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孩子的阅读和世界同步
2019-09-10袁泉
袁泉
众所周知,童年阶段是人一生中奠定根基的时期,是儿童语言发展和文化心理积淀的重要时期。童年阶段培养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对儿童未来的认知、语言以及社会交往的发展至关重要,会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与成就。童年的阅读趣味和阅读质量对孩子一生发展有重大影响,所以给孩子推荐优秀的儿童读物并且提供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很有必要。
“爱阅童书100”的专家评委们来自儿童阅读、儿童教育、儿童阅读研究、少儿科普、美术等专业领域,就大家最关心的儿童阅读问题展开了以下讨论。
朱自强:高品质儿童阅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关于阅读和儿童的心灵世界的成长,童年是最可造就的人生阶段,一代一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儿童,会为阅读社会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与成人阅读不同的是,儿童的阅读需要成人的陪伴和引导。关于语言的发展,对于我们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的价值。对儿童来说,他们的心智成长,语言的发展更为重要。
语言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表达自己心灵世界的一种方式,或者用海德格尔的话讲,语言就是我们人自身,语言不是工具,我认为它是人的心智世界的建构物和创造物。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孩子的心智发展其实就是语言世界的发展,而在发展语言的过程中,我特别赞同胡适先生的一句话,胡适先生说我们人有日常生活中的日常语言,同时还有文学语言,他对文学语言评价非常高,他说任何国家的母语都不是专家学者规定出来的,它是文学家创造出来的。
在语言里,和日常语言相比,文学语言是最好的语言。我认为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来说,儿童文学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儿童文学的阅读是发展儿童语言最好的资源,也可以说是他心智发展的一个最好的资源。儿童阅读对他的精神成长应该是最有推动力的。
张明舟:高品质的儿童阅读对未来世界的发展
高品质的儿童阅读能够成就高品质的人生、高品质的民族和高品质的国家,并一起成就高品质的人类未来,在这点上我坚信不疑。英语有一句话叫“You are what you read”,就是你读什么样的书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或“所读即所是”。这让我感受到了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中国目前童书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质量堪忧。面对汪洋般的童书供应,儿童、家长、老师大都很茫然。虽然各种书目、评奖很多,但真堪信任的并不多见。“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图财害命”,用在童书阅读问题上恰如其分:本来孩子用来阅读童书的时间就少,课业压力大,好不容易有点时间却被庸俗的粗制滥造的书占据,如果因此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岂不可惜!高品质的儿童阅读,当然首先要有高品质的童书,有了高品质的童书才有可能有高品质的阅读。我们评选就是精选出高品质童书,而评选高品质童书需要有高标准。大家普遍比较认同的是国际安徒生奖,我们在评审“爱阅童书100”的时候,就像评奖一样评出的这个书单。
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中国正在逐渐走向国际舞台中央,用中国智慧参与全球治理。我们也经常讲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为培养儿童而做高品质童书的选择和推广,就是在扎扎实实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特别注意到,我们选书的时候,除了照顾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自信,也兼顾到世界各国最优秀的童书。这样影响和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既有民族文化自信,又有人类情怀和国际视野。
王志庚:儿童阅读推广组织在推动文化建设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全民阅读、全民推动,公共图书馆或者政府机构组织作为国家力量,随着我们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现在民间有很多的组织在推动公益事业,包括以阅读为重要的形式在推动的。
现在从全民阅读角度来讲,国家有非常重要的立法,公共图书馆法,法律明确规定了全民阅读社会参与。从图书馆作为主要的推动渠道来讲,国家会负责县级以上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县级以下的交由社会来进行组织、管理和运营。应该说以阅读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民营组织,包括法人和社会组织基金会,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在国外,全民阅读也是由很多社会组织在推动的,图书管理员在当中也发挥了引导和组织的作用,毕竟全民阅读不是说仅靠政府资源或者公共资源就能够满足的,特别是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角度讲,有一个均等化或者便捷化的问题。这些中心制的图书馆或者在城区里进行服务的公共文化单位,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很多的场馆服务半径有限,特别在阅读这个方面,不仅需要一个场地,需要有书,更重要的还是需要有人。
对于阅读的推动,一定要有一批从事阅读推广的人士,无论是图书管理员、编辑、作家、画家,还是普通的妈妈,民间的力量在服务终端人群上更有覆蓋率。这些都是政府对于公共阅读服务的一个重大的补充,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众人拾柴火焰高,推动阅读,全民协作,才能把儿童的阅读、全民的阅读推动起来。
王林:近年新出版的童书中存在的变化和发展
我们在评选的时候发现好书太多了,有点难以取舍,各个组的评委都有这样的问题。在2014年至2017年的4年间,中国少儿出版已经连续1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出版童书4万多种。但是其实还有一个无法具体来报告的感受,就是质量提升的速度可能比数量还要快。我觉得应该尊重出版社,尊重这些令人敬佩的出版人的眼光,是他们的专业,他们对孩子的精神世界的把握和探索选出来的一本本好书。我们评委在评的时候也觉得非常喜悦,为中国童书的发展,的的确确已经达到原来一直说的让中国孩子的阅读和世界同步,真的有这样一个感觉。
