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课堂“微写作”教学探究

2019-09-10田美红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6期
关键词:微写作语言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写作是一个以英语为媒介,描述客观事实,传递知识信息,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对学生认知世界、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但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所写的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对指定话题没有清晰的思考和认识,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文不对题、空洞乏味,甚至机械套用措辞等问题。尤其是在应用文写作部分,有的学生因为在开头、结尾部分有一定的“套路”积累,写得相对顺利,但是,中间部分无法展开具体内容的写作,出现许多大话空话。

(2)书面表达的语言贫乏,词不达意。在语言表达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积累,所写的文章句式单一,使用较多初中所学的词汇,有时甚至词不达意。部分学生写作时中国式英语满篇飞。比如,有的学生讲到什么事情很重要,连续用多个important,想做什么事情,永远都用want to do sth.,讲到喜欢只会说like。

部分学生对写作存在恐惧心理,认为要言之有物和言之有理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

2.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时间保证难。课堂一般在40-45分钟,教师由于要完成预期的课时进度,课堂时间紧,要留出大量时间写作不现实。所以,部分老师就直接把写作布置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写作后参考范文。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训练。

(2)课后批改反馈难。由于大部分老师有两个教学班,一百多份的大作文要在短时间改完很难,扣除上课、备课时间,教师难以当天批改完作文,导致反馈不及时,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解决师生双边的问题,笔者尝试将“微写作”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二、“微写作”的概念

“微写作”的思想最早源于微型小说,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成了一系列的“微”概念,如:微信,微博,微课,微电影等。2014 年北京市高考语文作文新增了微写作试题,一时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微写作”与传统的写作方式不同,它是一种短小精悍、操作灵活、目标明确的写作方式。在课堂上老师指导和训练学生描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事物,表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抒发某种情感等。“微写作”具有微篇幅、微角度、微用时的特点,一般五到十分钟就能完成,这样学生写作的心理压力小。同时,教师能够及时做出反馈。微写作的特点决定了微写作可以实现课堂化、常规化,与传统写作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三、理论基础

Swain的输出假设认为,只有当学习者产生语言输出,习得才真正发生。而且,语言输出比输入更加重要。学习者在输出语言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考虑要说的话语的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注重语言的精确性、连贯性和合理性。“强制性输出”(pushed output)能够使他们迅速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可见,写能够增加输出的机会,是学科核心素养在英语课堂落到生根的重要手段。

四、课堂“微写作” 教学策略

在“微写作”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使用英语表达想法,由于篇幅短,用时微,角度小,所以,教师能够给予及时反馈,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语言形式和结构方面及时修正、提高,从而输出精准的語言。

1.文本的选择。人教版教材围绕不同的话题,按单元形式展开教学。教材的编排涉及人际关系、自然灾害、旅游、体育、新闻等不同的话题。同一单元文本内容之间联系紧密,从不同侧面对话题进行步步深入的学习,难度常常是呈螺旋式上升,循序渐进的阅读课文教学无形中契合且增强了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目标性和计划性。同时,由于教材的严谨性、系统性和延续性,教师在高一、高二教学期间,结合教材话题,创设微写作任务,能给学生创造语言输出的机会,使其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训练,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三的一轮复习期间,基于单元话题,恰当设置“微写作”任务,同样可以使学生眼前一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果阅读到适当的文章,同样可以设置恰当的“微写作”活动。我们目前高考真题和平时的质检题,大多选自外文刊物,在语言表达和内容上,都非常具有可读性。

最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微写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描述身边的人和事,这样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这也要求教师要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巧妙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真实体验过的、思考过的写作话题。

2.形式的创设。中学英语写作分为测试性写作和学习性写作。测试性写作指平时考试中的写作,目的在于检测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学习性写作指日常教学中的写作,旨在指导和训练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技巧。“微写作”主要是学习性写作。微写作可操作性强,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是文章的仿写、续写、改写,又可以是句子翻译、扩写等。文章的仿写包括表达方式、语篇结构、思维方式的模仿;扩写可以补充、推断、想象、再现;改写包括炼字、炼句,也可以对阅读文本局部改写。“微写作”可以记叙、说明、议论,它不是遥不可及的新形式。“微写作”有助于学生及时内化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形成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短小而精炼的表达,运用精炼的语言描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事物,表述观点和抒发情感。

根据实际学情,教师可以设计词、句、段、篇这四种不同难度层次的“微写作”活动。比如,在初高中衔接阶段,多设计句和段这两种层次的“微写作”活动,让学生在初、高中衔接阶段,不仅养成经常动笔输出的好习惯,又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水平。最终做到有话可说,有话乐说。如果在一些农村薄弱校,“微写作”可以从写词开始做起,慢慢引导学生一步步克服写作恐惧心理,最终大胆走向篇章写作。

3.评价的标准。在日常写作教学中,不宜直接采用正规考试中(如高考)常用的总体式评分方法,对于学生的写作,仅仅打个分数。而应涵盖对作文内容、结构、语言和逻辑等方面的评价。尤其是“微写作”,它属于学习性写作教学,笼统的评价标准无法为学生的“微写作”明确指明方向,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分项的、具体的评价标准,比如,书写工整,内容要点齐全,结构清晰,表达流畅,语言精练、有礼貌等。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对照标准进行互评和自评,还可以对照标准进行写作并且修改,对后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批改作文应该采用发展的眼光,采用选择性评价的方式。高一高二的微写作,以兴趣激发为主,以能力点落实为辅。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愉快写作。高三的微作文训练,应该以全体学生作文能力点的规范训练为主,兼顾兴趣激发和保持。教师不能对学习者写作的每个地方都严厉评价,尤其在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师的评价一定要以鼓励为主,多找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小心呵护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坚持写作的斗志,为更高层次的写作在情感和知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几点思考

1.“微写作”应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微写作”的文本的选择、方式的创设和评价的标准具有多样性,最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从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2.“微写作”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盲目的写作训练费时、费力,教师在学期初要制定明确的“微写作”计划,并在實际教学中适时调整。“微写作”最终应该与传统的写作相结合,相辅相成。

3.“微写作”教学应注重“支架”的搭建。无论是选择课本原文,还是报刊杂志,“微写作”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讨论话题,在语言、结构等方面做好知识储备,降低写作难度,实践证明,读后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总之,“微写作”短小精悍、形式灵活,是学生课堂上进行语言输出训练的有效方式。教师将复杂的写作环节加以分解、简化,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恐惧心理。高中三年英语写作教学应坚持以恰当的语料为载体,精心设计课堂微写作内容和形式,优选课堂“微写作”策略,积极搭建语言、结构等方面的支架,以读促写,以说促写,以写促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即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

【作者简介】田美红,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课堂‘微写作’ 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8XB025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微写作语言作文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微写作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