社会先后提出“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PPT)与“消除贫困的可持续旅游”(ST-EP)的概念之后,学术界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1 我国民族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优势
之所以提出在民族地区通过特色文化产业在地区旅游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主要是因为我国民族地区在特色文化资源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开发可行性。1.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少数民族众多,不同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语言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等,这为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有效的基础,在民族地区开发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的先决条件。2.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价值深厚。就我国目前的民族地区特色文化资源现状来看,除了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外,还包括很多有价值的特色文化资源,其中,有很多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已经被纳入非遗文化遗产名录中,具有一定更好的开发价值,依托优秀的文化影响力,能够带动文化价值不断提升。3.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一些地区的一些珍贵特色文化项目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和追捧,因此,在特色文化的产品建设和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这为地区特色文化资源的有效产业化奠定了有效基础。
2 特色文化产业助力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2.1打好设施保障牌,优化民宿旅游精准扶贫硬件环境
针对民族地区发展民宿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善的短板,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首先,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体系,打通区域内连接城市间、乡村与城镇间、各景点间的交通网络,打通乡、镇间的“断头公路”,修复公路附属设施和完善标识标牌。其次,完善城乡生活配套服务设施,需在休闲设施、商业服务、城乡通讯、信息网络、供电供水供气、园林绿化、污水处理、乡村医疗设施等方面加强并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
2.2加大财政投入,整合社会资金
针对特色文化产业在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中作用发挥的不足,要认识到目前阻碍特色文化产业在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中发挥有效作用的关键因素就是资金的短缺,因此,除了要进一步强化财政投入,加快项目建设,充分用活用足上级有关政策,结合实际,为国家级旅游贫困村、省级旅游贫困村争取更多扶贫资金,并从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出一部分专项支持旅游贫困村脱贫项目建设。利用旅游扶贫资金,借助特色文化产业的优势,打造地区生态休闲农庄项目,开展垂钓采摘、休闲娱乐等乡村旅游活动,带动地区,民族贫困户增收。还可以结合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利用旅游扶贫资金,打造农业休闲观光园项目,发展民宿度假群落,开发农家乐采摘、农家土特产,带动村内贫困人员就业。同时,抓住“旅游厕所革命”的有利契机,与住建局联合将优秀旅游乡镇、旅游特色村以及扶贫村厕所纳入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范围,进行区域户厕改造,进一步改善贫困村居民生活水平。
2.3激发旅游扶贫的内驱力,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
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其扶贫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政府、旅游企业、民族村寨、社会组织、贫困人口等都在参与旅游扶贫。由于旅游扶贫是一项相对专业性、资金投入也较多、后续管理发展的事情,其最终利益的获得者往往是掌握着各方面优势条件的企业手里,对于贫困人口来说,其参与旅游扶贫的面小、效益低、参与程度不够。因此要实现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的贫困人口真正受益,就必须要激发扶贫中贫困人口的内驱力,使貧困人口能够真正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参与到旅游扶贫过程中。贫困人口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掌握专业的旅游知识、积累专业的旅游行业管理经验,政府和社会组织等要对贫困人口进行专业的行业培训。同时还可以建立再分配机制,当地可从旅游收益中拨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补助一些没有能力参与到旅游业的贫困人口,通过再分配实现公平性。
2.4强化品牌建设,促进整体影响力提升
针对民族地区的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文化产业开发和利用,要做到示范引领,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组织培训班,对乡村旅游经营者进行经营、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引导规范农家乐旅游发展。树立乡村旅游品牌,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向标准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并发挥乡村旅游品牌的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民族地区贫困居民脱贫致富。全面系统梳理全乡的旅游资源,综合考虑资源品质、区域交通情况、涉及贫困人口规模,包装一批精品景区。通过多种方式吸引民族地区贫困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带动居民就业致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3 结语
特色文化产业是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优势产业,在民族地区的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特色文化产业的价值,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地区要认识到特色文化产业的积极作用,并不断强化特色文化产业的优化利用,促进整体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项福库.精准扶贫视域下边区、民族地区长征遗址旅游开发研究--以湘鄂渝黔边区、川滇黔民族地区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9(03):69-73.
[2]陈雪钧,李莉.精准扶贫视角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以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05):337-341.
[3]黄丽.“精准扶贫”战略下民族地区贫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研究--以四川省甘孜州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