杨鸣镝:阅读优质科普童书最直接的效果
大多数的科普书还是传授知识,现在不少好的科学读物编辑,更多考虑的都是怎么让读者接受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他们认为,这些精神和方法在未来的人类文明里会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会对未来的人类行为起着越来越大的制约作用。
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短短几十年内,信息爆炸、科学技术爆发。突然之间,我们被科学技术包围,从个人健康、自然环境到企业发展、公共政策、国家决策等,一夜之间都与科学相关。有些问题人类探讨了几千年,比如:宇宙是怎么开始的?到了最近几十年内,科学家解答了。
科学精神是理性质疑、不受任何因素影响的独立、规律的客观存在唯一性;科学方法是从欧几里得时代就开始的根据公理假设的逻辑推理、还有使用数学工具的定量分析,而最重要的是根据观测、实验的证据来证明其他人或自己的主张。
对于一般读者,学习这些能够规范他的思维模式,有助于他们的思考、学习、解决问题、做出决定,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对于一个现代人,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这些能够让他在一定思维框架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未来的世界需要大量的人去解决更复杂的难题。这些难题可能非常艰深,非常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阿甲:儿童阅读推广面临新的挑战
简单说,2001年开始做儿童阅读推广的时候,当时书太少了,感觉能推荐的书摆一桌子就差不多了。现在最大的挑战是书太多了,我挺爱读书,而且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评奖,我们做这一行有一个最大的挑战,特别害怕别人说这本新书你没读过,没水平。也是因为喜欢读书,也是由于某种恐惧的驱动,我在不断读新书。
我发现中国现在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的速度太快了,每年我们所谓的童书出版选题几万种,和以前相比突然间爆发出来。当速度一快,你会发现参与的人群是一个很奇特的景象,有些人转变得很快,与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都同步了,有些人却还停留在过去,这样的差异真实存在。而实际上我们在儿童阅读推广的议题上,面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情况,真的是千差万别。这个议题的复杂性、多元性,导致我们现在需要非常灵活地去处理这些问题,确实是任重道远。
很多科普书都挺好的,在今天的世界,作为一个未来的或者是前瞻性的科普书,除了方法、精神之外,还应该涉及孩子应该关注的议题:包括地球的生态,最新的科技,我们的孩子都应该去了解。还有很多最基础的事情我们还没有开始做,我们需要从底层去做,我觉得这是目前最大的挑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姬炤华:优秀的童书在儿童艺术启蒙和审美教育中的价值
艺术对于儿童来讲,在认知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主要依靠的是感觉,孩子的学习实际上是跟着感觉来的。艺术有什么用,艺术就是基于感觉,音乐基于我们对音符、旋律、节奏的感知,绘画就是色彩、形象,艺术在儿童的认知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绘本究竟有什么用,有些人说,现在既然孩子要多听音乐、多看图像,去看电视就挺好的,为什么非得来看绘本。
文学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差别。我们看绘本有两大非常重要的特点,第一个,它是艺术的载体,每张图不像朋友圈似的,随便自拍一下就可以出一本书。他每一张图都是精心设计的艺术品。绘本对于孩子来讲,实际上就是一个纸上的艺术馆。孩子接触艺术的主要渠道,尤其是接触绘画艺术的主要渠道就是绘本。绘本还有另一个特别大的特点,你可以停下来看,人看电视的时候,图像是不断运动的,脑子来不及思考,你的眼睛不断跟着它的动态图像。但是我们看绘本,像深度阅读一样,可以停下来看,这一点非常重要。
还有一点,看绘画和读书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家会发现孩子在看绘本的时候不是我们看电视、刷朋友圈的概念,而是我们“读”画的概念,实际上是一种对图像的深度阅读,这就是绘本对孩子的一个重要意义。
谈凤霞:童书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上的担当
要说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会非常注重这么几个方面。我们要文化干什么?文化之于我们有什么用?之于我们下一代有什么用?之于个体,之于社会,之于国家,或者之于整个人类有什么用?
首先它是一个根,一个人要有根,民族文化要有根,同时还要有世界性的视野,这个我也特别强调。文化是根,是土壤,同时也是翅膀,是天空,当我们明确了文化这么重要的时候,我们会非常用心地去对待文化,去审慎地选择文化,也会用我们智慧和艺术把这个文化非常精美地创造出来。
另外,我们怎样来把这个文化用到我们童书里去用得更好,或者我们把什么樣的文化放到童书当中去,如果是我的话,包括我在评这个童书,我就会去考察这些书对于我,它有没有真正的滋养,“滋养”这个词大家都常用,但是滋养究竟在养什么,我想有三个标准:养眼、养气、养心。
当我们在做童书的时候,无论文学书中的文化,还是科学书中的文化,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它的知识, 同时也要看到更高一层的东西。这个书传递出了一些基本性的东西,还有内在的那些东西,能不能真正给孩子带来丰富和改变,比如科学精神这些。
我们常常会讲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想还应该再加另外一个审美观。一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究竟能够领略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跟审美观也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当我们在读童书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培养一种审美观,并不仅仅是绘本,其他的作品也存在,包括科学。科学有非常理性的美和奇妙的美,我们都要用这种美的态度去对待我们做的童书,我们教童书的人,我们自己本身要能捕捉到这样一些价值。
童书出版其实是在进行文化的一种传播、美的传播。所以也希望我们每一个出版人、选书人或者跟这个事业相关的有志之士,都能够有这样的胸怀、眼界或者格局,我们要种植和养育文化,是要给我们中国的孩子包括世界的孩子一片水草丰茂的地方,给他们这样一个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