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郎庄面塑为例谈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019-09-10王昕

青年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资源开发保护

王昕

摘 要:民间美术资源是劳动者的艺术体现形式,朴素自然,民间美术资源也体现出来独特的区域性特点,是民族文化的缩影,是現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郎庄面塑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艺术特征,彰显着浓厚的民俗风情与特色。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引入,我国民间美术资源遭受着强烈的冲击,全国民间美术资源正在慢慢的流失与消亡。为此,亟待保护、开发、创新与传承民间美术资源。

关键词:郎庄面塑;民间美术资源;开发;保护

郎庄位于山东省聊城市的最西端冠县北馆陶镇,几百年来,这个只有三四十户的小村庄,保留着一种远近闻名的民间美术资源,这个古老民间艺术就是郎庄面塑。郎庄面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庄面塑因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貌被誉为“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支奇葩”。

在读本科期间,笔者曾经与团队了解过聊城本地传统民俗——郎庄面塑。在2015年12月20日,我们在了解了聊城本地的传统文化后,对郎庄面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郎庄面塑在当地俗称“面老虎”。关于“面老虎”的来历有很多传说。一种说法是:此地古名“狼庄”。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战火连绵。这里遍野荒芜,常有野狼出没,咬死小孩。人们为了驱狼消灾,便用面粉制作“面老虎”来镇家宅、保平安。另一种说法是:明朝洪武年间,有郎姓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民来此安家,村名便定为“郎庄”。后来感到这个郎字和“豺狼”的狼字同音,凶气太重,于是就有巧手的村民用蒸馒头的面粉捏成百兽之王——老虎,来克制“狼”字,以保平安。后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研究、创新、发展和完善,终于成为一项具有鲜明特点的的民间工艺绝活。郎庄人从单纯捏“面老虎”逐渐发展到飞禽走兽、瓜果花卉、戏曲人物等无所不捏,技术上也解决了变形、开裂、受潮发霉等难题,使这项技艺成为独门绝技。目前,作品已涵盖牡丹、莲花等花卉,南瓜、西瓜、杏、梨、桃等水果,鸡、鸭、鹅、燕子等禽鸟,蜻蜓、蝈蝈等昆虫,鲤鱼、青蛙等水生动物,龙、虎、狗等走兽,马、牛、羊、猪等家畜,《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成套戏曲人物,《八仙过海》、《西游记》、《白蛇传》、《哪吒闹海》等神话人物,共九大系列上百个品种。郎庄面塑捏制时用普通面粉,造型时用剪刀、竹签、小梳子、毛笔等日用品,蒸熟用做饭的笼屉、铁锅,着色用普通的红、绿、黄、蓝、白、黑等颜料及少量广告色。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郎庄面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在现在已知的各种面塑工艺中,堪称独树一帜。

郎庄面塑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面塑作品均为半浮雕式,将面发酵捏塑成形后,蒸制而成,造型浑圆饱满,简练夸张,形神俱备。作品的细部常用剪刀剪出、或用细面条、薄面片粘出、或用竹签戳画,特殊的纹路则用小梳子轧出。郎庄面塑在用色上也独具特色,常涂以大块面的红、黄、绿、蓝等色,间以多变的线条和钴蓝、白粉点出的小花,最后用墨绿勾画出人物的眉眼须发。强烈的色相对比使面塑的色彩活泼跳动、绚丽多彩。作为鲁西北地区面塑艺术的代表,“面老虎”名称中的镇宅消灾的观念与图腾神秘意识和题材中所折射出的对生命的讴歌和对幸福吉祥的追求,使郎庄面塑具有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2015年12月25日那天,我们开始动身前往面塑馆寻找面塑师傅去学习捏制面塑。怀揣着憧憬激动好奇的心情我们在偌大的聊城市打听哪里有面塑师傅。经过几番波折我们找到了捏制面塑的付师傅,在没有学习面塑之前,我们以为捏制面塑像是包饺子那样简单,但是看到付师傅在教我们捏制面塑的过程中,一只小小的动物就得经过手里数十几下的揉制,几套复杂的工具,剪,卡,挑,轧,戳,反复推敲,以及用颜料小心翼翼的绘色抑或者是将颜料揉进蒸好的面团里,仅仅是一只小动物就得经过好几道复杂的工序,以及面塑师傅的独具匠心。

面塑师傅告诉了我们面的制作方法,用面粉,糯米粉2:1的比例以及油混合揉面,以及热水焯,再揉制的方法,以及工具的简单使用,给了我们密封袋。我们像是取到了经,回到了学校我们便兴高采烈的奔向了食堂,买了面粉,糯米粉,自己动手和面,烫面揉制,揉好以后便聚在一起捏制。万事开头难,挽起袖子捏了几个小时,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是面太硬,技巧也不会。不肯气馁的我们又开始第二次尝试,第二次和面控制了面的硬度,虽然比起上次来说进步了很多,但是小动物坐没坐相,站也站不起来,面又太软了,几个小时,几个晚上又付之东流,这次大家似乎真的要放弃了。可是看着我们两次努力做的残次品,好多好多亲手揉的面,又暗暗决定重新开始。在空余时间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询问师傅,查找资料,不肯放弃。2015年1月份,我们以羊年为背景,捏制了具有年味的面塑作品,例如“三阳开泰”,“白羊送喜”,“喜气洋洋”等面塑。

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教学课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规模请进校园,给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国灿烂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唤起他们血液中积淀的文化种子的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健康发展过程中,以“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契机,在学校中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教育。通过课程开发、社团活动、品牌建设、机制创新,主动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参与文化传承和创新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充实了教育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下一代接班人。

自我反思,增强其传承性。郎庄面塑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但至今为止产品比较单一,传统性过于浓厚,花色缺少新意,程式化强,缺少系列经典作品,没有生动组合、反映当代人与故事的几乎没有,缺少与时俱进的作品,满足不了大众需求,以至于让广大现代群众少有问津。中国民间美术资源广袤无垠,但是再泛滥的河水如果没有滋润的雨露也会干涸。因此对于民间美术资源亟待保护与开发,多创新,多与世界接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时郎庄面塑要保持自我,要朝着极具传统特色的民间艺术工艺精品的方向发展,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与传承郎庄面塑文化,使这个“民间艺术奇葩”大放光彩,开拓出一片辉煌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王毅.中国民间艺术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2]贺军.郎庄面塑的文化内涵.美与时代,2007年第10期.

[3]李海平.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年06期.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资源开发保护
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资源的运用
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