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数据的影响

2019-09-10潘利贵

锦绣·上旬刊 2019年6期

潘利贵

摘 要:“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是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我国目前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不仅是为了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近期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来操纵会计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本文从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四项资产减值准备着手,结合实例阐述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利润;企业会计数据

1.资产减值准备的制度规定和重要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为何要对没有发生只是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作确认呢?因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要求。

2.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

自1999年实施了坏账损失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后,2001年財政部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及补充规定,其中新增加了四项资产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由此扩大成了八项资产准备。

2.1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在期末对各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时,要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对期末按照成本与市价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计量,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2 坏账准备

企业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并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计提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2.3 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时,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4 长期投资减值

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地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投资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

2.5 固定资产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4.浅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

计估计不当以及会计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真实等原因造成的,而有关专业人员却有不同看法。1999年TCL通讯亏损17984万元,如果2000年继续亏损,则将被ST。

但是”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就有蓄意作假之嫌。不计或少计资产减值准备不仅与与会计谨慎性原则背道而驰,还反映出上市公司依然难以摆脱年末粉饰报表的情结。而且在当时给投资者造成的重大误导,也已经构成虚假陈述。

4.1 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

当然每到年报公布时,也会出现一些形形色色的亏损企业,亏损的原因亦是多种多样。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企业资产”缩水”形成的损失。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设置秘密准备造成的。

5.总结

以上综述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如果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的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以下提出几点对我国资产减值准则实施的建议。1.建立健全企业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2.强化我国对资产减值监管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加强中介机构的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谨慎性和经济督查职能;3.提高会计人员对资产减值的职业判断;4.建立资产减值相关信息的充分披露制度;5.完善资产减值准则规范体系,扩大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范围;6.谨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确保资产减值准确确认和计量。

参考文献

[1]向晟.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的完善[J].财政监督,2009.

[2]王韩军.新旧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差异及影响[J].当代经济,2007.

[3]张宝清.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在新旧会计准则下的异同[J].会计之友,2007.

[4]宋薇.新准则下“资产减值”的新处理[J].会计之友,2007.

[5]蒋基路.资产减值会计实证研究—文献评述与研究空间[J].会计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