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电信诈骗防治的对策
2019-09-10霍江蕊
霍江蕊
摘 要:由于互联网信息的高速发展,各国各地区诈骗手段不断传入中国,而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便成为诈骗的首要攻击对象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遭遇诈骗,人们对电信诈骗的讨论也达到高潮。其中当代大学生作为受电信诈骗伤害的高危人群,应当如何防范其危害、保障其利益,更值得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即为不法之人借助手机、电脑等平台,发送短信或网页的方式进行诈骗行为,进而对广大手机和电脑用户造成身心及财产损失的犯罪行为。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活动,极大地危及了社会大众的正常生活和各项权益,受到了国家和各地政府的广泛关注,然而整治过程难度很大,有必要构建一系列高效、全面的预防与惩治机制。
一、网络诈骗的特点
(一)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在网络上实施诈骗,不需要你有很高的网络方面的知识,只需要你掌握些基本的网络操作就可以。比如嫌疑人盗取他人QQ号码或购买被盗取的QQ号及密码,随后冒充原QQ号码主人向其好友名单内好友发求助信息,比如借钱之类的,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实施诈骗。
(二)方法变化多样。网络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技術的更新极快,比如娱乐类型来说,隔断时间就会出现各种新的,诈骗类型也从以前的购物中奖、各大节目抽奖、各种活动颁奖、以及现在的各种微信奖品等等,花样颇多,变化多样,确实让人眼花缭乱,因此这些方式也屡屡奏效。其实这是骗子利用大家贪小便宜,谨慎但又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等心理,一步一步诱惑大家受骗的。
(三)作案隐蔽,危险系数小。网络诈骗者通过购买一些来电任意显等网络电话实施诈骗。安装软件后,对方接受来电时可以显示设定的号码,显示不同区域,甚者不同行业的电话号码。这些网络虚拟电话有效地隐藏了作案人真实身份和活动区域,设置的行业号码增强了骗子行骗的可信度。
(四)危害范围广,程度大。由于网络是虚拟的且空间时间跨度大,所以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对全国各地的人进行诈骗。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可伪装性极高,每个人在网络上都可以有着无数的身份,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区域。因此,许多诈骗者用这种方式在甲身上诈骗成功后又可以用另一个身份或者另一种方式,对乙进行诈骗,而他的真实性,在网络上根本无法辨认,所以它带有很强的不定性,这种不定性给警方带来很大困难,也就使得骗子一直逍遥在外,到处行骗。比如利用钓鱼网站进行诈骗。诈骗份子建立域名和网页内容都与真正的网上银行系统、网上购物交易平台极为相似的网站,往往只有一个字母之差,不仔细辨别很难发现,以骗取受害者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再将受害者银行卡里的钱款盗取或消费。
(五)受害对象以青少年为主。网络世界精彩纷呈无所不能,网络大军的主力军是年轻人,年轻人中的主要代表又是大学生,他们刚离开父母,涉世未深,容易相信别人,给诈骗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很多实施网络诈骗的也是大学生,他们有着聪明的头脑,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有着实行网络诈骗的技术,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强,而且由于年龄的问题,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一些传销组织,经常利用青少年来发展下线。
二、大学生如何防范网络诈骗
(一)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
1.提高意识
对一切突如其来的诱惑都要提高意识、保持冷静。涉及银行卡、验证码一律不答应,尤其在网络消费后;有且只响一声的陌生电话,学会静观其变;对中奖短信保持警惕,即使对方能提供自己准确的身份信息和通讯方式。
2.保护信息
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各种麻烦随之而来。公共场合上网后自动下机,删除密码;丢快递包裹时,销毁包装上的个人信息;丢失学生证、身份证等重要身份证件后及时挂失;在常见的街头调查问卷中,不透露自己的电话号码和身份证号码;在手机通讯录里不直接标注关系称谓;手机要设置严格的防骚扰的程序、阻拦恶意信息。
3.再三核对
电话和短信都可以造假,应打电话询问当事人,当事人无法接通的也要询问其他相关人,耐心辨别真伪。
4.冻结银行卡
被骗人及时冻结账号可以减少损失,被骗人在发现被骗时,电话银行口头挂失,挂失一次生效五天,尽力减少损失。
(二)加强网络管理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巡查频率,增设举报非法网站渠道,加大对网络诈骗案件破获力度,在源头上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浇灭不法分子想诈骗的火苗,同时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大学生防骗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学校也可开设网络安全学习和基本法律知识的相关课程。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法制教育可以多途径展开。
每周编写一到两个高校发生或易发生的安全事件,编写分析案例,将电子版发至学校相关新闻网站。
充分利用校园网、法制宣传日、团日观摩等形式,对师生积极开展防诈骗等安全教育。
每年对新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学校保卫处、学工处可以联合发放《校园安全服务手册》和《安全告知书》等
设立安全教育微博、微信公众号,吸引师生进行关注,不断更新安全教育内容,使师生受到安全教育。将警务室、保卫处的校园诈骗案件资料汇编总结,通过各种传媒介质让大学生了解掌握。
与当地公安机关合作,请民警现身说法。高校可与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合作,发挥民警实践的优势,以案例现身说法到高校开法制课。三、结语
电信诈骗从产生至今,借助虚拟网络、通信设备和不记名的银行卡等工具不断发展,大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给个人和集体造成巨大损失。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脊柱,需要时刻警惕,不给诈骗者可乘之机。国家、高校、社会也应该查漏补缺、完善各项条件,发挥最大力量,防止电信诈骗对大学生的伤害。同学们自己面对相关事件时定要仔细甄别,严加防范,提高防诈骗意识。
参考文献:
[1]董银苹、韩洪文:《论高校当前安全教育工作的创新——基于高校学生电信诈骗受害问题的思考》,《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
[2]甘本鑫:《依托高校警务室防范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的实践初探》,《赤子(上中旬)》,2016.21.
[3]陈赟、马骄.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培养途径探析.党史博采(理论).2014(05)