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眼中只有你

2019-09-10於琪琪

锦绣·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方小弟弟小宝宝

於琪琪

[事件描述]想说爱你不容易

小方是五年级时从异地转入我们班的。近段时间,我突然间发现他的回家作业非常潦草,微习作写得很是敷衍——像一年级学生似的三言两语就将它打发掉了,算是交差了。虽然已读六年级了,但他的作文、周记真的就像微作文那样,微得不能再微了。

有时甚至还懒得写上这些,根本没能按时完成回家作业——他可是来了一个较大的“回环往复”啊。怎么会这样?于是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先是对他前段时间的进步进行了肯定与表扬,然后话锋一转,平和地跟他交流:“小方,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可是近段时间,你好像又不在状态了,回家作业更是做得敷衍了事,有时甚至还没完成作业。你看看你的微习作,好像“回炉”到一年级里去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能跟老师说说原因吗?”就在我想用常规思维开导他的时候,他又开口了:“我不喜欢这个小弟弟,因为自从妈妈肚子里有了这个小宝宝后,爸爸妈妈经常拿这个小宝宝‘威胁’我——要是我不听话的话,他们就不喜欢我了,要把我喜欢的玩具都给小宝宝玩。我真的希望妈妈不要生下这个小宝宝,我真的不想当这个时时处处都要懂事的大哥哥。”

[问题诊断]都是二宝惹的祸

上述案例中的小方在弟弟出生后,他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小方的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小方因弟弟的出生而出现一定程度的退行,以获得他父母的关注。

同时,因“二宝”弟弟的出生,确实也分走了小方父母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小方所受到的关注不可避免地减少。小方将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度减少归咎于小弟弟的降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种不满情绪。再加上他的父母还不时地拿小方的小弟弟“威胁”他,甚至用道德标准来约束和谴责小方的行为,这就加剧了小方和弟弟之间的敌对关系。

在弟弟出生后,小方就趁这个机会偷懒不做作业。一是可能想以此表达对父母的厚弟弟薄自己的做法的强烈不满,用此法来引起父母对他的关注与疼爱。二是可能确实是没人管没人压着感觉特别轻松,就想偷个懒。因为爸爸妈妈无法大、小宝兼顾,小方妈妈现在是生产休息期,无法陪小方写作业,案例中的小方就是如此的。

[对策探寻]我的眼中只有你

一、解铃还须系铃人

听了小方发自内心的真心话以后,我知道“解铃还须系铃人”——空对空的教育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于是我就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小方,你不喜欢小弟弟,你有没有去观察过小弟弟?”当知道他还没有认真看看小弟弟时,我就对他说:“这么可爱的弟弟,你居然还没有仔细看过?真是太可惜了,这不是资源浪费吗?今天回家以后,认真观察一下小弟弟,看他是怎么睡觉,怎么喝奶,怎么哭泣的,明天把你看到的告诉我,行吗?”他听我这么一说,还算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上午时,他主动跟我交流——话匣子居然一下子就打开了:“於老师,昨天我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小弟弟。突然间我发现,小弟弟很可爱。他可会动了,像一只小猪那样扭来扭去的,我想抱抱他,可妈妈就是不让,硬说我抱不住的。於老师,你说我这么大了,难道还会抱不动一个才六斤多重的小孩子?肯定是妈妈偏心,她怕我把小弟弟摔着了。这个小弟弟可会哭了,每次醒来,都是用他的哭声来引起我们的注意的。小弟弟一边哭,一边还把他的小手和小脚弄来弄去的。爸爸呢,这样一个大男人,在他哭的时候,却一点也不烦,还笨手笨脚地给小弟弟换尿不湿,泡奶粉,看着爸爸妈妈对小弟弟的关心,我真有点羡慕嫉妒恨呢……”

瞧着一谈起小弟弟,居然眼睛发光、与刚才判若两人的小方,我突发奇想:何不让他写写自己的小弟弟?给可爱淘气的小弟弟来个成长记录呢?这样他不但能自觉完成微习作的作业,而且也能通过观察、书写小弟弟,慢慢地爱上这个小弟弟了,于是他开始了他为小弟弟记录成长故事的微习作之旅。

二、我的眼中只有你

为此,小方开始以小弟弟为微习作内容,对小弟弟的生活做了一个较为具体的记录。一拿第一篇微习作,我很是意外,先是不相信地问:“哇,小方,这篇文章是你自己写的?“在得到他的肯定答复后,我再夸张地地问:”真的?真的是你写的?你没骗我吧?“他急了:”是我写的,你昨天让我仔细观察后,我发现小弟弟还是有其可爱之处的。“听到他的如此肯定的回答后,我大张旗鼓地表扬他:“小方,真的应该对你刮目相看了,你是真人不露相——小宇宙大爆发了。比起前面的微习作来,我哪敢相信这是你写的。由此想来,前面的微习作,你真是敷衍对付的啊!你看你,一认真,就写出了这么有趣的习作来。真的应该好好地表扬一下了。”接着我又問他:“你自己说说看,这篇习作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

他摸摸脑袋,不好意思地说:“我也说不上来。反正昨天回家后,你让我以小弟弟为内容写作,我看着躺在床上的小弟弟,突然间觉得他可爱起来了,也有趣起来了,所以写着写着就写了这么多。”我激动地对说他:“就是啊,要想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要素,但除了观察,还得有真情。你看你,对小弟弟有感情了,就觉得他可爱了。觉得他可爱了,你才觉得内容可写了,这是相辅相成的。老师相信,你笔下的小弟弟会越来越可爱,越来越有趣,有信心吗?”他很有信心地点点头:“於老师,我明天会写得更好的!”

[事例反思]心病还得良药医

一、不当“法官”,学做“心理医生”。平时,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往往习惯于做“法官”——只关注孩子的行为,罔顾孩子在行为当下的想法和情绪。想要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不能单从行为表面来切入。孩子的内容世界丰富又敏感。我们应放下自己的身段,平等地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细腻的想法和敏感的情绪体验,然后对症下药——找寻解难的密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

二、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偷懒情绪是难以避免的。对此,我们只能从旁做一些指导,但并不能时时管制着他,让他绷紧了学习的弦。因此,无论父母还是教师都应滋养孩子的内心,增强孩子的“自我”能量,即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增加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孩子从心里觉得“我能”。而“自我”能量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我们找到钥匙去开启——喜欢才是硬道理,只有让孩子做喜欢的事,他才会改变负面情绪,也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小方小弟弟小宝宝
我是小宝宝
一块小方表
一拳头的距离
七岁少年勇救小弟弟
好想变成小弟弟
母鸡的小宝宝
小江和小方
“三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